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新竹關埔國小,這是給下一代也是給台灣必要之美。

上週,有機會參加一團新竹建築參訪,有別於新竹設計展,也有別於那之後幾次為了生地披薩、為了聽秋波的透明祭,而是能專以「建築」角度,透過不同的水平線和空間來重新走進新竹。
包括有:波光市集、關埔國小、隆恩圳、護城河、動物園、永恆之丘以及香山溼地旁的那魯灣文化聚落。
先說說關埔國小

➊這是一個急速成長、創新的城市。
走進去校園的時候正巧下課,穿著黃色運動服的孩子們瘋狂地以各種人體組合和姿態無限循環的繞著圓形走廊然後溜下滑梯,感覺上走在校園裡頭,更像是被蜜蜂團團包圍住,嗡嗡嗡,嗡嗡嗡。直到上課一響,短短幾秒內,指揮握住拳頭下達結束指令似地,臉紅噗噗的孩子們瞬間回到了教室裡頭。
啟用才5年的關埔國小,最高年級就是五年級,1班35人,共10班,預計未來學校全部完工滿編可收近2,000人,而因為新竹被視為同一個校區,因此有近200位候補。
新竹沒有少子化的問題。」這對其他縣市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我再查證後確實新竹0-14歲的人口佔了17%,全國平均約12.36%,新竹婦產科醫師不夠用,新生家庭幾乎都是兩胎起跳。抬頭看看兩邊不斷興建中的大樓群廈,關埔重劃區從2018年平均26.28萬/坪→2022年今年已經是49.58萬/坪,不斷湧入的需求急速地迫使這個城市開發,但如何不走回傳統城市的老路,是前所未有參考經驗的難題。

➋為新竹留下一片天空
來訪前夜剛好是月食,即便高樓群立,公設比居高不下,但關埔國小為新竹留下一片天空,許多住戶都到這裡來看這千年一遇的血月高掛。橢圓形的校區沒有直角,幾乎要迷路似的,想想每日工作、回家都在室內,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盡情享受這份寬廣?

➌透過建築讓孩子自然體驗新竹
①是新竹的丘陵。
整個校區透過建築設計,彷彿在丘陵上起伏,一轉彎所見風景均異,每間教室所擁有的空間和風景和高度全不相同,我想起以前小學、國中、高中,全都是一樣的積木窗格,熟悉是熟悉,但換了間學校、換了間教室,恍恍然不過是換了個教室門牌,可這裡沒有固定,整個學校都能隨意奔跑,依照師生們的想法去揉捏這些不同空間的利用。
②是新竹風。
孩子們自己以風為名決定班級名稱,有叫順風班、知風班、追風班,(但好像沒看到逆風班),門牌還自己畫。透過綠建築設計,不同高低、風口設計,不用冷氣,教室裡頭門戶大開,自然感受新竹風,而這是長大之後只能感受變頻冷暖的大人們早就遺忘的。

❹這不只是一所小學,而是一項未竟的都市更新與挑戰。
①硬體。走在屋頂上的丘陵,邊聽著解說正在進行的二期之外,北邊將透過數座大樓間的綠廊道延伸變成學生上課的走道,南邊則重新整理長春公園,也等於擴大孩子的學習範圍,進一步可以認識新竹的水,也就是冷水坑。此外還包括圖書館,停車場,啊這裡不只是孩子學習的地方,更是整個城市教育學習之所。
②軟體。師資平均年齡20-30歲,以及充滿活力和創意的校長,挑戰的是如何在體制內的傳統,引入體制外的學程。我一路都不禁想著這所學校畢業的孩子,以後上國中怎麼適應啊?可是倘若這個社會對孩子的期待是:勇於嘗試與活力、充滿創新、敢於挑戰、與自然接觸、能獨立思考、不輕易服從權威,那麼這裡不就正是解答嗎?

❺給下一代的設計,從美開始。
瓊安娜日本之旅的第二集中,她造訪了富士幼兒園,同樣沒有操場,橢圓形的屋頂成了孩子們的遊樂場;同樣地,包括長崎、福岡、六本松幼兒園、ATM Nursery,以相同理念,也就是利用建築和空間讓孩子們自由創作、活動,最重要的是自由會創造美。
每每,我們看到這些設計都會讚嘆,都會覺得人家厲害,但為什麼當在我們自己土地上發生的時候,這些美卻被扭轉成了醜,就成了壞事呢?
有一張照片讓我印象深刻,那是蹲下來剛好拍著孩子們留下滑梯,背景則是聳立大樓。我想著這些家庭必然是類似的,新竹人≠竹科人,新手爸媽忙於工作,學著在工作和家庭間平衡也學著怎麼當爸媽,類似的學經歷,類似的居住空間,放學後一台又一台遊覽車或社區安排好的巴士把孩子們送到安親班去,宛如趨同演化。
所以學習美是多重要的事情,好能在這必然會隨著產業趨勢更相向的城市裡頭,還能擁有異質化的能力和勇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