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章分享】雪花潭纸塘遗迹(《渤海文學》12-7-2021)

《渤海文学》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12月1日刊登的游记,是一篇我很佩服的文章。我一直很喜欢中国的游记性散文,里面的气魄、笔法是我怎么样也学不会的。而这一篇文章在一贯的中国式游记写作风格当中,却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解释了古代纸张的制作过程,仿佛回到一千年前,站在一个老师傅旁边看着他一步一步把纸张制作完成。这种跨时间的阅读体验让我非常享受,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写在阅读之前:
Ohlak并非本文原创作者,欢迎大家至微信公众号《渤海文学》阅读原版小说。追踪Ohlak,不定时分享好作品。谢谢大家!
雪花潭纸塘遗迹
文 / 吴仲尧
霜降日,天空很蓝,阳光很暖,我进入四明山腹地,慕名游览有“上虞九寨沟”之美誉的雪花潭景区,一睹晴雪飞谷的奇观。
沿巽溪溯源而上,一条苔藓青苍的石阶小径向山顶蜿蜒延伸,秋天的空气里幽香氤氲,我的影子在翠竹投下的浓荫和地上斑驳的阳光之间穿行。峰回路转,飞流直下,过水镜台、三叠泉、子母潭、石门涧,至半山腰已然气喘吁吁。抬头望去,见一座凉亭掩映在绿树丛中,刚好能歇息片刻,缓口气。亭前,有一个石塘,废弃经年,杂草丛生,边上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纸塘遗迹”。纸塘遗迹自然与造纸有关,作为一名教书匠、写作者,整天和纸打交道,竟然邂逅一处造纸的遗迹,除了惊喜,对于古法造纸更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便索性停下脚步,探秘一番。
造纸不易。清人严如熤在《山货》卷中写到纸厂地址选择的天然条件,认为必须在盛产毛竹、有青石,而且近水之处,因“有树则有柴,有石方可烧灰,有水方能浸料”。而雪花潭纸塘遗迹所处的区域竹林茂密,旁临巽溪,且地势落差大,不远处有响石山冰川遗迹,石材随处可取,造纸所需条件一应俱全。睿智的陈溪先民就地取材,在这里腌毛竹、做纸浆、造土纸也就不足为奇了。
徜徉在纸塘遗迹四周,但闻泉水淙淙,竹涛声声,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历史场景恍若闪现。我仿佛看到一群头戴笠帽,身穿粗布衣的当地先民,在云收雨霁的午后,在苍翠的竹林深处,引清清的巽溪水浆洗着池里的竹丝。又依稀听到回响在苍穹间的那一首古老雄浑的山歌调子,以溪流作弦,山风为和,于深沉中洋溢清丽,演绎着山里人勤劳俭朴、乐观向上的生活。
从一根竹到一张纸,将一种生命形态造化成另一种生命形态,至少需要经过数十道工序和半年以上的时间。为表达敬意,参照纸塘遗迹的史料记载,我将造纸的过程如实记下。
纸塘腌竹。将毛竹截成段,再劈成指头粗细的竹条,一层层堆叠在纸塘里,每层均匀地撒上一定量的石灰。等纸塘填满后,灌入溪水,压上大石头,防止竹条漂浮。竹子在石灰水中浸泡满一个月后,将其捞起,洗去沾着的石灰渣,再在清水里浸洗一周,放掉水,盖上稻草,让毛竹发酵、霉变。这是一项苦活、累活。石灰显碱性,腐蚀性很强,人泡在碱水中,极容易引起皮肤溃烂,往往一塘竹子没捞完,许多工匠的手脚已经皲裂渗血,不得不随时敷上草药。
剥料和舂料。剥料就是将竹青与竹白分离开来,分别晾晒。舂料就是把晒燥的竹子捣碎,再挑到储料池里储存。舂料的碓房依溪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湍急的溪水顺山冲下,产生强大的动力,带动木制水轮,水轮再带动轴木,轴木上镶嵌着大石头。水激轮转,轴木上下升降,一下一下不停捣,捣碎竹条,直至捣成竹绒。
槽桶捞纸。槽桶是用长石板嵌桐油石灰粘合而成的水池,呈正方形。将捣好的竹绒放进槽桶里,由两个工匠面对面地用竹棒用力搅拌,使细小的竹纤维悬浮于水池里。捞纸工用极细的竹丝编成的纸帘,从浆水中轻轻一捞,滤掉水,便成了一层薄薄的纸浆膜,摊放在平台上,等到一定厚度,再放到压榨机上榨压。捞纸这道工序是个技术活,很考手艺,讲究匀速、平整、等量,稍一马虎,纸张就会出现厚薄不均,甚至破漏,直接影响纸的质量。捞纸工冬天特别辛苦,槽桶里结着亮晶晶的冰,双手伸进刺骨的冷水里捞纸,手指冻得像打霜的红萝卜,备受煎熬。
鼻弄晒纸。鼻弄用砖块砌成,横截面是个梯形,中空,封顶,一人左右高,形状像弄堂。把一捆捆干柴堆到鼻弄里,燃烧完全后,用泥栅栏封门,防止热量失散,使内部保持高温。晒纸工将一刀刀湿纸粘贴在鼻弄发烫的外墙上烘烤,等其自动脱落,再一张张撒开来,95张为一刀,46刀为一块纸。晒纸工夏天最难熬,整天围在狭窄、炎热的鼻弄边,糊纸,撒纸,犹如闷在密不透风的蒸笼内,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
磨纸。这是造纸的最后一环,将一块捆绑扎实的土纸,四方磨平,使其棱角分明。土纸出售时,按规矩要在纸的四周盖上红色印章,如太平山村金良义的“金裕泰”、王国相的“王天兴”等。印章既有商标作用,也有防偷功能,一块纸46刀,即使抽出一刀,也可发觉印章残缺的痕迹。陈溪生产的纸,大多销往丰惠县城,从清朝至解放前夕,历经200多年,每年出产土纸四千余担,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为改善当时百姓的生活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来,那天天与我相伴的纸,那从写第一个字就开始使用、用了几十年的纸,是这样诞生的。千万不要小瞧这薄薄的一张纸,它从竹林走来,历尽千辛万苦,其间融入了多少人的智慧,多少人的汗水,甚至多少人的生命,转念一想,无不令人感叹唏嘘。
雪花潭这座葱绿的山坳,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旖旎风光,原来还是一家造纸厂,一个露天车间。面对这久远的纸塘遗迹,我心怀敬意和感激,默默地向这个深藏山坳的造纸遗存致敬,向无数栉风沐雨的造纸工匠致敬,也向那些为了成为纸而奉献出自己的树木、毛竹、岩石、溪水致敬,是他们成就了一张张伟大的纸。
回望满山坡的茂林修竹,倾听缭绕山谷中的飞瀑声,忽然想起“敬惜字纸”的古训。是呀,我们每个写字的人,都应该怀揣敬畏好好练字,以便让自己的字,对得起这来之不易的纸。
作者简介
吴仲尧,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浙江省散文学会、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北方文学》《浙江散文》《西南作家》《当代散文》《烟台散文》《野草》《浙江日报》《作家报》《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等报刊杂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