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影筆記【The Boys in The Band】【男孩夜派對】

★凡事沒意外。
「男孩夜派對」(The Boys in the Band)改編自1968 年的同志經典舞台劇,由美國劇作家馬特克勞利 (Mart Crowley) 創作,該部舞台劇是美國史上首部以同志為題的劇作,講述「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前,紐約同志們的生活,當時因大膽揭露同志生活樣貌,引來不少爭議。
所謂的「石牆暴動」,發生於1969年6月28日美國紐約市的石牆酒吧,當時同性戀歧視非常嚴重,同性戀只能在夜晚聚在少數感到自在的地方。石牆酒吧經營的目的不是為了支持同志,賣的酒不僅大量摻水,甚至酒價比附近的其他店還貴幾倍。警察臨檢逮捕了多名同性戀及變裝者,反抗示威者為了保護珍貴的聚會地點,導致衝突愈演愈烈,進而演變成「石牆暴動」,此場暴動常被認為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
電影找來「宅男行不行」吉姆·帕森斯 (Jim Parsons)、「星際爭霸戰」柴克瑞·恩杜 (Zachary Quinto)、「末日巡邏隊」》麥特·波莫 (Matt Bomer) 等人主演,全部找來已公開出櫃的同志飾演。
選擇看這一部電影,主要是因為我是「宅男行不行」全12季的劇迷,對吉姆·帕森斯的印象停留在他扮演的謝爾頓·庫珀博士。電影中他飾演生日派對主辦人,邀請同志好友一同慶祝,好友們齊聚一堂,因他的已婚直男大學朋友意外造訪,隨著氣氛越來越熱烈,衝突開始發生,往日心結重現。一項打電話對舊愛告白的遊戲,意外地揭開眾人的過去和傷痛,也呈現當時男同志的各種處境。
結婚又離婚的同志、沒有安全感的同志、四處尋歡的同志、逆來順受的同志、娘娘腔的同志、愛冷嘲熱諷的同志、簡單純真的同志,以及難以面對老去的同志等。有些歇斯底里、有些瘋狂,也有些不想面對真實。原本以為是喜劇電影,看了才知道原來是揭露內心傷痕的悲劇電影。
大量的對話,各個角色陸續敘述他們的過往,形式有點像經典舞台劇「貓」中角色們的自我介紹,轉場的設定也很「舞台劇」。雖然演員們的演技尚可,但內容有點冗長、不合時代所需,畢竟以現今大膽開放的時代背景,回頭看過往壓抑的同志生活,少了時代的衝擊,也比較無法體會劇中角色的感受。
#男孩夜派對 #偶希都理電影筆記 #電影筆記 #movie #電影 #映画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電影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movie/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