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年過三十的戀愛

    前陣子與母親晚餐飯後,突然聊到為何都沒有交女友。當然這也不是她第一次提到關於我為何不戀愛的問題。每當參加完一場婚禮,亦或她又聽見誰家生小孩,戀愛話題都會從新搬上桌。
    我了解父母對此的擔憂,也明瞭不同時代對婚姻與戀愛的觀念有所不同。不算排斥這類話題,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習慣被提問。通常我都潦草的回應,如沒遇見,或還不是時候。
    記得某天再次被問到,我明確的表達,「不是我不想,重點是跟誰,而這個誰又在哪。」
    口吻雖然已半開玩笑呈現,卻是我內心真實的想法。
    我並非母胎單身,最早有確立關係的戀愛可以追溯到國中時代,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一直到現在,多少也有幾段感情,次次感情失利,也抓準自己對於戀愛的基準點,明確的知道自己在戀愛中需要的是什麼。也明白談戀愛也要去明白對方要什麼。
    談感情最基本的我主觀認為是,兩個人要比一個人強。兩個有缺口,也有突出的部分才能結合。
    回到開頭,前陣子又參加完一場婚禮,也初次擔任伴郎,回家時分享當伴郎的心得,我的感情問題又被搬上桌。
    我媽先是詢問,最近是否有欣賞的對象,我坦然的回覆沒有。
    她再問:「誰誰誰其實不錯可以考慮。」
    我簡單的回應:「都可以考慮,如果有機會接觸,可以互相了解。」
    聽見我這般敲邊鼓的回答,我媽沈默,可能她覺得我沒有談戀愛的訴求。
    單身邁入第三年,彎彎繞繞這話題一直有頭無尾,我便藉此好好表態想法。我原話是:「不是我不想談戀愛,這些年確實也有認識新的朋友,也嘗試過近一步發展,有些人聊著聊著就斷了,有些人是沒看上我,有些是還沒確認關係前我就知道我們不會合適。
    如今也不能為了談戀愛去談戀愛,總是要去看對方的需求,對比我的需求,了解雙方的價值觀、興趣、個性,甚至自己的經濟條件、工作與休閒的時間分配,很顯然我並不佔有優勢,尤其是陪伴,幾場戀愛下來,我知道自己的缺點,也知道一段戀愛我能付出多少。綜合評估下來,我認為與其談場戀愛,不如增進自己。」
    看見我叨叨絮絮,我母親也不避諱,接續問:「感情不是要去試,怎麼會知道。」
    我回答:「我的工作時間就比較特殊,休閒時間都忙著創作,試試就等於在把我能創作的時間分出去,我沒有不想談戀愛,但就是知道自己不足,所以認為自己沒準備好,給不了別人一段好的戀情。而且我們討論的主動權都是在我手上,然而事實是主動權是在雙方,我想要的不一定會選我,選我的我不一定想要,所以先將問題推給時間與命運吧,我先把自己做好。」
    而整體狀況還有文化上的差異,社會階級,三觀、生活圈等。在一起就是希望生活可以因為多一個人而昇華,如果釀成雙方扯後腿,倒不如自己一個人的強。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我不希望自己成為對方的負擔,倒不如讓那個未出現的人去找更好的對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