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9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我理解的Vtuber

最初期的"V",Virtual&Vocal,VOCALOID

早在10年前的,"虛擬偶像"早就己經存在,而早期的"虛擬偶像"由虛擬歌手開始進行的,那時由UNIVERSAL MUSIC JAPAN 的請求Yamaha重現日本已逝歌手hide的歌聲,所製作的獨家的擬人聲技術VOCALOID虛擬人聲軟體(參考文),而虛擬人聲技術也不是那時才有的,而是更早在20年太空戰士VII為就有借重Yamaha S-YXG70製作最終戰BGM One-Winged Angel 用SoundFont bank woodblock的Sephiroth人聲搭配awe.lgp裡的lb2_awe.mid呈現(考文) ,因此才有當代的"虛擬歌聲 "的技術。
VOCALOID在音階上填詞就可以唱出詞的軟體 圖片來自wiki
VOCALOID在音階上填詞就可以唱出詞的軟體 圖片來自wiki

有形像的"V",Virtual Singer初音未來的誕生
在MEIKO前,VOCALOID已推出LEON和LOLA,但成績欠佳,分銷商Crypton Future Media 便為此產品依照用音域來為其聲音分類音源庫定訂人物形像與軟體包裝盒外的人物代表,而最初的音庫代表是由拜鄉芽衣子 音源的Meiko 和男聲風雅直人 音源的Kaito 為最初的形像代表。 接置而來的VOCALOID2是由插畫家KEI繪制人設為16歲少女的初音未來,由藤田咲提供聲源,擅長音域在A3~E5之間,在同時VOCALOID2也隨後為各音域和不同聲源路路續續推出形像如下田麻美 聲源,擅長音域F#3~C#5的鏡音鈴 跟 D3~C#5 鏡音連淺川悠 聲源,擅長音域D3~D5的巡音流歌 進行封面行銷,此時為聲音概念注入形像的開始。

V家,虛擬偶像的誕生
而在當時的日本也因為VOCALOID提供創作者發揮創意,產生了許許多多的音樂制作人,紛紛為這個形像寫了許多的神曲,而也藉由MikuMikuDance也叫MMD,和眾多的繪師制作出許多的音樂MV,同時也有四格小漫畫的小初音未來的日常,在當時的日本NICONICO的影音平上,MMD的3D動畫作品也相繼而生,形成了平台創造出的創作生態圈,在那時被統稱為"V家",日後也帶動了相關的節奏遊戲的產出與世上第一位虛擬人物舉辦演唱會的創舉,也有了虛擬偶像的誕生。
2011年首創虛擬形像開演唱會

新媒體時代Youtuber下的新圈子,"V圈"

  • 2017年新聞報導:第一次知道youtube可以賺錢,國外已有知名youtuber了。
  • 2018年新聞報導:有學生提出想做youtuber。
  • 2019年新聞報導:youtuber成為學生畢業想做的職業的前3名
  • 2020年新聞報導:youtuber超越醫生,律師成為學生們的夢想職業。
  • 2021年新聞報導:大學生最想兼職的夢幻職業 Youtuber、實況主、超商店員
  • 2022月5、6月的新聞報導:小學生的夢想從當科學家、太空員,到後來的網紅、YouTuber,如今已進展成虛擬主播Vtuber了!
時代的演進下媒體產業隨著網路媒體的平價與發逹而在變化,在有一些人還在看有線電視的同時,花了約5年的時間大眾媒體從有線電視的傳統傳播媒體演變成資深媒體人口裡念著的新媒體,youtuber們這些新媒體經營整合也要走近與傳統產業相同發展的同時,Vtuber又在這既有的平台橫空出世形成了圈子,V圈。
以前都看youtuber頻道

現代的V,什麼是Vtuber?
V = Virtual 虛擬的,virtual youtuber合起來就叫作Vtuber,這詞是由2016一個擁有3D虛擬形像,人設是由AI生成的絆愛對自己的稱呼,因此Vtuber的概念由此誕生,也在眾多youtber當中每位"KOL"網紅中一支獨秀,在youtuber當紅年代用虛擬形像飾演一個虛擬AI學習youtuber制作影片上傳到A.I.Channel頻道上,而隔年絆愛AI學習實況主在youtuber開起了A.I.Games 的實況遊戲頻道,與當代的youtuber們一起在youtube平台上經營影音社群,因此也為Vtuber奠定了表演方式與思路。
Vtuber有個人音樂與真人合拍MV

Vtuber的產業企業勢
  • Vtuber 最初營運: 因為早期跟隨著Vtuber絆愛由所屬事務所為Kizuna AI株式會社與營運,所以也奠定了Vtuber最初表演層級(3D動態補捉,網路內虛擬與現實的連結表演),也因為只有規模的經紀公司才有技術和營運成本才能把虛擬形像偶像化經營,而當初的Vtuber的表演方式也受限在當代的虛擬偶像的定義,對形像上的把控在當時是非常嚴格,而絆愛由中之人春日望 進行聲音演譯人設是AI,形像是自然有別以往無中之人的虛擬偶像,能以及即時與觀眾互動,不知道是不是與日本套皮玩偶表演一般,有著禁止中之人露出的潛規則,也固有化了先前Vtuber表演。
  • hololive production hololive是日本科技公司COVER株式會社旗下的經紀公司品牌,2017年9月7日,COVER第一位虛擬YouTuber時乃空出道為了推廣自家的動作捕捉技術,2018年4月5日上市APP,2018年5月2日至13日,hololive官方進行了出演者招募,並於5月9日至18日開展選拔,最終「hololive一期生」於6月1日正式出道也奠定了一公司有多位虛擬偶像的經紀公司形成,也形成二次元宅偶像宅文化的融合,Vtuber文化圈也出現了日本追星常見用語:單推(推し),DD(誰でも大好き),箱推(箱推し)在追V圈內流行。
hololive開始經營Vtuber 畫面取自官網

Vtuber技術演進與技術下放後的個人勢,社團勢
  • 現今Vtuber技術門檻與技術演進
2016年,Vtuber絆愛已經是全3D的方式利用動作補捉作為人物動作演出,而那年代很多人猜測是否是用steam中有著較大眾版的FaceRig的動作補捉技術軟體,加上Live2d mod制作出手臉表情生動二次元人物形像完成,而其實Custom公司當年有Live2d軟體Live3d兩個制作軟體,而live3D也有如Live2d的3D版之稱 ,主打賽璐璐風格如同2D質感的3D技術,而後獨立來成為live3D工作室目前持續經營,而最後因為live2d的2d質感變成比較受市場青睞也廣為人知,而後配合演像是Vtuber studio幫助套用2D live模組進行直播,而這類的Vtuber技術的Vtuber相繼而生。
Steam上Vtuber相關的工具可以免費下載
  • 首位個人勢Vtuber
Vtuber個人勢,是指出將技術成本降低一個人也能像大型公司經營Vtuber的個人創作者,照youtber志旗七七的影片來看是由けもみみおーこく「狐」 為現今最早的2Dlive形像個人勢Vtuber創作者,可是如果要定義虛擬形像的youtbuer按照虛擬Youtuber Wiki | Fandom網頁的資料,是由Ami Yamato 為最早用套皮濾鏡的影片創作,Ami Yamato 本人從未認為自己是Vtuber,早期自稱為Vlogger,在絆愛未在youtber出道前更早實際進行虛擬形像的youtbue創作,也被人認為是最早的個人勢Vtuber。
  • 社團勢與台V圈
即然Vtuber可以一個人完成,那麼面對市場自然就像是遊戲打怪一樣,有孤狼,有團練,有公會等等的情形,台灣V圈也是如此才有機會進入這個二次元表演的領域,而在台灣看似起歩萌芽的V圈,有部分也是藉由技術人脈合作與配合以個人名義出道的個人勢。 而Vtuber依產業鏈區分化分工形成了制造形像的繪師(媽媽),有像人物動起來與設備平台建立的建模師(爸爸),讓沒有畫技和技術的創作者,也能用一定的成本可以入手成為Vtuber的個人勢。
社團勢異世界冒險團
而依照目前網路的統計,台灣V出道光三年間就有700多個以上的Vtuber,還沒算海外也有出現上萬個Vtuber,其中也有不少是本身具有繪師與建模師技能的人合作起來一起出道的社團勢,和最近很多個人勢分開出道因結識而慢慢形成的社團勢,到目前為止,台V圈的去年到今年爆炸增長在最近也開始穩定增加中。
社團勢MOMOMO團

小結:

以上大至對Vtuber行業的了解就說到台V和社團勢,接下來回到更宏觀的產業觀察,很多產業都是這樣,技術門檻降低,制作成本下降,很多一群人才能達成的事業,往往一個人就能完成,在當初的"媒體"產業把持的媒體平台,由政府和大企業掌控,現今因自由的世代和技術成本降低與自由平台的產生,才有youtuber瓜分傳統媒體大餅的情形,而市場都是一樣的,這世上之所以會有公司,個人工作室的區分本來也是由一開始多人的志同道合的一開始,或是由一人創舉而起步的差別。 而其實Vtuber也跳不出這種模式和循環,本來只有大企業才能玩的東西,在技術平價化的模式出現下,Vtuber進入個人化的時代,比過去媒體進化到youtuber的時代還要快,人數也是等倍數的出現,從現階段很多人誤會了Vtuber是什麼新工作時,其實Vtuber還是在媒體生態到自媒體生態下的相同性質的東西,但不了解情況遇到的問題和經營迷惘的也不少。

Vtuber的收入來源
因為Vtuber是即有網紅加上二次元形像進行經營外,其實只是較youtber多了一個動漫展和電玩展的二次元文化週邊收入,其他的與真人的實況主收入來看起來無異。收入來源有twitch實況點數兌換,和直播剛進入的廣告分潤跟頻道會員訂閱,和youtube現在主打15分鐘影片的內容創作跟平台廣告分潤,youtube頻道會員費的收入,最近youtube因為Vtuber的實況崛起增加的SC抖內等等,另外還有成名因名氣衍伸的業配合作收入,這些點跟youtber沒有兩樣,因為都是平台收入不會因為二次元形像有不同,而Vtuber現今大多在youtube直播居多,但如果技術力夠可以一直播雙開不要浪費同一時段能賺錢的機會。
經營媒體除了點子,傳統媒體也有很多模板可以參考

V新人對市場和未來迷惘:
我看到有不少人好奇Vtuber是什麼全新的職業,就我個人的觀察(追V三個月的親自參與觀看抖內買週邊),其實就媒體而言,Vtuber其實也不是什全新媒體產業,跟經營媒體或自媒體沒有什麼分別,早在30年以前80年代,沒有網路,那年代已經有電視與AM,FM無線廣播的可消遣年代,那時是只能按著電視台和頻道按排好的時間去收聽收看,和現今實況主安排開台我在去看沒有區別,而到了有線電視時代,有些頻道也有開始付費電話點歌,call in聊天的服務,與現今的twitch & youtube 實況加聊天室沒有太多區別只區別加了個虛擬人設。 而台灣V圈目前的市場可以從早期可觀察的觀看人數來看,首先有在看網路實況和直播的人數,和過去台灣國內重大政治事件直播有觀眾約有過6萬至8萬人,平時新聞台觀看人次是1萬至2萬,防疫記者會最少3000最多人也有過6萬人,最近一次某10萬以上訂閱台V同接數(觀看人數)是2.2萬,那麼我假設目前會看網路直播最多的有8萬,會看V的有2萬,也就是大家還有6萬的可擴充空間,加上未來分母數也就是看實況的人能增加,市場可能還會更多,加上現在網路跨境的效應,還有美日兩大網路二次元消費國的市場可以增加,多語系一定吃香。 而比對現有市場,如果機會拓展吸引傳統市場族群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實增加分母其實也能增加願意出錢的觀眾,就目前的媒體內容看到的只有遊戲,雜談,歌回還有彼此拉台分眾的連動,新進Vtuber只會做這些,就我接觸比較特別和節目形態有,上班台,早餐台,深夜台,創作台,吃播,網路新奇,遊戲互動,遊戲耐力(每天1~4小時分數天完成),同箱創作(Holo箱自原創V世界的小日常)等等。 另外上班台8點到下午6點大多只能聽台,所以聽為主的節目內容很重要,我常常覺得這時段可能會營運廣播的老媒體人一定知道怎麼作直播節目,做得好還能擴充聽眾市場進入V圈觀看,因為廣播聽眾與V皮互動少還能邊聽邊上班,至於下班市場就和過去的會看網路直播的觀眾無異吧,畢竟我認為Vtuber還是聲音表演藝術的一環阿。
User觀看Vtuber的畫面

結論:

除了以上我從虛擬偶像演進現在的Vtuber,我常常看到一些媒體記著寫文時,把Vtuber觀眾看待像是色情直播的觀眾一樣似的,對著看V的人說Vtuber那個人背後動作可能是大叔輕蔑話語,著實讓這群寫這種文的人以為別人跟他們一樣,像極只會找真人崇拜和為他人作嫁的可悲人生一樣,著實令人無語。 我們那時代會想要欣賞虛擬偶像(初音這類的),是因為我們可以避免去看真人藝人的道德敗壞和形態作噁,期待那時代的V其實是幻想著哪一天她會像是自己想像的一樣,期待未來有個自我意識成為網路上的存在,既使觀眾大多數本來就知道V是由公司掌握形像表演權規範說什麼做什麼,本身就是形像就只是商品概念的存在,但對觀眾和欣賞的人來說虛擬偶像和真人偶像一樣,都只是能在螢幕前與我們互動,那V跟真人沒有什麼不同,初音如是,Vtuber如是。 最後我個以觀眾的角度來出發,我先說說我看V的心態變化與期許,為什麼我要花3個月的時間不分時段和晝夜的看V加會員和抖內SC試感受,尤其是台V,這當然除了好奇跟希望看到Vtuber對台灣二次元文化能有什麼發展外,希望能藉由Vtuber表演有機會代動產業蓬勃,看台的同時參與完善人設和人設的世界觀,希望在不滿現實的人生中,有機會參與另一個世界的誕生和心靈上的暫且休息。 撇除些帶入感過強的觀眾,看V的人的重點是除了第一直覺的吸引外,我想觀眾在乎的還是那個外觀下,那個跟我們對話的靈魂過得怎麼樣,她能與觀眾一起創造什麼樣的娛樂,進而讓觀眾願意花費支持參與可能才是重要的吧,我想這錢抖的比手遊課金還要來的有意義吧,至少支持一位創作者。
現在有很多優秀的Vtub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