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20220112-盤前日報

    盤勢觀察 1. 大盤昨日以小漲 27 點開出後,隨即翻黑,低點 18135 點,靠著金融股拉抬指數,高點 18293 點,台積電(2330)最後一盤上漲 4 元,影響指數約 34 點,使得尾盤收紅在 18288 點,上漲 48 點,成交量 3056 億元。盤面上類股跌多漲少,尤以過往強勢的遊戲、防疫、運輸、網購跌幅較深。在宏碁(2353)宣布跨界投入電動車領域,將投資華城(1519)消息的影響下,華城早盤強攻漲停板。 10 點過後金融類股逆勢走高,金融保險指數漲幅達 2.69%,成交量為週一的 3 倍。太陽能的安集(6477)尾盤漲停,使得其他個股較為抗跌 2. 加權指數上方目前有 5 日及 10 日線的雙重壓力,若無法站上則高機率進入區間整理,或可留意是否以以盤代跌的方式等待月線及 15 分 K 的 60MA 上揚,將指數再向上推升。昨日日報中有提到櫃買指數短線仍為偏空架構,目前遇到上升季線,須留意今日季線是否有守,下一個支撐在 2021/11/29 低點 219.56。投信買超 6.3 億元,外資現貨買超 22.4 億元,期貨空單增加 2886 口,為 2021/08/16 到現在累積口數最多的 1 天 3. 距離封關剩下 11 個交易日、台積電(2330)法說會將於 13 日舉行、Omicron 使得疫情變數增加,諸多因素使得盤面結構上:資金流動較以往快速,但追價意願低,漲勢不連續且多為個股表現,在操作難度較高的時候,不妨利用時間學習,除了多看少做外,不賠錢,也是一種賺錢方式 參考資訊 1. LED 產業檯面上還健在的企業在 2021 年大多繳出優於前幾年的好成績。展望 2022 年,來自多元應用帶動的 Mini-LED、四元 LED、不可見光產品需求依然強勁,預期產品技術領先且客戶結構較佳的廠商,仍有表現。包括台灣 Mini-LED 領導大廠在技術、專利、產能、良率、產品及客戶組合的強項,點測分選設備供應商,封裝大廠等,相關業者在 Mini-LED 的基礎甚至後續 Micro-LED 技術的超前部署,都有一定競爭力 2. NB組裝廠去年獲利表現普遍亮眼,加上長年穩健股利政策,隱含殖利率皆有 6% 以上;展望後市,受惠料況掌握度提升,加上訂單尚未被滿足、遞延至今年第 1 季,各大組裝廠第 1 季 NB 出貨皆有望淡季不淡,市場也認為,今年 NB 市場包括商用、電競需求仍具支撐,出貨量雖難以再爆發性成長,但相較去年仍有持穩表現,相關廠商不但有殖利率保護,今年在 NB 出貨仍有撐之下,營運表現雖可能無法亮眼,但也可看穩健 3. 受惠在手訂單暢旺,加上零組件料況逐步穩定,有利生產出貨,工業電腦(IPC)廠 12 月營收同步改寫單月新高,其中,不少廠商也受惠下半年來急起直追,在零組件缺料、航運塞港嚴峻的一年,營收仍逆勢成長、甚至改寫新高紀錄。展望今年,在工業自動化、零接觸、網安等趨勢興起下,幾乎所有業者同步看好遞延出貨的訂單,加上新接訂單將堆疊貢獻,且預期長短料情況也將持續緩解,助力今年營收再向上爬升至少 1 成以上、毛利率回穩,整體族群展望樂觀 4. 顧問業者埃森哲(Accenture)預估,未來三年全球用戶透過臉書、抖音、微信等社群平台購物的成長速度,將是傳統購物管道的三倍。社群電商的銷售總額到 2025 年時將增加到 1.2 兆美元,遠高於 2021 年的 4920 億美元。這股趨勢主要是受 Z 世代、千禧世代推動,預計屆時這群人花在社群電商的支出額,將占全球的 62%。研究顯示,到 2025 年時,全球社群電商銷售,將占整體電商總銷售的 17%,高於現今的 10%。去年全球約 35 億人使用社群媒體,平均每天花 2.5 小時投入其中,開發中國家的消費者更可能使用社群電商服務購物,中國就有 80% 的社群媒體用戶利用社群電商服務購物 5. 大陸 10.5 代廠第 1 季開始呈現總成本大於售價情形,1 月電視面板價格持續走跌,隨著 65 吋面板價格下探 170 美元、75 吋面板價格跌至 270 美元,市場售價已經跌破總成本,並且逼近現金成本。研究機構 Omdia 表示,電視面板價格跌深,在 3、4 月品牌廠回頭備貨帶動之下,第 1 季底電視面板價格將可望止跌。面板廠來看,庫存還是在健康水位,不過通路端來看,庫存水位偏高、大約在 8 周上下,因為物流不順,終端還有去年第 3 季的高價面板庫存,還需要一些時間去化庫存。品牌廠在 3、4 月下游會有回補庫存的動作,面板需求會有所提升,但這是正常的拉貨,不是市場的需求增長,因此第 2 季面板價格反彈幅度也不會太大 個股簡述 此處僅提供個股資訊參考,請投資人審慎評估後自行決定交易策略 1. 昇銳(3128) - 簡介 - 為數位監控產品以及車安產品製造商。公司主要產品項目為:攝影機、監視器、倒車系統、數位影像錄放影機、材料及其他 - 昇銳車用營收有 90% 客戶來自海外,以美國最大,其次為日本、澳洲,與日本車廠合作的車隊維運管理系統,將會是車用一大成長動能,產品模具已進入生產,今年開始貢獻營收 - 美國市場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專案被迫暫停,近期則已重啟運作,除了垃圾車大客戶將陸續導入 ADAS 外,UPS、DHL 等物流車新案,今年也有所進展 - 產品導入 AI 等技術,把軟體與硬體安防整合,目前已應用在台大醫院、台北榮總;承接政府鐵道邊坡工程,架設 AI 電子圍籬、台電電廠建置監工工程等 - 技術面:跳空站上月線後壓回,KD 與 MACD OSC 趨揚 - 籌碼面:千張大戶與內部人持股均偏增持,成交量突破 5 日均量,外資主力偏買 - 成長狀況:營收連續 2 個月月增,觀察後續物流車輛新案以及工程挹注 2. 和碩(4938) - 簡介 - 主要從事研發、設計、製造電子產品及其週邊設備及零組件,結合 EMS 與 ODM 產業,成為DMS 公司 - 去年首季受到 iPhone 12 mini 遭蘋果砍單影響,加上鎧勝 - KY 營收不計入,導致單季營收下探 6 年半新低,儘管和碩隨後幾季試圖力挽狂瀾,但最終去年營收仍降至 1 兆 2,637.13 億元,年減 9.7%,為台系大型電子代工廠中,年營收唯一衰退業者 - 和碩電動車業務隨著大客戶特斯拉(Tesla Inc.)逐步成長,加上今明年蘋果首台元宇宙裝置 AR(擴增實境)/MR(混合實境)頭戴裝置有望問世,身為主力代工廠的和碩有望受惠 - 技術面:突破並站上月線,KD 與 MACD OSC 續揚 - 籌碼面:千張大戶偏增持,內部人持股基本不變,成交量縮小,法人主力對作 - 成長狀況:營收轉月減,觀察後續蘋果新機是否帶動組裝營收動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