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位攝護腺癌的患者,因為骨骼轉移痛得要命,根本不能走,只能躺擔架進到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張延驊醫師回憶,「接受治療後,疼痛大幅改善,可以走路出院,讓他非常開心!」
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直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比較嚴重,甚至出現轉移。張延驊醫師說,有些病人在診斷時攝護腺指數PSA非常高,甚至都上萬,但是在治療之後,能夠一次一次的往下降,甚至降到小於1 ng/ml。
「不過,我都會提醒患者,攝護腺指數PSA就讓醫師來關心,」張延驊醫師說,「醫師會安排合適的檢查,綜合評估各項資訊,來決定藥物的選擇或是換藥的時機。」
針對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過去僅能使用化學治療,如今還有機會使用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細胞放射治療等,幫助提升治療成效。
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
臨床上會根據攝護腺癌的期別來選擇治療工具,張延驊醫師表示,例如侷限性攝護腺癌,可以做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或放射治療,便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果身體狀況許可,預期餘命超過10或15年,可考慮手術治療,現在大部分採微創手術,如達文西機械手臂、腹腔鏡手術;如果年紀大、共病較多,可能會選擇放射治療。
如果在接受手術以後,攝護腺指數PSA升高,或是發現時已經比較後期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全身性治療,張延驊醫師說,由於男性賀爾蒙會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賀爾蒙治療在攝護腺癌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患者在接受賀爾蒙治療一段時間後,攝護腺癌會漸漸產生抗藥性,張延驊醫師說,針對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過去的標準治療就是化學治療,不過現在還發展出標靶治療、細胞放射治療,可以幫助提升治療成效。
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攝護癌進展較快、預後較差
部分攝護腺癌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攝護腺癌病程進展較快、對傳統治療的反應比較差,預後也比較不好。張延驊醫師指出,尤其是BRCA2基因,具有突變跟沒有突變的預後差別很大,根據研究,生殖細胞具有BRCA2基因突變的存活期約17個月,沒有基因突變的存活期約33個月,兩者有顯著差異。
因此,有許多國家的攝護腺癌治療指引,會建議在較早的階段便進行基因檢測。張延驊醫師解釋,至於台灣目前是建議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mCRPC患者在面臨選擇藥物時接受基因檢測,因為基因突變的狀況可能會隨著病情進展慢慢出現變化。有些攝護腺癌在早期可能沒有基因突變,經過很長的一段治療以後,漸漸產生抗藥性,出現基因突變的機會就比較高。
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mCRPC患者中,約25%會有同源重組修復基因HRR突變,其中約有一半是BRCA1/2。張延驊醫師說明,我們的DNA在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而斷裂時,細胞會進行修復,但是當基因突變後就會失去功能。
若基因檢測確認具有BRCA1/2基因突變,便能考慮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精準治療。
利用基因檢測,進行精準治療
癌症的治療持續朝向精準醫療邁進,張延驊醫師說,目前可以做次世代基因定序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同時檢測數百個基因,然後根據基因檢測的結果選擇對應的藥物。現階段對選擇藥物有幫助的是BRCA1/2基因突變,因此也可以只驗幾個基因,以節省基因檢測的費用。
臨床研究證實,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能夠用來治療具有BRCA1/2基因突變的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藥物的治療機轉是抑制DNA修復機轉,進而促使癌細胞凋亡。
進行基因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藥物,也有機會幫助其他親屬。張延驊醫師說,BRCA1/2基因突變除了與攝護腺癌有關之外,還可能增加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胰臟癌、胃癌等癌症風險。影星安潔莉娜裘莉便是因為有乳癌、卵巢癌的家族史,而接受基因檢測,並發現具有BRCA基因突變,於是進一步接受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
「隨著精準醫學的進步,未來大家對於基因諮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張延驊醫師說,「目前,建議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mCRPC再做基因檢測,幫助選擇藥物。」
針對具有BRCA1/2基因突變的攝護腺癌,口服PARP抑制劑能有效延緩疾病惡化,提升整體存活率,便利性高,能夠維持生活品質。張延驊醫師說,由於新的醫療科技可能伴隨較高的費用,所以患者與家屬可以與醫師詳細討論,共同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貼心小提醒
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會感到解尿困難、頻尿、夜尿,或出現血尿、精液帶血、體重減輕等。若有相關症狀或抽血發現攝護腺指數PSA偏高,務必盡快至泌尿科就診,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