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量子物理,我知道的是 (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5年9月14日,由兩個黑洞合併產生、一個時間極短的重力波訊號,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抵達地球,被美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分別在路易斯安那州和華盛頓州建造的兩個重力波探測器(相距3000公里),以7ms的時間差先後捕捉到。
研究員估計,兩個黑洞合併前的質量,分別為36和29個太陽質量,合併後的總質量是62個太陽質量,其中損失的3個太陽質量,以重力波的形式在不到1s的時間內被釋放。根據E=MC2計算,這個能量比宇宙中所有恆星在一秒鐘內輻射出的能量還要高幾百倍,如此劇烈的爆炸,難怪連時空都要為之顫動。
-
讀了Brian Greene的《眺望時間的盡頭》,這樣描述這件史詩級宇宙事件:
2015年9月14日清晨,兩台龐大的檢測器,一台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另一台坐落在華盛頓州,同時在大規模隔離措施下,不受任何可能干擾,唯一干擾源就是重力波,結果兩台檢測器都抽動了。而且是完全相同的動作。為了這個瞬間,研究人員已準備了將近半個世紀,然而作出這項發現、新近升級的檢測器,卻是在不到兩天之前才完成最後調校。像這樣立刻就監測到信號,一方面令人驚喜,同時也令人心生顧慮。這是真的嗎?還是有人以高明手法施展的惡作劇?或者更糟糕,是不是有人駭進系統,植入假訊號?
.....
他們歸結認定,13億年前,也就是地球上的多細胞生命才剛開始結合成形的時期,兩顆遙距之外的黑洞彼此繞軌運轉,雙方越來越貼近,運行得越來越快,逐漸接近光速,進入最後一圈瘋狂繞軌,它們對頭撞到一起。那起互撞在空間生成一陣潮汐波,引發一次重力海嘯,而且規模十分龐大,威力超過可觀測宇宙中所有星系裡的所有恆星所發出的動力。這股波動以光速向外飛竄,朝所有方向播送,俞是部分朝向地球前進,當它擴散得越寬廣,力量也逐漸稀釋。約十萬年前,當人類正從非洲莽原向外遷徙,那股波動漣漪也起伏穿越了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暈輪,接著又堅定不懈地繼續衝刺。約一百年前,那陣波動竄過了畢宿星團,而且就在此時,我們這個物種的一個成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開始思考重力波,並寫下了有關這種可能性的第一批論文。約過了五十年,就在波動向前飛奔之時,另有些研究人員大膽提出所見,認為這種波動是有可能檢測得知的,而且也著手設計規畫一台有可能辦到的裝置。接著,就在波動與地球相隔區區兩光日之 十,新近升級版的最新檢測器預備妥當,投入運作。兩天過後,兩台檢測器撼動了兩百毫秒,並匯集資料讓科學家得以重建出我剛才重述的那段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到這則新聞: https://technews.tw/2022/03/31/whl0137-ls-star-gravitational-lensing-early-universe-big-bang/ 哈伯望遠鏡發現迄今最遠恆星,距離地球 280 億光年
去年40歲,明年要42歲了。這是中年。 並不悲嘆華髮,徒呼負負。一路以來,以10年為階段,很感激人生的禮物。 20-30這一段時間,我北漂台北,昨天晚上,走在小南門站,回想那時,眼前乾麵店、大樓,家樂福都還在,但覺得如今的台北,或許不會對我像當時那般仁慈。 據說是天王星進入本命星座的威力。
物質由99%以上的空無所組成 粒子的狀態,由被觀測所決定,只有在觀測的那一刻,可以得知粒子的行為 時間不存在 未來決定了過去 粒子的軌跡可以是所有路徑的總和 量子纏結說明了,任何一個粒子的行為可以同步毫無時間差的影響另一個粒子的行為,即使相隔數十萬光年之遙
描述宇宙巨觀世界的小說"三體"中有一句話,是三體人AI智子對(僅存的)人類說的: 宇宙很大,但生活更大,終有一天會相見的。 "原子習慣"這本書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沒看過那書,直覺只是一本用好書名包裝了簡單概念的書。 poo free就是不用洗髮精。 過去零星會看到一兩根白頭髮。2週來還沒看到一根。
看到這則新聞: https://technews.tw/2022/03/31/whl0137-ls-star-gravitational-lensing-early-universe-big-bang/ 哈伯望遠鏡發現迄今最遠恆星,距離地球 280 億光年
去年40歲,明年要42歲了。這是中年。 並不悲嘆華髮,徒呼負負。一路以來,以10年為階段,很感激人生的禮物。 20-30這一段時間,我北漂台北,昨天晚上,走在小南門站,回想那時,眼前乾麵店、大樓,家樂福都還在,但覺得如今的台北,或許不會對我像當時那般仁慈。 據說是天王星進入本命星座的威力。
物質由99%以上的空無所組成 粒子的狀態,由被觀測所決定,只有在觀測的那一刻,可以得知粒子的行為 時間不存在 未來決定了過去 粒子的軌跡可以是所有路徑的總和 量子纏結說明了,任何一個粒子的行為可以同步毫無時間差的影響另一個粒子的行為,即使相隔數十萬光年之遙
描述宇宙巨觀世界的小說"三體"中有一句話,是三體人AI智子對(僅存的)人類說的: 宇宙很大,但生活更大,終有一天會相見的。 "原子習慣"這本書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沒看過那書,直覺只是一本用好書名包裝了簡單概念的書。 poo free就是不用洗髮精。 過去零星會看到一兩根白頭髮。2週來還沒看到一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禮拜五校外教學去了天文館,我在天文館學到了很多知識,其中讓我最近相深刻的是,黑洞,它是全宇宙最不可思議的天體,它們誕生於大質量恆星生命盡頭的劇烈爆炸,它們能扭曲時空,它們能吞噬恆星,它們能產生重力波。 宇宙中存在著許多大小不同的黑洞,有很快就蒸發殆盡的小型黑洞,也有存在於星系中央,具有數百萬倍太
Thumbnail
黑洞內部充滿量子糾錯碼,顯示黑洞是一台巨大的量子電腦;宇宙空間與時間是量子糾纏的量子資訊所編織而成的;物質世界是從高維的真實世界,透過黑洞裡的蟲洞,投影到我們的腦海裡,是真實世界的虛幻投影影像。 詳細內容: https://youtu.be/lXPjIc-aQQk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太空垃圾這個議題近幾年才開始逐漸受到重視,但早在好幾年前就因為太空垃圾而發生過意外。本文章將會介紹兩起較為重大的太空垃圾事故。同時,也將分享美國開出的首張太空垃圾罰單。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各位筆者還記得前兩篇文章寫到世界上規模最大地震嗎?第一名規模竟高達9.5,要知道九二一大地震震矩規模才7.6,破裂帶長度變超過一百公里,而規模每相差1.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1.5次方倍,大約為31.7倍左右、規模每差2.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3次方倍,差距為1,000倍,那規模超過九的地震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
Thumbnail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我提供概念請ChatGPT將本文完成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我們禮拜五校外教學去了天文館,我在天文館學到了很多知識,其中讓我最近相深刻的是,黑洞,它是全宇宙最不可思議的天體,它們誕生於大質量恆星生命盡頭的劇烈爆炸,它們能扭曲時空,它們能吞噬恆星,它們能產生重力波。 宇宙中存在著許多大小不同的黑洞,有很快就蒸發殆盡的小型黑洞,也有存在於星系中央,具有數百萬倍太
Thumbnail
黑洞內部充滿量子糾錯碼,顯示黑洞是一台巨大的量子電腦;宇宙空間與時間是量子糾纏的量子資訊所編織而成的;物質世界是從高維的真實世界,透過黑洞裡的蟲洞,投影到我們的腦海裡,是真實世界的虛幻投影影像。 詳細內容: https://youtu.be/lXPjIc-aQQk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太空垃圾這個議題近幾年才開始逐漸受到重視,但早在好幾年前就因為太空垃圾而發生過意外。本文章將會介紹兩起較為重大的太空垃圾事故。同時,也將分享美國開出的首張太空垃圾罰單。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各位筆者還記得前兩篇文章寫到世界上規模最大地震嗎?第一名規模竟高達9.5,要知道九二一大地震震矩規模才7.6,破裂帶長度變超過一百公里,而規模每相差1.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1.5次方倍,大約為31.7倍左右、規模每差2.0,釋放的能量差距為10的3次方倍,差距為1,000倍,那規模超過九的地震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Thumbnail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星空,星星好像是鑲嵌在同一個碗蓋,蓋在地面上。這是因為星星都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人類雙眼的視覺立體感在此無用武之地。那麼,天文學家又是如何測量星星的距離呢?這一期的天文展品導覽來帶大家看看古早時代的天文學家用的尺是什麼。
Thumbnail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是我提供概念請ChatGPT將本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