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1:紅色為什麼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

CO1:紅色為什麼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by Karl Hedin on Unsplash

Photo by Karl Hedin on Unsplash

色彩是否能對人們造成影響,關鍵在於人們是否知道色彩的意義,現實中,對於色彩的印象,受到時代、地區與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若是同樣的色彩放在不同的時期與地區,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詮釋。不過因為色彩的物理特性、人類生理構造與生活環境,都存在著相似的共通性,因此有些色彩對人們的感官反應或是情感聯想,具有類似的共同感受,例如紅色。

大部分人對於紅色的聯想,是愛、憤怒、熱情、興奮、危險、血、太陽、炙熱等強烈的感受,除了心理的感受外,當人們照射紅光時,也會造成血壓升高、脈搏、呼吸與心跳次數增加的生理反應,而其他色彩並無法造成這些反應。人們為什麼對紅色具有如此強烈的感受?也許可以從人類的歷史發展與演化過程中找到解釋。

在許多古文明中,紅色都是巫術最常使用的色彩,多與血液、火焰或是太陽等事物做連結,而他們也是人類維繫生命不可或缺的能量,尤其血液,從人類出生、受傷流血到死亡,紅色的血液關乎生死,自然也會認定紅色是具有靈力與能量的色彩。而血、火與太陽,除了能賦予正面能量外,也具有令人畏懼的「魔力」,足以奪人性命、燒滅與讓大地枯竭。所以紅色具有正反並存的雙面性格,同樣的紅色,卻能帶來像是「愛」與「憤怒」、「熱情」與「危險」等等截然不同的形象。

而紅色能影響人們的生理反應,從人類演化的角度切入,史前時代的人們,已具備與我們相同的視覺能力,並且為了生存開始吃肉,狩獵哺乳類動物,在獵殺的過程中,是充滿危險的,紅色的血可以判別動物與自身的生命裝態,看到紅色時一定要立即反應,是要追上去獵殺,或是趕快逃跑,在這時候身體會因為激動與緊張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與肌肉收縮,就和我們照射紅光時的反應相同。

在一九一五年俄國科學家克拉科夫發表一篇實驗結果,主張紅色會刺激交感神經,人稱「負責戰鬥與逃跑的神經」,緊急、尷尬、興奮等狀態會刺激交感神經,激發腎上腺素,造成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與肌肉收縮等反應。

從這樣的推論,說人類的生理機能演化為對紅色特別敏感,倒是也合理,因為對攸關生死的紅色反應較為快,將能提高人們的生存機率。

本文由閱讀《52種顏色的歷史冷知識》、及其他書籍、網路資料之心得彙整,任何指正或補充,歡迎留言給我。

對創意與色彩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加入我們的社團,將定期舉辦線上讀書會及分享有趣資訊。維他命C,補充你的 Creative & Color


avatar-img
BY COLOR 百色抽屜的沙龍
14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情緒感受是個角色,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什麼顏色?性格或能力呢?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腦筋急轉彎」,就是將情緒擬人化,成為形象鮮明的角色們,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情緒,就是這些角色們的作用與互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在色彩書籍上看到一些對於色彩的描述,尤其是對色彩感受的描述,會覺得制式、俗套,認為這些敘述都是將色彩貼上標籤,是在形塑對色彩的刻板印象。其中,有些可能認同,但覺得是陳腔濫調,有些不認同的,則是不以為然,認為對色彩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成見。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
如果情緒感受是個角色,他們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什麼顏色?性格或能力呢?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腦筋急轉彎」,就是將情緒擬人化,成為形象鮮明的角色們,我們在生活中所產生的各種情緒,就是這些角色們的作用與互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在色彩書籍上看到一些對於色彩的描述,尤其是對色彩感受的描述,會覺得制式、俗套,認為這些敘述都是將色彩貼上標籤,是在形塑對色彩的刻板印象。其中,有些可能認同,但覺得是陳腔濫調,有些不認同的,則是不以為然,認為對色彩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成見。
自然環境色彩中,除了岩石、砂礫與土壤等較為固定的基本色,也不乏鮮豔且引人注目的色彩,帶給我們新奇與愉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