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隨筆三

整理隨筆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到新屋老家總覺得有些沉悶,一半的傳統木椅、長桌下、櫥櫃、電視櫃裡…等各角落裡,都塞滿了家人參加志工活動的贈品、及其他雜物。電視兩旁有一對約60公分高的大同寶寶模型娃娃,總是裝進紅色盒子裡(比較不會有灰塵)。

跟媽媽聊我最近的生活練習,開始整理小窩的雜物。但媽媽只質疑為何不把那些物品都帶回家裡?我回:「都是之前買的漫畫、CD、課本、小說,你用得到嗎?」媽「…」、「有啦…有一個浴室鐵架沒用到,和超吵的大型工業電扇,都叫弟弟(苦主)開車去載回來了。」

跟媽媽說了幾次,雜物越囤越多,家裡的能量場只會變不好,不要再拿那些贈品了、也沒在用!媽媽猶如被攻擊般的說:囉嗦、***家堆的更多,我們家還好!那些東西擺哪我都知道,我回說:「要用比較重要!」當然我也是糾結了很久,慢慢地練習、少量定期整理,才處理物品的。

所謂的稟賦效應…維基百科解釋或稱厭惡剝奪(英語:Endowment effect),形容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或產的時候,他對該物品或資產的價值評估,要大於沒有擁有這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偏見,導致對於規避風險的考慮遠遠大於對於追逐利益的考慮,因此人們在出賣物品或資產時,往往索價要比其本身更高的價值。

或許成長背景父母比我們的小時候更刻苦,因此覺得東西還好好的、家裡又有空位,放著又沒關係!然而我們家是偶爾才掃掃、拖地,物品上有布蓋著防塵就好,所以稟賦效應在長輩身上…牢牢地巴住!物品越堆積,就越不想打掃,等到過年大掃除時才一併清掃。有時看到他們花時間在找東西,找不到又焦躁、生氣。就覺得人呢?還沒到被逼到萬不得以,便不會想改變…。

從小媽媽的教育比較專權、打罵方式(雖然60幾年次家庭蠻多如此),與家人互動也趨於疏離。於是我採用暗著來的方式…將放在我房間衣櫥裡20~30年未動的父母古早味大衣、我們三兄弟從寶寶時期的小衣褲,悄悄的、一點一點的騎摩托車載到八德來處理。而家裡的其它空間的雜物,只能選擇尊重了。(視而不見)

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終於處理掉了大半,真是…太棒了我!!讓我在房間鼻過敏情形減少許多。
avatar-img
Jean's 心一點靈的沙龍
5會員
29內容數
以日常生活所收看訊息、所思、所感,來記錄學習的知識、體悟、開心的事,也期待與大家有好的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近陸續看Youtube、FB文章,很多人在回顧2022年所做的事和體悟,不論大大小小,值得驕傲、開心、成長的事,也想來跟風一下。
往常過年都窩在家裡吃飯、回鍋菜,邊與家人聊一下電視新聞、節目;下午再看自己喜歡的影片、睡回籠覺,過著挺廢的3~4天就回單位接著上8-20班了。今年想做些改變,就揪家人去永安漁港。
在春節後開始著手整理,先把覺得阿雜、堆積如山的地方、衣櫥、書櫃拍照做對比。從超過十年沒動課本、贈品開始,穿了會顯露缺點的(別人穿不下送給我的)、也不適合的衣褲,拍照建檔,感謝它們曾經帶給的我知識、開心…這是讓我放手的開始!
最近陸續看Youtube、FB文章,很多人在回顧2022年所做的事和體悟,不論大大小小,值得驕傲、開心、成長的事,也想來跟風一下。
往常過年都窩在家裡吃飯、回鍋菜,邊與家人聊一下電視新聞、節目;下午再看自己喜歡的影片、睡回籠覺,過著挺廢的3~4天就回單位接著上8-20班了。今年想做些改變,就揪家人去永安漁港。
在春節後開始著手整理,先把覺得阿雜、堆積如山的地方、衣櫥、書櫃拍照做對比。從超過十年沒動課本、贈品開始,穿了會顯露缺點的(別人穿不下送給我的)、也不適合的衣褲,拍照建檔,感謝它們曾經帶給的我知識、開心…這是讓我放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