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展覽】臺北美術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臺北美術獎】

【臺北美術獎】
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年度競賽展,11組作品於366件徵件中脫穎而出,最終由黃麗音以《蒸蒸日上》獲得本屆首獎。
【臺北美術獎】
另外,5組優選獎得主包括吳依宣、呂易倫、林政佑、劉文琪、劉紀彤;5組入選獎為吳聯吟、張程鈞、傅琬婷、鄭文豪、謝其軒(依姓氏筆畫排序)。
【臺北美術獎】
得獎作品都蠻具前瞻性與指標性,但個人對首獎作品沒什麼特別的記憶,反倒偏愛入選獎、藝術家鄭文豪的《震盪之前》,作品以鋼琴、馬達、銅、樂器和麥克風架等呈現,因為有各項樂器,在此展品的空間待了好久,每處的聲響變化都好有趣。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期:即日起至2023/02/19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美術獎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旅遊/電影/閱讀/日文教學,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臺灣旅遊~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taiwan/home
【偶希都理 環遊世界~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ri_world/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偶希都理臺灣旅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9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跟你說個故事 ・雲朵不見了】 以「故事」為基礎,透過繪畫、裝置、影像、劇場等,自行導入個人經驗、發揮想像力。 有童話超寫實風格畫作、雙頻道錄像作品,亦有萬花筒機械裝置展現的夢幻世界等,很適合小朋友親身體驗的展覽。 策展人:王瑋婷 參展藝術家:王雅慧、張碩尹、張嘉穎、黃海欣、廖祈羽、蘇煌盛 地點:臺
【寂歷荒陬・李孟育個展】 寂歷,寂靜空曠。 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 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 山水畫家的親山臨水寫生。 冷水坑、野柳、老梅石槽和龍鳳谷等自然美景,許多造訪過的地方,透過縹緲畫作,感受到不同的氛圍。 儘管畫作不多,但筆法用色符合個人喜好。 觀展後,也想親近一下大自然了。 地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金光布袋戲特展】 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兇神惡煞的神怪、經典的神話角色,搭配金光閃閃的戲服配飾、鮮豔的布景,以及各式特效加持,構成臺灣特有的偶戲藝術「金光布袋戲」。 一直都很喜歡布袋戲,在個人眾多繁雜的雜學史中,偶戲博物館的戲偶操作課程也是其中的一環,甚至還買過戲偶回家練習蒐藏,但
【一點香・香工藝與木藝特展】 以「香」為主題的製香工藝,並搭配展出各種香料香粉、木雕展件。 一直以來,「香」給人的印象是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常見於寺廟。前幾年推廣「減香」活動,一些重要的寺廟像是行天宮和龍山寺都已減少用香,不得不說減香後,寺廟附近的空氣真的變得清淨許多,是件好事。然而傳統持香習俗深植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
【芃・日本當代藝術】 2022年10 月正式開幕的藝術空間YANG ARTS,由 Robin 和 Roger Chang 兩兄弟創立。首展以搜羅戰後和當代攝影作品為主的「芃 How lush the world is, how full of things that don’t belong to
【跟你說個故事 ・雲朵不見了】 以「故事」為基礎,透過繪畫、裝置、影像、劇場等,自行導入個人經驗、發揮想像力。 有童話超寫實風格畫作、雙頻道錄像作品,亦有萬花筒機械裝置展現的夢幻世界等,很適合小朋友親身體驗的展覽。 策展人:王瑋婷 參展藝術家:王雅慧、張碩尹、張嘉穎、黃海欣、廖祈羽、蘇煌盛 地點:臺
【寂歷荒陬・李孟育個展】 寂歷,寂靜空曠。 荒陬,偏僻荒遠的地方。 陬,音同「鄒」,亦有角落、山腳之意。 山水畫家的親山臨水寫生。 冷水坑、野柳、老梅石槽和龍鳳谷等自然美景,許多造訪過的地方,透過縹緲畫作,感受到不同的氛圍。 儘管畫作不多,但筆法用色符合個人喜好。 觀展後,也想親近一下大自然了。 地
【金光閃閃瑞氣千條・金光布袋戲特展】 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兇神惡煞的神怪、經典的神話角色,搭配金光閃閃的戲服配飾、鮮豔的布景,以及各式特效加持,構成臺灣特有的偶戲藝術「金光布袋戲」。 一直都很喜歡布袋戲,在個人眾多繁雜的雜學史中,偶戲博物館的戲偶操作課程也是其中的一環,甚至還買過戲偶回家練習蒐藏,但
【一點香・香工藝與木藝特展】 以「香」為主題的製香工藝,並搭配展出各種香料香粉、木雕展件。 一直以來,「香」給人的印象是人與神靈溝通的媒介,常見於寺廟。前幾年推廣「減香」活動,一些重要的寺廟像是行天宮和龍山寺都已減少用香,不得不說減香後,寺廟附近的空氣真的變得清淨許多,是件好事。然而傳統持香習俗深植
【感知現場・建築×藝術跨界展】 一場令人極度缺氧的展覽。 一件由美術館變身的巨型作品。 藝術家王德瑜與建築師林柏陽,以忠泰美術館的空間為基礎共同創造,企圖打破框架,藉由樓梯、天井、氣囊、木作等裝置,將美術館變身為巨型作品,呈現建築與藝術融合的可能性。 進入「現場」,從大廳盤旋而上的天井階梯開始,通往
【芃・日本當代藝術】 2022年10 月正式開幕的藝術空間YANG ARTS,由 Robin 和 Roger Chang 兩兄弟創立。首展以搜羅戰後和當代攝影作品為主的「芃 How lush the world is, how full of things that don’t belong to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4臺北美術獎】 從342件徵件中精選出10組作品的「2024臺北美術獎」,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中。 展覽呈現藝術家何彥諺、阮柏遠、林彥翔、林哲志、邱子晏、張辰申、張哲榕、張靜雯、梁廷毓、謝佳瑜等人之作品。
Thumbnail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忠泰美術館的展覽「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臺灣於1987年7月15日正式「解嚴」,成為民主社會發展上重要的里程碑,此展著重於臺灣建築於1980至2010、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
Thumbnail
【有點萌的美術史・長尾智子臺灣首展】 確實有點萌的展覽。 就是展覽地點的大眾交通實在不怎麼萌啊…
Thumbnail
台灣今年好多世界級大展,再也不用出國花大錢去追展了,分享評比一下今年必看國內三大藝術展(富邦美術館、奇美美術館、高雄美術館)
Thumbnail
【美好時光・印德拉多迪個展】 印尼藝術家印德拉多迪(Indra Dodi)的個展。 2022年也曾看過該藝術家的個展,因創作技法很特別,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此次作品也和上次一樣,宛如兒童的塗鴉,隨興有活力,也很有故事感。上次主題是「敬生活」,此次則是以「美好時光」為題。
Thumbnail
目前中正紀念堂除了《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 之外,還有幾個其他的展覽。 像是《最無情大賞》,這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日間學士班113級的畢業成果展,將書法、篆刻、水墨,結合創意,運用不同題材、媒材的創作形式來呈現。也透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來感受東方美學的創作精神。 【學生畢展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2024年2月,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2024藝象萬千展」,展出臺灣18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家江心靜個人成長和藝術探索的回顧,也是對臺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肯定。
Thumbnail
【2024臺北美術獎】 從342件徵件中精選出10組作品的「2024臺北美術獎」,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中。 展覽呈現藝術家何彥諺、阮柏遠、林彥翔、林哲志、邱子晏、張辰申、張哲榕、張靜雯、梁廷毓、謝佳瑜等人之作品。
Thumbnail
【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忠泰美術館的展覽「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 臺灣於1987年7月15日正式「解嚴」,成為民主社會發展上重要的里程碑,此展著重於臺灣建築於1980至2010、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
Thumbnail
【有點萌的美術史・長尾智子臺灣首展】 確實有點萌的展覽。 就是展覽地點的大眾交通實在不怎麼萌啊…
Thumbnail
台灣今年好多世界級大展,再也不用出國花大錢去追展了,分享評比一下今年必看國內三大藝術展(富邦美術館、奇美美術館、高雄美術館)
Thumbnail
【美好時光・印德拉多迪個展】 印尼藝術家印德拉多迪(Indra Dodi)的個展。 2022年也曾看過該藝術家的個展,因創作技法很特別,所以記憶特別深刻。 此次作品也和上次一樣,宛如兒童的塗鴉,隨興有活力,也很有故事感。上次主題是「敬生活」,此次則是以「美好時光」為題。
Thumbnail
目前中正紀念堂除了《夢土上的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紀念特展 之外,還有幾個其他的展覽。 像是《最無情大賞》,這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日間學士班113級的畢業成果展,將書法、篆刻、水墨,結合創意,運用不同題材、媒材的創作形式來呈現。也透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來感受東方美學的創作精神。 【學生畢展
Thumbnail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早在2013年10月24日開館,一直到十年後,〔阿罩霧神遊天地——藝術・科技特展〕開展才一償夙願。僅對於比較有興趣的三位藝術家:陳庭詩及蕭勤兩位畫家的作品,以及董承濂以金工、音樂、光影、科技組合裝置駐足較久,也欣賞得比較仔細。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映態・112年全國美術展攝影類】 以拔擢美術人才、鼓勵美術創作為目的「全國美術展」,112年攝影類作品,最終評選出金、銀、銅牌獎各1件及入選獎18件,合計21件作品,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出中。
Thumbnail
2024年2月,日本東京都美術館舉辦「2024藝象萬千展」,展出臺灣18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展覽不僅是對藝術家江心靜個人成長和藝術探索的回顧,也是對臺灣藝術家在國際舞臺上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