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X Files 網軍密秘檔案!

2020.12.07
網軍密秘檔案
網軍密秘檔案
「您好,請問您是XXX先生嗎?我是XX銀行理財專員王小明,由於您是我們銀行的優質客戶,因此現在有一筆30萬元,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可以提供您使用......」
對於這樣的業務推銷電話,相信只要是行動電話的使用者應該都不陌生,甚至是已被騷擾到,感到厭煩!
過去,只認為這是銀行業者濫用客戶個資,進行業務電銷騷擾的不當行為,但後來連陌生的房仲業者、未曾投保過的保險人員竟然也都能掌握自己的行動電話,進行業務推銷,這才驚覺,自己的個資不知已被多少人濫用,更擔心是否已被當成不法交易的代罪人頭?但是,擔心歸擔心,卻是一點因應自保的辦法也沒有!
由於網路科技提供了各種便利的線上服務,相對的也讓消費者不自覺的將自己的個資大量的曝露在外,儘管如今已有「個資保護法」,但這僅能規範願意遵循法規的企業,卻無法防止國人的個資被不肖的公司濫用或犯罪集團所盜用。
近些年來,這股濫用個資的歪風更是變本加厲吹向了政治範疇,發生於2016年的「Cambridge Analytica scandal」(劍橋分析醜聞),便是不肖業者盜用個資,為政治所濫用的選舉醜聞。根據英國第四頻道新聞(Channel 4 News)的爆料,在一次《第四頻道新聞》與《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共同合作的調查報導中,暗中錄下了劍橋分析執行長尼克斯(Alexander Nix)的談話內容,報導指出:「尼克斯透露了劍橋分析不只是單純蒐集數據資料,而且還會刻意製造醜聞,『我們會設立假帳號和假網站,可以假裝是進行學術研究的大學生,或是觀光旅客,我們可以有非常多的選擇與操作。』」
然而當醜聞曝光後,在這次的事件中「劍橋分析」不久便宣告破產倒閉,其實這應該只是為了替背後的金主脫罪的一種障眼手法(據消息指出,劍橋分析的部分資金來自於美國共和黨的重要金主億萬富豪梅瑟(Robert Mercer)),至於事件的另一位主角,當時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儘管遭受質疑的聲浪四起,但川普仍毫髮無傷的當選並且順利的完成了他的總統任期,而唯一受到重傷的應該算是「Facebook」吧!因未能善盡確保使用者個人資訊安全之責,被控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在經過一年多反覆訴訟後,最終Facebook同意向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支付 50 萬歐元(約 64.3 萬美元)的罰金,盡快為此次醜聞事件劃下句點。
針對劍橋分析醜聞,事後英國ICO提將出了一份「Audits of data protection compliance by UK political parties Summary report November 2020」,部分報告內容顯示,經過劍橋分析事件後,根據選舉委員會(Electoral Commission)的數據顯示,2017年競選者的廣告支出中有42.8%用於數字廣告,而2014年僅為1.7%。委員會在2019年英國國會大選中的競選報告中發現,『有四分之三的英國人認為,知道是誰提供了他們在網上看到的政治信息很重要!』;但是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英國人知道,『該如何找出,是誰製作了這些政治信息。』;同時有近半數(46%)的英國人同意,『他們擔心為什麼?以及是如何針對他們投放政治廣告?』
由此可見,人們開始對於在競選活動中,政治人物或是政黨是如何使用「個人數據資料的透明度」是感到不確定與高度憂心的!
同樣的,在幾乎是年年必有選舉的台灣,選戰早已晉升至,以「網軍」為主力攻防的高度戰術運用。然而,令人費且的是,動則以數百萬計的紛絲動員力量,如此龐大的「網軍」究竟是從何而來的?背後的操盤手又是何許人?
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若許能夠擁有數十萬,甚或上百萬粉絲,能有如此的集氣能力已算是相當驚人了。但我們都知道這種「粉絲數字」只能算是「曾經擁有」的累積帳面數字,並不代表這些人一直存在,並且持續活躍著。更何況,當選戰開打時,隨著時間的逼近,與競爭對手的攻防近趨於白熱化,過程中許多的「議題」是需要主動出擊,或是被動防守再予以反擊的,這時候便需要借重大量網路聲量的支援,無論是對自己正面的支持,或是對競爭對手負面的追擊。
但是,真的會有數百萬人,能夠日日閒著沒事,隨時等待著接受驅使動員嗎?而且並非一次就可結束,選戰永遠是一波接著一波,持續不斷的攻防,直至選舉結束。
對於這個疑問,近期意外的獲得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日前拜訪了一家網路直播行銷公司,原本是要洽談網路直播購物系統合作事宜,殊不知,對方非常的熱心,除了詳細的說明了他們的直播系統與錄影環境外,還特別介紹了他們擁有可以協助提升網路直播購物交易量的秘密武器「網軍行銷部隊」。
只見,在一個約可容納10個人員的辦公空間內,每一位工作人員的桌面上至少擺放著2~3台電腦螢幕,每個螢幕均呈現著Facebook的畫面。對方非常有自信地告訴我:「這些就是我的網軍部隊!」透過系統程式的運作,每一位工作人員可以同時驅動著約5,000~10,000個虛擬的Facebook帳號,必要時可在每個工作人員桌上串接擴充設備,提高虛擬帳號的數量。因此最基本,以這10個工作人員就可驅動至少10萬個Facebook的虛擬帳號,針對某一個直播主進行按讚,灌水成為虛擬粉絲數,如此便可哄抬該直播主的身價,瞬間成為十萬級或百萬級的直播紅人,藉以吸引更多真實的粉絲加入。
然而,更驚人的是,對方突然話鋒一轉,說到:「這些網軍,除了可以當作網路行銷操作的「按讚部隊」之外,必要時,還可以轉換成為選舉時的網路大軍,無論是當成正面支持性粉絲,或背後攻擊性的暗黑部隊!」
哇!聽到這邊,突然有種茅塞頓開之感!
台灣真的是人才輩出啊!對於網路分析與網路行銷操作這件事,根本就比「劍橋分析」還要厲害十倍。
劍橋分析還得靠「盜取真實個資」來匯集成網軍,以供使用;然而,以台灣的技術根本不用侵犯個資,完全虛擬化,便可隨時匯聚出成千上萬的「網路虛擬部隊」,如此的網路大軍,說白即白,說黑即黑,若再加上今日媒體普遍懶惰且弱智,經常會隨著網路謠言起舞,助長風勢,在如此交叉渲染之下,一般民眾在短時間內,又如何能夠辨別事件的真偽?對於如此人為化的網路暗黑風暴,怎能不令人心驚!
如今,英國對於網路數據分析與使用上的透明化與問責制的落實,英國ICO已開始將焦點集中在「數據經紀公司與政黨」身上。數據經紀公司必須對於如何取得廣大網路數據來源的合法性更加透明化;對於政黨,則應對於如何使用這些網路數據的方法與過程的問責制度更加落實,以確保網路資訊不被非法竊取與不當使用。
明年,台灣即將進入2022年縣市長大選的前哨啟動年,可以預見網路上勢必再度揚起濤天的選戰風暴,過程中必見揭弊抹黑,是是非非,沸沸揚揚,但對此亂象,台灣的民眾又能相信誰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