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從友人那邊接收一張
STEPN NFT。名曰「跑鞋」,實際上可以用走的——因為鞋子有分四種類型,我拿到是「走鞋」(walker)——也幸虧用走的就好,稍後說分明。今天就來聊聊這陣子的體驗吧!
在幣圈,我想「腳踏實地」的賺錢
簡單描繪一下這款 Move-to-Earn(M2E)的
GameFi 區塊鏈遊戲。
首先你必須在手機上先安裝 STEPN App(
iOS/
Android),它也是一款
熱錢包(Hot Wallet)。為它儲值足夠的加密貨幣,可能是 SOL 或 BNB,端看你想要在 Solana 或 BEP20 哪一條鏈上落腳?來到 App 內商城,用這些幣為自己買一雙鞋(買一張 NFT),也預留一些幣做為
區塊鏈交易手續費——這時已經完成所有前置作業,可以開始「腳踏實地」的賺錢了(笑)。
要玩這款手遊——或說是啟動這張 NFT 的「賦能」——相當容易,只要按下主畫面上的 START 按鈕,就會啟動猶如動漫《火影忍者》中
李洛克之八門遁甲 的倒數計時。
只見螢幕上有個儀表板,你必須維持移動速度(依據不同種類鞋子)落在合規的綠色區段中,將為你掙取 GST 代幣,是可以賣成「錢」的幣。時間耗盡後(能量、體力用光的意思),記得 STOP 你的鞋,因為它有耐久值消耗/維修的設定。每隔六小時會恢復 25% 能量,若想擴增能量槽上限,得成為蜈蚣,多買幾雙鞋子。
*
先前提到「幸虧用走的就好」一事,理由是台北多雨。有時雨下一整天,這情況下出門,用走的還可以接受,沿著騎樓前行就穩妥。但若遇上滂薄大雨,還得讓人跑起來,那真是有點吃不消啊!
為 GameFi 而生的 NFT,觀察與思考
非單指個別項目,想討論的是我從
STEPN 觀察到什麼?這種為
GameFi 應運而生的 NFT 帶給我的思考,環繞著「賦能」來寫:
*
1・先天上的賣壓,如何緩解? 所有主打 Play-to-Earn 的鏈遊,
先天上勢必要面對很大一部分為了 Earn 而來的人群,所產生的「挖提賣」賣壓。如何緩解這股「供應面」力道?
須打造能與之抗衡的「需求面」因應,是每個項目方在設計
Tokenomics 時,不可不慎的一點。
以
STEPN 來說,目前掙來的 GST 代幣,除了賣掉,能拿來用的情境有鑄鞋、升級鞋、開寶箱、合寶石、轉讓手續費⋯⋯等。用途似乎仍嫌不足,需要更多「消費 GST」的場景應用,或許在那些 coming soon 身上可找到答案。
*
2・搭上「認知協調」順風車
明知道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為什麼這樣的「好習慣」如此難培養?
長銷書《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因為「好習慣」帶來的效益不是立竿見影(需跨過某個門檻才會顯現),很多人捱不到看見成效的那一天,深陷
失望之谷 於是半途而廢。
我覺得
STEPN 鏈遊存在一個優勢,它能跟大家「想要」養成的習慣綁在一起,甚至再激進一些,你不可能不走路吧!於是這「想要」有望成為一種「必要」。
總之
STEPN 為 Move 這件事情添具紮實的誘因,
創造立即性、可視化的愉悅感受(誰不愛錢?)——就算是微小的——是給大腦的信號,當體驗令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某一行動,尤其當這個行動是普遍認知上的「想要」或「必要」時。
玩別的手遊,即使也能賺錢,但潛意識會告訴你:「一直這樣久坐很不健康啊!」或多或少都承受了這種矛盾,心理學上的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
但玩
STEPN 少了這一層負擔,
它是一張認知協調的 NFT。
*
3・遊戲性/社群性
一款遊戲(鏈遊)能走得長遠,必須要有足夠的遊戲性。
什麼是遊戲性呢?我想從反面來論述,當一款遊戲有太多外掛,進入後充斥著各種作弊仔、掛機流⋯⋯不久的將來,應該就走向窮途末路了吧!
我不知道
STEPN 是否能松柏長青?但我知道官方
打擊作弊 不遺餘力。另外是關於鞋子的發展流派(請想像電玩《
暗黑破壞神》的技能樹)有一定複雜度,
建置上不會太無腦,不無腦就不無聊,不無聊就有得聊,於是你可以看到各種類似於
巴哈姆特 的討論集散地。
這又為遊戲帶來了社群性,這不就是大 Web3 時代——尤其是 NFT 專案——人人都琅琅上口的「凝聚共識價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