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公民」一詞最早指涉的,是一種能實行統治與接受統治的特定群體,在古希臘時期,雅典人稱自己為「民主」其含義便是基於此:雅典人自認和其他城邦不同,是自行決定各項公共事務(藉由各種制度安排),以及接受公共決定之下的決策。在這層意義上,雅典的公民體現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雙重意涵,這個特色透過歷史的演變與傳承,成為當代「公民」一詞的核心內涵。
但古代的公民觀點,並沒有當代的基本權利保障之憲政思想。古代的公民身分聚焦在統治關係,還未發展出現代我們習以為常的基本權利與憲法概念。憲政思想的出現,則是在近代17-19世紀,由洛克等社會契約理論家,一步一步堆砌出來。憲政思想簡言之,是認為一國之人民,無分身分地位、種族、性別、財產、階級,一律存在著某些受之於天的權利,這些權利與生俱來,任何人不得剝奪。而人們因應各種需要,聚集而形成各種團體,其中分化形成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這些權利也不能被忽視與剝奪。故統治者(於近代的脈絡下通常是君王)治下的人民,有著絕不可被侵犯的權利。統治者由於是人民讓渡部分與生俱來的權利而形成(主要是行使懲罰),其行使權力自然有個範圍,不得超出人民所讓渡的界線。
是故,公民的定義與權利密不可分,具備著某國之公民身分,意味著擁有著一系列的受保障的權利,這些權利透過憲法文字明定之,隨著時空環境與社會觀念的改變,這些權利的內涵以及涵蓋範圍都會有所變動。舉例而言,在古希臘時期,公民身分限縮在具有特定財產的成年雅典男性,當時的女性以及佔了雅典城邦多數人口的奴隸,都沒有公民身分,亦即,他們不能參與統治,連帶的也沒有公正受司法審判的權利。進入古羅馬時期,公民的身分被廣大的賦予至境內的人民,然此時期的公民身分所保障的權利有所變動:一部分的羅馬人具有統治權,同時有一大部分羅馬攻打而下的領土上之居民,他們的公民身分限縮在對於財產、司法制度的保障,而不享有完全的統治權。
而中世紀至當代的公民權發展流變,是一項政府功能分化與放權的過程。依附於公民身分之權利,按T.H. Marshall的劃分,為三個分支:
1. 公民的:關乎人民最基本的自由,包含人身自由、言論自由、思想與宗教自由、財產權、交易自由、接近司法的自由
2. 政治的:參政權(被選舉權)
3. 社會的:享有經濟福祉與經濟安全的權利、依照社會共同認可之對於文明人的標準而活的權利、享有社會共享之價值的權利
三種權利的元素分別可對應到現代國家的不同機構上,公民的關乎財產交易之權利,對應到法院機構;政治的對應到議會;社會的對應到教育體系與社會福利機構。三個分支在過往是融合為一的,隨著時代變遷政治權力的分化也逐漸改變。12世紀時皇家法院正式確定公民權利之根基並非地域性的,而是根植於王國領土範圍內的習慣法之上,自此,法院機構不再是(同中世紀一般的)地方性的,而是全國性的,議會的政治權力也集中在國家的政府。最後,原歸屬於地方村里或行業公會的社會權利,也隨經濟發展逐漸成為佈及全國的權利。
公民身分的概念具有雙重意涵:統治與被統治/政府權力受限以保障公民權利。這兩層意涵,也約莫可代表當代公民身分的兩種想像模式,前者是積極的、強調公共參與與共同承擔責任的模式;另一則為消極的、明定公私領域劃分的模式。兩種公民身分想像,也可以對應到積極/消極自由概念,更可以說是盧梭式公民與洛克式公民的差異。
avatar-img
0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秋意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國家主權與公民的關係: 盧梭理論的困難是,集體形成的意志(全意志或普遍意志)既是由群體共同形成,盧梭卻又視之如同個人自我意志一般,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也因此他明確劃分「眾意」與「全意志」的不同),因而產生弔詭,也打開集體壓迫個人的可能。 法國大革命的民主觀念: 公民資格與人權:
不同於建立於社會契約論的自然權利主張,效益主義思考國家、個人間關係是用完全不同的出發點,但也總是為人詬病為了最大化效益,效益主義者會犧牲個人權利。本文試圖回應此問題,指出從人性的假定開始,效益主義是一種從利他精神出發的學說,並在三位大思想家的手中,一步一步談出個人自由與個體權利的重要。
國家主權與公民的關係: 盧梭理論的困難是,集體形成的意志(全意志或普遍意志)既是由群體共同形成,盧梭卻又視之如同個人自我意志一般,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也因此他明確劃分「眾意」與「全意志」的不同),因而產生弔詭,也打開集體壓迫個人的可能。 法國大革命的民主觀念: 公民資格與人權:
不同於建立於社會契約論的自然權利主張,效益主義思考國家、個人間關係是用完全不同的出發點,但也總是為人詬病為了最大化效益,效益主義者會犧牲個人權利。本文試圖回應此問題,指出從人性的假定開始,效益主義是一種從利他精神出發的學說,並在三位大思想家的手中,一步一步談出個人自由與個體權利的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未入正文之前,首先要正題;也就是說,必須先界定何謂「民主」?何謂「文明」? 民主,以筆者的信念來界定,所有的國策、一切的施政,都必須以民為主,也就是以人民為優先的考慮對象,也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故此,無論哪一種政體,共和政體,抑或君主政體,只要是以民為主的,都稱之為民主政體。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Thumbnail
天賦人權,這四個字通常都會出現在國中當社會課本,可能出現在世界歷史還是公民相關權力。不過對於學生時代已經有點距離的情況下,還是簡單補充一下意思。 天賦人權:是指每個人與生俱來、不依賴於任何政府或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通常被認為是普遍適用的,無論個人身份、國籍、文化或信仰如何,都應受
羅馬帝國一直是共和色彩濃厚的一個「帝國」,而執政官(Consul),這個在共和時代位高權重的職位,到了帝國時代仍得保留,直到東羅馬/拜占庭時期依然存在。只是,在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已喪失昔日的權威。執政官在一年任期內的主要任務,是主持各項大型競技、慶典、娛樂活動,並且施捨給人民金錢與禮物。 看起來
Thumbnail
自由和平等,一個強大,另一個就不免衰亡。 文明是所有民族合作的產物,大家都有貢獻。種族之間的敵意,來自於種族之間的差異,而想要消除種族之間的敵意,唯有廣博教育。 地理、經濟、政治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民族類型。時日久遠後,這些差異都會在環境影響下消失,北方民族在熱帶區域居住,或者南方民族跑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Thumbnail
前文〈政治〉節錄了 ❙孫文❙ 的「『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 …」。 這顯然是不對的,...
Thumbnail
政治哲學問的問題不是說明最初社會關係如何起源,而是試圖說明何謂政治權力的基礎。當我們攤開從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文藝復興的馬基維利、近代的霍布斯、洛克、盧梭、康德等西洋政治思想史,其理論想像、假設了政治社群發展的過程。但如同找尋文化如何起源,推論政治社群發展過程的理論也必定是片面、邏
Thumbnail
亞理士多德 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提出了一套政體分類的體系,深入探討了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在現代網路社群中的應用。本文嘗試將亞裡士多德的理論應用到現代社群經營,並就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挑戰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以前曾經讀到:「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到他人的自由為範圍。」這其實表示真實的自由還是受到社會人我之間的分際,而呈現受限的狀態。 同樣的,「一個人的人權也以不侵犯到他人的人權為範圍」,這在某些程度也表明人權是受限,特別是當他侵犯到他人的人權以後,人權勢必受到限制,甚至取消,不然政府就沒有權力把侵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