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 心得
本書共有七章,從政治、宗教、經濟等等層面,來形塑東正教世界的形成;還有做為東正教正統的拜占庭帝國的延續過程。
第一章是法律層面,第二章是經濟與宗教,第三章是軍事(戰爭),第四章是經濟與社會,第五章是意識形態,第六章是第四次十字軍後帶來的影響,最後是拜占庭的衰落以及巴爾幹各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還有自詡為第三羅馬的俄羅斯,它們各自的情況。
地方鄉紳的衰落與其說是中央政權造成的,其真正原因乃是:
來自經濟與社會:新權貴的強權政治及農民對自己財產自由支配程度的不斷增加,加速了鄉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過程,頻繁的戰爭和外則入侵,加劇了人口流動;541年的瘟疫使許多的市政議員家族完全消失,城市也由於人口密度,損失比鄉村嚴重,而失去的人口則由鄉村填補,但也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統治與管理機能[1]
而第二個使鄉村重要性開始超越城市的原因則體現在:土地貴族難以維持對土地的控制,國家通過直接減免稅收或增強間接保護而鼓勵小農發展[2]
但這一切在八世紀末有了轉變:社會對立重新加劇,而小農相較貴族階層,更加無法抵抗稅務壓力;只能以逃離住所作為逃稅的手段,但壓力落至鄰居,鄰居也出走;這樣的惡性循環使稅收一點點地消失;而帝國做出的因應就是:允許鄰居購買破產者的土地,並禁止有權勢的人在非他所在的村莊購買土地,但並沒有甚麼實際成效[3]
而在宗教上逐漸使東正教與西方漸行漸遠的原因則體現在對儀式次數的不同:
節日不在同一日慶祝,不在同一天禮拜;祈禱形式不同:西方只受一次洗禮,但東正教有三次;東正教在洗禮後即獲得肯定,並歸屬於教會,而西方要等到孩子大一些之後,才能贖罪懺悔;婚姻觀念上,東正教教士可以結婚,但西方必須發誓獨身[4]
但諷刺的是,在宗教上,東西方相互對立;但在軍事上,隨著帝國的衰落,不得不開始依賴威尼斯、熱那亞這樣的海上強權,甚至讓出貿易利益。安得歐尼克二世取消了拜占庭船隊,把君士坦丁堡的防衛交給了熱那亞人[5],在1261年和1453年期間,很少有西方民族還在付拜占庭的關稅;甚至希臘人自己還在以10%的利率支付[6]
拜占庭商人的經營被限制在黑海和愛琴海的一些地區,只涉及到原材料,豪華高檔品由義大利商人壟斷[7]。當然還有為人熟知的十字軍東征,東西方在宗教上互相仇視,但在政治上與地理上卻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從書裡我們可以看到:拜占庭的衰落不僅僅是瘟疫造成人口減少,進而導致阿拉伯人更易於侵入帝國;帝國社會階層的崩壞與重組,也影響了帝國的穩定。而帝國的總督制使得他們獨立於中央之外,帝國強盛時並無大礙,但當中央控制力低落時,帝國就彷彿被分割成數個小國;更遑論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的自主,使得帝國在阿拉伯人入侵後,在巴爾幹地區的掌控僅限於君士坦丁堡沿岸,與克里特諸島。
而我認為拜占庭能延續這麼久的原因,除了絕對的中央集權,還有使東正教深入巴爾幹地區;帝國後期,塞與保兩國雖都獨立於帝國之外,但由於宗教上的統一,時而為帝國領土,時而做為獨立王國;並且在帝國危難之時,仍會出人出力。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宗教對人的影響有時甚至超越實質統治;帝國能以一小片領土卻仍然佇立於世界上,宗教功不可沒。
[1]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71。
[2]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106。
[3]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182-183。
[4]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254-255。
[5]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323。
[6]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372。
[7]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Par Alain DUCELLIER著,劉增泉譯,418。
    avatar-img
    3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wW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阿茲特克帝國 讀書心得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討論了阿茲提克的宗教、藝術、社會階級制度;男女的社會角色等等。
    這本書討論了東漢末與三國時代的體制、文學(書畫)、宗教、外交、軍事等等,而在東漢末的最重大事件:黃巾之亂,作者將其定調為文人內部之爭,而非單純的民眾起義;作者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黃巾的主要聚集地潁川,不但是許多黨錮之禍文人的出身地,也是三國時期許 伊籍對孫權行拜見之禮
    講座主要分為幾大部分,分別是西羅馬的衰亡、拜占庭(東羅馬)的羅馬認同、查士丁尼的西征、東羅馬的軍制和遺跡等等。
    摘要 這次講座的主題主要是聚焦在參與二戰的台灣人,和其為何被歷史遺忘。 演講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台灣人作為殖民地,被徵用多少人、戰鬥與非戰鬥人員之比例、陣亡之比例(和朝鮮比較);與一般人眼中的二戰記憶(許多關於二戰的影視作品)。如筧橋英烈傳、莎韻之鐘、四行倉庫。 評論
    這本書雖然有二十幾章,但內容組成卻十分簡單,分為三大部分:一. 十字軍東征的形成背景、二. 七次十字軍東征、三.結語。 而第五次被稱為兒童十字軍,但我在閱讀後認為這個稱呼應該不是因為人員組成,因敘述中雖有出現兒童,但參加者仍以成年人為主,但可惜的是作者並未解釋這個稱呼為何而來。
    這本書共有二十五章,講述東羅馬帝國的產生、興起、衰落、中興、滅亡;帶後人一揭這個基督教在東方最大的保護者的面紗。 東羅馬的產生源自於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又經歷了君士坦丁短暫的統一;最後則由狄奧多西確立東西分治,才產生了後世熟知的東羅馬帝國。
    阿茲特克帝國 讀書心得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討論了阿茲提克的宗教、藝術、社會階級制度;男女的社會角色等等。
    這本書討論了東漢末與三國時代的體制、文學(書畫)、宗教、外交、軍事等等,而在東漢末的最重大事件:黃巾之亂,作者將其定調為文人內部之爭,而非單純的民眾起義;作者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黃巾的主要聚集地潁川,不但是許多黨錮之禍文人的出身地,也是三國時期許 伊籍對孫權行拜見之禮
    講座主要分為幾大部分,分別是西羅馬的衰亡、拜占庭(東羅馬)的羅馬認同、查士丁尼的西征、東羅馬的軍制和遺跡等等。
    摘要 這次講座的主題主要是聚焦在參與二戰的台灣人,和其為何被歷史遺忘。 演講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台灣人作為殖民地,被徵用多少人、戰鬥與非戰鬥人員之比例、陣亡之比例(和朝鮮比較);與一般人眼中的二戰記憶(許多關於二戰的影視作品)。如筧橋英烈傳、莎韻之鐘、四行倉庫。 評論
    這本書雖然有二十幾章,但內容組成卻十分簡單,分為三大部分:一. 十字軍東征的形成背景、二. 七次十字軍東征、三.結語。 而第五次被稱為兒童十字軍,但我在閱讀後認為這個稱呼應該不是因為人員組成,因敘述中雖有出現兒童,但參加者仍以成年人為主,但可惜的是作者並未解釋這個稱呼為何而來。
    這本書共有二十五章,講述東羅馬帝國的產生、興起、衰落、中興、滅亡;帶後人一揭這個基督教在東方最大的保護者的面紗。 東羅馬的產生源自於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又經歷了君士坦丁短暫的統一;最後則由狄奧多西確立東西分治,才產生了後世熟知的東羅馬帝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我們繼續十字軍的故事以前,我們必須要稍微回溯一下時間,看看拜占庭帝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在1203年這個當口,會有一名拜占庭王子派使節前往十字軍的軍營中? 原來,延綿長久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正大禍臨頭,面臨解體的危機。 盛極而衰的帝國 儘管在1071年開始,拜占庭曾有過滅國危機,但自1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東亞的歷史上,我們可能常常會在教科書上看到「屯田制」,讓士兵務農,自給自足的軍事制度。大漢搞過屯田。大唐的均田制,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屯田。 但這種設想,當然不是只有東亞文明能想到。地球另一端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有一套類似的系統:thémata,中文又翻譯成軍區制。 在拜占庭帝國的各大軍區中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我們繼續十字軍的故事以前,我們必須要稍微回溯一下時間,看看拜占庭帝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在1203年這個當口,會有一名拜占庭王子派使節前往十字軍的軍營中? 原來,延綿長久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正大禍臨頭,面臨解體的危機。 盛極而衰的帝國 儘管在1071年開始,拜占庭曾有過滅國危機,但自1
    Thumbnail
    我想可能有不少人知道,「拜占庭帝國」是後世發明的稱呼。帝國的人從來不叫自己「拜占庭人」,而是繼續叫自己「羅馬人」。 在帝國滅亡後,西歐開始使用「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帝國。早先是有貶意的,恥笑帝國「不知進取、抱殘守缺、繁複無聊」等等。 現代學者雖然繼續使用這個詞彙,但基本上已沒有這樣負面的態度,並且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任何帝國都有許多黑暗面,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其中一個面向,就是帝國利用基督教實施的宗教壓迫。 隨著帝國在宗教上越來越趨於「一尊」,基督教的其他教派、其他的宗教等等,生存空間也就越來越小。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希臘、羅馬多神教的消失。 希羅多神教是很昌盛的。即使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基督教化後,多神
    Thumbnail
    自從拜占庭喪失埃及、北非、敘利亞以後,雖然帝國的疆域大幅縮小,但同時也使他們的防線來到較易守衛的多山地帶,安納托利亞東緣。 即使如此,這些山脈地帶仍有一些隘口可以讓外敵攻入,而邊境堡壘離君士坦丁堡還是很遠的。於是拜占庭就跟許多疆域廣袤的古代帝國一樣,同樣想到了用火傳訊:烽火台系統。 一座一座的烽
    Thumbnail
    在拜占庭滅亡以後,東正教最強大的國家,莫斯科大公國(未來俄羅斯的前身),更加汲汲營營於宣稱自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比較有說服力的論據,包括: 一、留里克王朝的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最後一個王朝的公主索菲亞為妻。所以一直到十六世紀末費奧多爾一世絕嗣為止,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者都從母系上與拜占庭沾親帶故。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東亞的歷史上,我們可能常常會在教科書上看到「屯田制」,讓士兵務農,自給自足的軍事制度。大漢搞過屯田。大唐的均田制,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屯田。 但這種設想,當然不是只有東亞文明能想到。地球另一端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也有一套類似的系統:thémata,中文又翻譯成軍區制。 在拜占庭帝國的各大軍區中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