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 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本書討論了東漢末與三國時代的體制、文學(書畫)、宗教、外交、軍事等等,而在東漢末的最重大事件:黃巾之亂,作者將其定調為文人內部之爭,而非單純的民眾起義;作者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黃巾的主要聚集地潁川,不但是許多黨錮之禍文人的出身地,也是三國時期許多文人的出身地[1]

而進入了三國時期後,討論的方面更廣了,甚至討論到了少數民族政策、軍制、外交論戰等等,以下逐一討論。

而有關少數民族政策,三個國家幾乎都是一樣的政策,利用戰爭,將少數民族遷徙,以充實各地人口與兵役。

而在軍制方面,作者認為:蜀國軍隊最弱,這裡並非全是因為人口差距,而是因為未國是中央集權;吳國是地方豪族組成(私軍),但只有蜀因為劉備的連年顛沛流離導致軍隊組成複雜[2]

而在外交論戰方面,以下舉幾個例子:

伊籍對孫權行拜見之禮

孫權:「你又何必受這麼大罪去為一個無道的君主效力」。

伊籍:「不,一拜一起哪裡是受罪呢?」

這個「無道的君主」立刻被換成孫權[3]

吳國臣子鬫澤被蜀使張奉揶揄,同僚薛綜相救

薛綜:「你老兄的蜀又算甚麼呢? 有犬則獨,無犬則蜀,橫目苟身,蟲入腹。」

張奉:「那麼吳又如何?」

薛綜:「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4]。」

張奉無言以對。

這兩則例子雖然不是正式的外交辯論,只是君對臣、臣對臣之間的巧辯,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就是因為有這些外交官或臣子的存在,才使自己的國家在交流之間,不但取得了成果也保有了面子。

最後想談的則是國與國的外交(指其他國家並非指三國),魏因為繼承了漢朝的領土,所以往來的多是西域各國、吳國則是利用滅了交州士氏,而與越南北部取得聯繫;蜀則是藉由涼州取得與西域的聯繫。

如建興五年(二二七)詔書:

「涼州諸王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5]

但作者也提出了疑慮:如果真的要與西域聯繫,魏國勢必阻攔。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深感覺到外交議題的博大精深:要如何在能取得外交利益的前提下,又不被對方君臣以辯論揶揄,保護國家尊嚴。也認知到戰亂也能帶來一些改變(科技、文字書籍等等),如演義裡出現的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等,但書中亦寫道:弩其實三國都有製造,只是蜀最多[6]、而書籍的出現,書中則以曹丕的《皇覽》和王充的《論衡》為例,說明:雖然董卓燒毀了許多帛書,但隨著紙張的普及,書籍出現的速度遠大於消失的速度[7]。 而且這本書相對於敘述簡略的三國志,更讓我看到三個國家各自的無奈:魏雖然最大最強,但始終因為戰線過長,無法進行對某一國的絕對輾壓、吳則是不擅陸戰,無法擴張、蜀則是領土人口最少,交通不易;甚至在漢中攻防時也收到一個空蕩蕩的土地(曹操將漢中軍民遷至洛陽和鄴都)[8],因為戰亂時期人口比土地值錢。但前面作者所提的蜀國軍隊組成複雜以及臣子之間不合(派系大致可分為草創時、荊州時期、益州時期三大集團),劉備和諸葛亮在世時尚可調和,但進入後主時期便一發不可收拾[9],另外就是內政問題,蜀滅亡時,全國戶口九十四萬人,官吏就佔四萬人,比吳的三萬二千還多[10]。這本書很好地描繪了這個時代帶來的變革,也用淺顯的文字為大家打開了這個時代裡許多三國志不曾描寫或是草草帶過的部分。而且參考資料甚多,並非是以作者自我觀點出發的三國著作。

[1]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新北:台北商務,2019),65。

[2]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283-284。

[3]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248-249。

[4]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251-252。

[5]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460。

[6]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441。

[7]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450-451

[8]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166。

[9]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297-298。

[10] 金文京、林美琪,《三國志的世界 : 東漢與三國時代》,24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owWay的沙龍
3會員
15內容數
HowWa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13
本書共有二十四章,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亞琛戰役、許特根森林,第二部分則是突出部自十二月十六日自二十六日止的戰鬥過程;最後則是結語。
2022/08/13
本書共有二十四章,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亞琛戰役、許特根森林,第二部分則是突出部自十二月十六日自二十六日止的戰鬥過程;最後則是結語。
2022/04/05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 心得 本書共有七章,從政治、宗教、經濟等等層面,來形塑東正教世界的形成;還有做為東正教正統的拜占庭帝國的延續過程。
2022/04/05
拜占庭帝國與東正教世界 心得 本書共有七章,從政治、宗教、經濟等等層面,來形塑東正教世界的形成;還有做為東正教正統的拜占庭帝國的延續過程。
2022/03/27
阿茲特克帝國 讀書心得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討論了阿茲提克的宗教、藝術、社會階級制度;男女的社會角色等等。
2022/03/27
阿茲特克帝國 讀書心得 這本書共有十一章,討論了阿茲提克的宗教、藝術、社會階級制度;男女的社會角色等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東漢亡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戚宦相爭是步向亡國的起點,那麼,黃巾之亂就是由緩緩倒下至榱崩棟折的轉捩點,漢獻帝被擁立,更是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的宣告。即使如此,漢獻帝先被董卓和李傕挾持,後被曹操控制,讓他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東漢政權仍然「名存」了三十多年,直至曹丕正式篡漢稱帝,東漢才真正的結束。
Thumbnail
東漢亡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戚宦相爭是步向亡國的起點,那麼,黃巾之亂就是由緩緩倒下至榱崩棟折的轉捩點,漢獻帝被擁立,更是東漢政權名存實亡的宣告。即使如此,漢獻帝先被董卓和李傕挾持,後被曹操控制,讓他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東漢政權仍然「名存」了三十多年,直至曹丕正式篡漢稱帝,東漢才真正的結束。
Thumbnail
從三國退到西漢,忽然就穿越回現代,現又回三國了。XD 作者時序跳來跳去,有看到就會更新。作者換圖了。XD 我覺得太好笑了,不能只有我看到,所以整理了這一篇。 起因是我的FB裡冒出了「大光明株式會社」的圖,我看了就噗哧,然後轉給朋友看。朋友們問了幾句,所以我就稍微解釋了一下;接著,既然他們又出了幾張圖
Thumbnail
從三國退到西漢,忽然就穿越回現代,現又回三國了。XD 作者時序跳來跳去,有看到就會更新。作者換圖了。XD 我覺得太好笑了,不能只有我看到,所以整理了這一篇。 起因是我的FB裡冒出了「大光明株式會社」的圖,我看了就噗哧,然後轉給朋友看。朋友們問了幾句,所以我就稍微解釋了一下;接著,既然他們又出了幾張圖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通典》,由唐朝後期宰相杜佑所做。 這是一部「典章制度大全集」,主要摘錄過去的史書而成。對於了解時代背景與局勢沒有幫助,但利於橫向比對不同時代的類似制度。 也開創了新的史學著作體裁:政書。 隋唐結束了中國超過三百年的紛亂期,期間超過三十個政體,不同的文化、制度,讓這種典章整理成為了一門顯學。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史稱東晉。 自秦始皇以來,「統一中國」的魔咒,就縈繞在每個權力者的心頭。 東晉一百多年來,不停的試圖北伐收復失土,恢復中華。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北伐大將。 從一無所有的祖逖開始,後來每個北伐者,都必然成為東晉最大的權臣。 想驅動需要動員全國人力物力的大型戰爭,能不權臣嗎?
Thumbnail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漢帝國是後世華夏帝國的重要原型,其崩解自然造成令其所庇蔭的劉家宗室和儒家文士感到無所適從,也催生出了各式各樣的謀略。到底,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在策略上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何最後會「是非成敗轉頭空」呢? 一起來探討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