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地心引力-樹立太空電影的新典範

    地心引力導演 Alfonso Cuaron 〈艾方索柯朗〉較為知名的電影作品是魔幻類《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但其實他的電影風格偏向擅於運用寫實派的運鏡手法來表現,像是《人類之子》中所運用的一鏡到底拍攝手法,呈現出從汽車內的視角來看待暴徒追襲與逃跑的過程,真實感十分強烈;另外一部片《你他媽的也是》則是呈現十分大膽的性愛寫實鏡頭,不會畏縮閃躲而利用剪接來製造假象,他的鏡頭語言帶給觀眾的一直就是寫實兩字,因此若是你要觀賞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對於所謂的『寫實』鏡頭就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則恐怕只是霧裡看花,然後覺得不夠精彩刺激了。
    其實這段期間我看了很多大製作的電影,像《環太平洋》就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爆米花電影,除了特效還能看之外,整個劇情簡直是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甚至連讓我提筆寫影評來罵的動力都沒有,畢竟日本機械戰甲的漫畫與電視動畫卡通都不知存在多久了,但偏偏《環太平洋》中的科學家在製作巨大機器人時,就是不懂得要讓每具機器人配備屠龍刀或倚天劍,遇到怪獸就變成令人傻眼的擂台拳擊賽,那編劇怎麼不乾脆讓每個機器人手上都戴上拳擊手套呢?怪異的是,電影中機器人駕駛還懂得將不小的貨船拿在手上當武器揮砸怪獸,但唯獨科學家笨到不懂得可以讓機器人配備巨大狼牙棒來狠砸怪獸,種種狗屁不通的邏輯讓觀眾看起電影來整個就是不對味,除了那些少數熱愛機器人大戰怪獸的粉絲外,稍有理智的人應該都會搖頭吧。
    要知科幻電影雖然可以天馬行空塑造許多未來世界情節,但電影編劇對於人類基本的歷史生活常識,卻不能隨便瞎扯一通來自圓其說交待過去,例如《鋼鐵擂台》中的機器人乃是專門用來在擂台上打拳擊用的,因此觀眾當然不會白目到去問為什麼這些機器人不配備光砲武器。但《環太平洋》的機器人是製作出來專門殺怪獸用的,為了不讓怪獸突破防線來造成人類生命的損失,機器人勢必要在最短時間內來解決怪獸,哪裡還會有那種閒功夫來和怪獸打上十幾回合的拳擊肉博戰,況且既然電影後段的機器人可以伸出屠龍劍腰斬空中怪獸,代表刀劍等武器是能有效斬殺怪獸的,那麼難道製造巨大刀劍的難度會比光砲離子武器還要高麼?劇本是人寫的,明明可以開頭就讓機器人配備刀劍武器來斬殺怪獸,只是後面的怪獸等級越來越高,刀劍威力逐漸下降,那時劇情再朝科學家發明了機器人的大絕武器,相信這樣的劇情會比怪獸拳擊擂台來的精彩與有說服力,畢竟即使是在古代,也不至於讓士兵上戰場時是用雙拳來和敵人打拳擊的吧,那為什麼當人類有能力做出巨大機器人來殺怪獸時,竟然不懂得一開始就要讓機器人配備刀劍呢?無言啊!
    再來,《進擊的巨人》動漫中人類為了防止巨人進攻,因此在各城市外圍築起高大厚實的圍牆,和古代各城池的防禦方法沒什麼差別,對付一些呆滯的平常巨人尚稱有效,但遇上強化型的巨人效果就沒那麼理想,這點在常識上並沒什麼可議之處。但《環太平洋》中人類最後卻捨棄機器人,而改用築圍牆策略來對付攻擊破壞力極強的外星巨大怪獸,這些怪獸可不像《進擊的巨人》中那些低層呆笨的巨人可比,人類認為厚實安全的混泥鋼牆可以說兩三下就被怪獸給搗碎穿越而過,況且後來有的怪獸還有翅膀可以飛,築圍牆的策略簡直就是一場笑話鬧劇。因為這種築牆防禦邏輯,若是發生在古代沒有飛機的時代或許還能說的過去,可是電影拍來就連F-35戰機也無能到必須飛到怪獸身旁才發射飛彈攻擊,現代飛彈所謂的遠距離外鎖定攻擊能力似乎編劇都不懂,天上飛的戰機竟然還會被怪獸給拍打擊落,飛行員難道智障到要飛那麼低和那麼近才能來發射飛彈攻擊怪獸麼?無言啊無言!
    會說這些,重點在於無論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或小說,對於觀眾和讀者來說,身為人類的經驗法則與生活常識判斷都是必備的基本生存要件,任何電影編劇和小說作者都不應該輕易忽視這些細節,否則就是有意將觀眾智商低能化來看待的嫌疑,如果你是個只看熱鬧就滿足的影迷,那就當我沒說吧。
    《地心引力》的寫實派導演艾方索柯朗為了不鬧出太空常識笑話,電影拍攝前可是下足了研究功夫,尤其在劇本的合理性細節上也十分注重,否則若是由《環太平洋》的編劇來寫,恐怕會出現太空人可以在太空中脫掉面罩而不會怎樣的笑話,因為他老兄竟然忘了太空中是真空狀態,正如他忘了現代戰機所配備的飛彈早就具有視距外鎖定攻擊的能力,使得原本一部大製作的機器人大戰怪獸電影,最後卻被智障編劇給搞的灰頭土臉,怪不得《環太平洋》北美票房慘敗,只能靠亞洲等海外地區的票房來支撐起一片叫好假象,但眾多質疑劇情抄襲日本動漫的聲浪同樣也幾乎淹沒了票房的成績。
    再次強調,如果你是個只看熱鬧就滿足的影迷,那麼《地心引力》就不會是你所喜歡的菜,因為你肯定看不出來本片拍攝無重力環境下的逼真困難度有多高,同時導演也將他所擅長的一鏡到底連續流暢性鏡頭給運用出來,用3D觀看時讓觀眾感覺自己就是身處在太空中漂流一樣,尤其當攝影鏡頭直接從珊卓布拉克所飾演的蕾恩角色太空面罩中,無隙縫地連續順暢穿越進出來取鏡時,觀眾可以瞬間變成蕾恩第一人稱的視覺角度,透過太空面罩來看到主角所處位置看到的真實太空樣貌,導演利用鏡頭來靈活地帶領著觀眾,感同身受地與主角一起承受在太空中遭遇災難時的種種情緒變化。
    其實一部電影使用多少演員來支撐劇情並非重點,像《浩劫餘生》、《我是傳奇》、《少年Pi 的奇幻飄流》等幾乎都是由主角一人貫穿全場,但戲劇張力並未因此而降低,編劇的用心與否就在於針對劇情中諸多不合理常識能夠有所自覺,而不是為了劇情需要而創造出令觀眾感覺智商受辱的劇情來瞎扯一番,這也是為何前面文章我會大費周章地舉例《環太平洋》來做說明,因為對比《地心引力》編劇的用心,才不至於將太空中無重力狀態下的飄流,當成是在游泳池浮泳的肢體狀態來做詮釋,其中包含了在太空中的反饋作用力道也都真實呈現出來,因此觀眾看電影時也就更能入戲來觀賞了。
    演員方面,喬治庫隆尼和珊卓布拉克的演技可說為這部電影加分不少,尤其擅以搞笑角色為主的珊卓布拉克要獨自支撐起電影大半段劇情,她情緒反應的拿捏倒是十分到位,不會過分渲染遇到突如其來災難時的慌亂感,在面對自己有可能即將死亡之際,更沒有用誇張的面部表情或肢體表演方式來提高觀眾的淚線,在寫實派導演的指導下,呈現出她較為貼近真實狀況的表演層次,不慍不火的情緒演技讓電影本身更加有了生命的激動感。
    這部片最佳的觀賞選擇自然是 IMAX 3D 版,但如果所在地區只有數位3D版可選也不錯了,以今年所上映的諸多成本破億大片比較下,《地心引力》的整體表現成績要算最為出色的了,尤其在太空電影領域中更是難得一見的佳作,錯過十分可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