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何利用碎片化學習最大化自學效益?3個絕對有效的辦法

你平常都是怎麼學習新知識的呢?
是坐在電腦或書桌前,利用1~2個小時的時間專心研究準備要學習的書或課程,還是在等公車的時候拿起手機看一下剛剛滑到的乾貨文?
現在因為社群媒體強大的傳播力,各種資訊唾手可得,再加上現在忙碌的生活步調,已經愈來愈難找到完整1~2個小時的時間了,也使得我們的學習逐漸碎片化
於是如何好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有效自學新知識也就變成現代人的課題之一,這篇文章會告訴你
  • 什麼是碎片化學習?
  • 為什麼碎片化學習沒有效?
  • 如何利用碎片化學習來自學?

什麼是碎片化學習

碎片化學習是一種發散且靈活的學習方式,相較於傳統在某個空間、某段時間專心研讀一本書或上一門課,可以更有效地用「累積」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體系,儼然已經變成一種學習趨勢,或者說現在進行式
現代人無時無刻都能看到各種新資訊,只要打開Google搜尋、滑一下社群媒體、看個YouTube的推薦影片,就可以看到很多內容
現在請你回想一下,你看完這些資訊後,真正記得的有多少呢?碎片化學習的「碎片」兩個字,可以再細分成「內容」的碎片化,以及「時間」的碎片化

內容的碎片化
平常看到的貼文、偶爾看到的新聞,從這些管道學到的內容就是所謂的內容碎片化,在當下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有用,但如果把自己抽離出來,用第三者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內容,就會發現這些知識根本雜亂無章
matthew Feeney on Unsplash
matthew Feeney on Unsplash
美國的社會科學家Scott Page提出了DIKW金字塔理論,來解釋知識是如何形成的(如上圖)
首先當你看到一個新的內容時他只是「資料(Data)」 當你知道這份資料對你有什麼用並整理出來,就變成了「資訊(Information)」 將資訊與你已經知道的事情做結合,就變成了「知識(Knowledge)」 最後如果你能將知識應用在生活大小事,知識就變成了「智慧(Wisdom)」
我們平常接觸到的碎片化內容都只停留在「資料」的階段,每個內容進到我們大腦裡之後就被隨便放在一個地方,如果不經過處理變成「資訊」,需要的時候基本上就找不到了
就像某些人一回家就會把包包、鞋子、手機隨便丟在床上、桌上、甚至是廁所裡,當需要用到的時候就要花大把的時間翻來翻去還不一定找得到
Afif Kusuma on Unsplash
雜亂的資料除了找不到之外,也會使我們對這份資料的理解不夠全面,因為很多碎片化內容都會省略很多細節,這個細節有可能藏在另一份資料裡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網路」來整合這些散落在各處的資料,使其變成資訊

時間的碎片化
就像開頭提到的,現代人已經愈來愈難找到1~2個小時完整不被干擾的時間來學習,能學習的時間幾乎都是通勤的時候、中午吃飯休息的時候,又或是睡覺前的10~15分鐘而已
完整的時間可以讓我們集中注意力,好好去吸收和思考我們看到的內容,但時間的碎片化使得要在短短幾分鐘內就進入到專注的狀態,同時思考其中的關聯是極度困難的
就算在這些時間內真的能夠學習,大多也都是蜻蜓點水,看過即忘,需要的時候還是要再看一次同樣的資訊,這樣的話,第一次看內容所花的時間就白白被浪費掉了,賠了時間又沒學到什麼知識
時間跟內容,Wing覺得內容的碎片化會比時間的碎片化更恐怖,也是碎片化學習會沒有效的主要原因

為什麼碎片化的語言學習沒有效

以學語言做例子,很多學語言的人可能會訂閱很多跟相關的頻道,比方說學英文就去訂閱阿滴,以為訂閱了語言就會變好,但其實不會,為什麼?Wing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
  • 內容之間沒有連結
  • 不知道如何實際應用
  • 複習&應用的時間不足

內容之間沒有連結
今天學不客氣的英文要怎麼說,明天學視訊常用的英文,後天學多益必考的10個句子
你每天被YouTube推送各式各樣的英文影片,以為好像學了很多英文,但每個內容之間幾乎沒有關聯,在這種情況下,Wing會認為不學的效果還比花很多時間看這些無關聯的影片要來得好
要學會新技能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先從現階段自己最需要學的東西下手,如果沒有要考多益,看多益必考的10個句子就無法跟你目前學習的產生連結,那就沒必要花時間去研究這份內容

不知道如何實際應用
再者,很多人看完就是看完了,如果過個5分鐘問你剛剛那部影片到底教了你什麼?我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來,這就表示大部分人都只是看心安的,覺得不看會錯過些什麼,嚴重點還可能造成資訊焦慮
想要將一份新內容內化成資訊進而轉變成知識,實際的應用會是最快的方式,尤其在語言更是如此
如果你只是知道視訊會用到哪些英文,卻從來不跟外國人用視訊開會或聊天,你對這些英文的了解永遠只停留在影片裡或是課本裡,要你憑空舉幾個例子可能都舉不出來

複習&應用的時間不足
最後,要找到內容之間的連結使其變成資訊,或是經由應用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通通需要時間,許多人就是敗在這一點,缺乏耐心
很多人會問Wing:「我已經學了1個月的英文,怎麼都沒有進步?」
我只想說,你不是已經學1個月,而是「才」學一個月,更何況還是在碎片化的時間下學習的,複習和應用的時間絕對不及那些整天坐在教室裡面的人還要長(當然還是要看情況)
如果連專注學習的人進步都很慢,那你又怎麼能期待只花一點點時間就能得到一樣的成果呢?除非你跟我說你碎片化的時間累積起來是1個月,那也許可以來討論是不是哪些地方要修正

如何讓碎片化學習有用

了解沒有效的原因後,Wing接下來要跟你分享幾個利用碎片化學習來自學的3個方式
  • 確定學習目標
  • 建立知識體系
  • 將碎片化變成系統化

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任何技能如果沒有目標,你會不知道要先學哪些東西,你會不知道卡住的時候要怎麼突破,你也會因為看不到進步而漸漸失去學習的動力
先確定你學這個技能的目標是什麼,看到零碎的內容時就能很快篩選出自己目前最需要的資料,知道哪些要花時間研究,哪些看過就好
延伸閱讀:要怎麼找到學習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你必須先搞清楚的3件事情

建立知識體系
對Wing來說,所謂知識體系的定義是你在閱讀了很多書、上了很多課、累積了很多經驗後所融會貫通的一套「自有理論」
李小龍跟葉問學詠春拳,最後到美國慢慢發展出自己的截拳道,詠春是李小會的,截拳道是李小龍融會貫通的
當你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所有你過去學過的知識都會像蜘蛛網一樣串連起來,知識之間相互連結,你會知道要怎麼把A知識應用到B情境,反之亦然
當遇到新的知識需要做碎片化學習時,你也可以知道這份知識應該要跟哪幾份知識做連結,就不會把知識亂丟,至於如何建立知識體系我覺得你可以試試費曼學習法

將碎片化變成系統化
前面一直在講要「建立內容之間的連結」,但實際上要怎麼做?這是Wing自己平常的作法,給你參考
📷

結論

許多人都認為看得資訊愈多就能學到愈多東西,到最後就會發現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學到,便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甚至產生資訊焦慮,害怕錯過任何新資訊
但其實你不需要什麼都學,只要知道自己目前學習的目標是什麼,並思考哪些內容真的需要,哪些其實看過就好
找到需要的內容後還需要思考怎麼跟自己過去的經驗做連結並花足夠的時間去實際應用,才不會白白浪費了已經很碎片的時間和別人分享出來的好內容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

歡迎透過下面的管道來關注Wing,也可以訂閱我的免費電子報,每週寄給你一則關於自學語言和在家自學的知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