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關於書店、書,以及書癡性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The Yellow-Lighted Bookshop)
作者:劉易斯.布茲比(Lewis Buzbee)
翻譯:陳禮仁
出版社:NET & BOOK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好看的書對我來說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捨不得放下,希望一口氣不間斷看完;另一方面則又希望最後一頁別這麼快到達,意猶未盡。這兩種感覺對我來說,絲毫不顯矛盾,面對懸疑的小說,那種緊張感和欲知謎底的心情驅策著手指翻閱書頁;而一本讀來口齒回甘的書,字裡行間會不由自主地停頓下來思索,這種感動深刻而久遠。這兩種心情沒有優劣之分,就像是我們需要快樂興奮也需要平靜安詳的時刻。顯然,這本《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對我來說屬於後者,這其中除了作者的書人故事讀來引人注意,也是因為這主題和自己切身相關。這本薄薄約莫兩百頁的篇幅,我看了兩週才捨得結束。

  踏入媒體出版業之後,便很難把自己列為「純粹」的讀者,但偶爾還是會假裝不是這行的工作人員,單純以讀者的身分與書本對話。不過,這本書卻無法如此,裡面提到的書店前場後場(我對於本書翻譯選用「後屋」頗有微詞)、出版的歷史、書人故事等等,是那樣的熟悉卻也是那樣陌生。熟悉的是愛書人的心情、書店的風景和作業流程,陌生的這些異國同業提到的當地現象和某些書籍的典故歷史,因此格外有新發現的樂趣。而我之所以進入出版業界,也是因為一家書店的緣故,我聽好多前輩談到自己的書癡歷史幾乎毫無意外的,都一定與書店有關,也許是重慶南路的老書店,也許是枯嶺街的舊書攤。書店是書蠹蟲的養成地,而作者也不例外,養成於書店,最終也成為了書的創作者。

  之前讀過幾篇日本作家談閱讀的文章,他們喜歡說「閱讀」是一種進入「異界」的感受,抽離肉體所在的場所,進入書中所提供的異世界。而本書的作者路易斯正是個標準的書癡,不僅喜歡書也喜歡書店的氣氛,整本書第一個句子就是:「我的開門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書店--隨便哪一家書店,我總是充滿一種寧靜的興奮。」對我們而言也許書才是異世界的入口,但是作者是直接把書店當成了進入巫師世界的斜角巷,「當書店開門迎客,世界的其他部分也隨之而來,當天的天氣,當天的新聞,接踵的客人,成箱的書,以及書中的世界--記載事實的書和闡述真理的書,新出版的書和已被讀過數代的書,極其重要的書和絕對平庸的書。」(P6)

  我之所以選擇與書籍有關的行業,當然是因為自己甚愛閱讀,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娘對於我日漸氾濫成災的書籍以及花費頗有微詞。我曾經天真的以為在書店或是出版社可以稍微節省一下這類的開銷,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當我看到作者寫到他遇到一本要花掉他五個小時工資,新版史坦貝克遺作《亞瑟王與騎士行傳》精裝版時那種愛不釋手,完全了解,甚至給予會心的一笑。

--夏綠蒂勸我不要買,她自有其道理。這本書即便打折也要花掉我五個小時的工錢。另外一位店員,葛雷塔.瑞,走到我身邊,用手輕輕拍了拍那本書,說道:「真漂亮,不是嗎?」它確實漂亮,於是我買下來了。(P20)
  作者當了好幾年「狂鴉」書店的店員後來轉為更大型的「普林斯特」書店去,後來更轉戰出版社當銷售代表,台灣的出版社銷售代表(大部分是稱之為業務吧!)如果知道他們的美國同業雖然得經常居無定所,但有漂亮的汽車、在舒適的旅館內醒來、奢華的飯局、殷實的信用卡支付費用--且都是出版社提供全部免費,大概會感嘆生錯地點了吧。作者熟悉的確實也就是書籍的最末端點--通路,在目前台灣出版與通路關係緊張的時刻閱讀此書,對於書中緊密的同行關係,也許會大為羨慕。不過有一點倒是不分國籍非常統一:「書店的氣氛是隨意的。在賣書的行業中講究衣著的公子哥寥寥無幾,一般的牛仔褲和短襯衫倒是蠻符合書店的體力勞動特點。誰願意深著一身正裝去拖一摞五十磅重的箱子?」(P87)在這行當裡會穿著講究的除了某部份作者之外,大概就是版權(也僅限於開會時)、行銷(也僅限於有活動時)、書店公關或是某些流行書籍或時裝雜誌的編輯。

  但面對連鎖書店的興起和特色出版社因為跨國出版社買賣而消失這點,書裡也提及了文化驗屍官曾經宣稱閱讀和寫作的死亡:先是小說「死於」六○年代,書店「亡於」八○年代末,現在連閱讀行為本身也死了,或至少在評論家眼裡,或是大眾都是這麼說的。(P122)但他仍舊列舉各式銷售和出版數據駁斥這書籍將死的預言。雖然各國的閱讀調查大多傾向書籍購買減少--除非遇上超級暢銷書,如《哈利波特》系列--但是實體書籍仍然頑強地留存下來,並未被電子閱讀完全取代,也沒有被電玩、電影或是線上遊戲擊潰。我們仍需要閱讀行為,即使改變了形式(如果日本的手機閱讀或電子書),也許該更寬廣地接受是閱讀載體(device)的增加,當某天樹都被砍完不敷使用之時,我們會慶幸還有電子紙張可供閱讀吧!

  這是本內容浩大的小書,談書店、書業和書籍的政策與歷史,如「莎士比亞」書店拯救了《尤里西斯》和店主與二十世紀初各國作家交遊的經過格外有趣;而寫阿拉伯國家追殺魯西迪時,力挺《魔鬼詩篇》的書商佩帶「我是薩爾曼.魯西迪」徽章顯示自己的立場的豪氣,也令人動容。書裡不是只有談美國的書市景象,他談的更多是書界的良心和力量。

  談了這麼多的書店、書業種種,作者會想開書店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第189頁他提到願意開辦一家「卡爾維諾書店」地點選在巴黎,我想跟此書一樣引用《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中對於書店品種充足的描述,作為本書介紹的終結,就怕我再寫下去本文就要沒完沒了了。
……你沒讀過的書……你可以不看的書,有許多並非讓人閱讀的書,還有許多不用看就知道其內容的書……那些你知道如果能活上幾次的話也許會看的書……可惜你只有一次生命……你想要看但首先要先看過別的書後才能看的書,有價格昂貴必須等到書價打對折時,或者必須等到出版袖珍平裝本時你才買的書,有你可以向別人借到的書,有大家都讀過因此你也似乎讀過的書。
avatar-img
7會員
25內容數
過去發表於媒體的作家採訪稿或是作家側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老實說,剛開始我跟作者一樣,對於本書講述美國中西部年輕人青春期對於愛、信仰和壓抑的生活,是否能被中文讀者接受,也抱持著很大的懷疑,幸好本書的編輯非常的堅持並且相信:凡感動得了她的也會感動到讀者,在這樣簡單而堅強的信仰(?)之下,大膽嘗試引進此書。
  逛書店買書的人一定都有過被書腰文案吸引的經驗,但也一定咒罵過寫書腰文案的行銷宣傳,寫什麼花而不實、欺騙消費者的鬼文宣,唬弄了自己的銀子。但這一次,我是完全讚同本書書腰上的兩行明體粗字「看一眼就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
出版於1987年的科幻小說《REPLAY重播》(英文原書名:Replay),當時是美蘇兩國冷戰末期,美國正處於70年代末驚人的高通貨膨脹率和迅速增長的個人稅賦的情況中,60到70年代龐大的政府支出,也已引起公眾普遍的不滿,80年代的美國人對於看似美好的未來,其實憂心多過樂觀......
  本格推理作家俱樂部會長有栖川有栖讚譽本書第一部分,以正攻法一一將所有的線索展示在讀者面前,展現本格推理逐條逐項進行解謎的樂趣。
  老實說,剛開始我跟作者一樣,對於本書講述美國中西部年輕人青春期對於愛、信仰和壓抑的生活,是否能被中文讀者接受,也抱持著很大的懷疑,幸好本書的編輯非常的堅持並且相信:凡感動得了她的也會感動到讀者,在這樣簡單而堅強的信仰(?)之下,大膽嘗試引進此書。
  逛書店買書的人一定都有過被書腰文案吸引的經驗,但也一定咒罵過寫書腰文案的行銷宣傳,寫什麼花而不實、欺騙消費者的鬼文宣,唬弄了自己的銀子。但這一次,我是完全讚同本書書腰上的兩行明體粗字「看一眼就上癮,讀完它才能解脫」。
出版於1987年的科幻小說《REPLAY重播》(英文原書名:Replay),當時是美蘇兩國冷戰末期,美國正處於70年代末驚人的高通貨膨脹率和迅速增長的個人稅賦的情況中,60到70年代龐大的政府支出,也已引起公眾普遍的不滿,80年代的美國人對於看似美好的未來,其實憂心多過樂觀......
  本格推理作家俱樂部會長有栖川有栖讚譽本書第一部分,以正攻法一一將所有的線索展示在讀者面前,展現本格推理逐條逐項進行解謎的樂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我的興趣之一是去誠品書店走走看看, 覺得可以看到許多人生中不同的風景. 隨手翻了這本書,一開始看到的是些有趣的內容. 便想說可以好好看過書中內容, 沒想到的是這不僅僅是一本快樂劇本的書. 主要內容以作者本身從年輕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紀錄, 一路從小孩時期一直到目前經營著二手書店的一切回憶. 除了佩服作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Thumbnail
我的興趣之一是去誠品書店走走看看, 覺得可以看到許多人生中不同的風景. 隨手翻了這本書,一開始看到的是些有趣的內容. 便想說可以好好看過書中內容, 沒想到的是這不僅僅是一本快樂劇本的書. 主要內容以作者本身從年輕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紀錄, 一路從小孩時期一直到目前經營著二手書店的一切回憶. 除了佩服作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萊瑟姆深知:那個鼓勵人們去「閱讀」的理由(或者講得更廣泛一點,那個讓人們願意去瞭解的理由),往往不是因為這些內容是「重要」的、是影響力巨大的等等,而是這本書喚起了閱讀者切身的經歷,在書與人之間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個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