羅大軒-avatar-img

羅大軒

13 位追蹤者
靜心是生活的蘊含,平凡是生命的展現。長期關注個人安康與超越,目前主要撰寫的方向有:澄心、靜心、身體結構,以及各種雜想與心得。 若您有任何邀約、邀請,或者任何想分享的心得,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戀愛是如此普遍而常見,這件事似乎具有一種呼喚的特性,似乎有一種拉力或渴望存在,讓我們不斷地朝那個地方尋去。我們尋找,卻又會在戀愛可能出現時開始遲疑。戀愛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矛盾:我們對此充滿憧憬,裡面卻又似乎充滿矛盾。 羅伯特‧強森的《戀愛中的人》,是一本從榮格取向出發,從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故事,來試
Thumbnail
在傳統佛教裡,一種主要鍛鍊注意力的方式是奢摩它(śamatha)。透過帶領者介紹的方式,不同的修驗者大體上在走奢摩它之路時,會經驗到大體上類似的經驗。雖然說這些經驗並不具必然性-亦即,不一定會經驗到這些;然則,這些經驗通常有個出現的次序。 會這樣講,主要與猴子本身的特性有關。
Thumbnail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我們平常談論慈悲的時候,聯想到的多是道德式的慈悲,並且比較容易跟某些行為連結在一起。不過,若我們繼續看一下慈悲,不讓自己停留在這種與行為或道德牽連的慈悲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不同的風景,甚至會看到那些被視作不慈悲的行為,可能也是一種慈悲的展現。
Thumbnail
這個問題我們常常在個案中遇到,除了常見的「所採取的行動與目標相違背」這個原因以外,我想另外提出兩種我認為有價值的觀點。
Thumbnail
當我們最深處的傷被看見,痂就會脫落,陳舊、固著的人格就會開始鬆動。我們會開始意會到:原來我不需要如此用力地抵抗自己,或者防衛外界。原來生命有著這種簡單的樣態。願這篇能給予某些人支持,或者慰藉。
Thumbnail
在我們裡面的孩子有一種渴望:父母是完美的,不好是因為我不好。然而,當我們真實地放下這些渴求向前走,看見過去的已經過去時,生命中的困頓才可能被超越。
Thumbnail
這裡提及一些關於正念的不同觀點。正念有別於超覺靜坐(TM),比起靜坐,正念更像是透過智慧來重新觀看「我」這個被持續使用的詞彙,而這份智慧也是佛教的核心觀點。若將正念與靜坐畫上等號,那其實太過縮限了透過正念擴展生命的諸般可能。
Thumbnail
重新讓自己安頓,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去做任何事;相反地,當我們帶著安頓的內在態度做好那些所謂的小事-打掃、乘車、走路、說話;或者,感受著這個世界的流動-風的吹撫、陽光的照撫、空氣的溫度、周圍的空間,這就是調頻至祈禱。而能夠全然地臨在在這些小事中,就是在每一件事中體現愛的質性。
「愛自己」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觀點。然而,「愛自己」本身就阻礙著愛的自湧動被留意與覺察。當我們能從「是否愛自己」這種判斷之中放鬆下來,我們就從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慌亂之中放鬆下來,愛的湧現也就更容易被發現。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