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美術館

含有「台北市立美術館」共 5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你注意過美術館的地板嗎? 這篇文章不談居家裝潢,而是帶你走進台南、台北與高雄市立美術館,探索地板如何與藝術、空間交織,影響我們的觀展體驗。或許,腳下的每一步,都是一場與藝術的靜默對話。
Thumbnail
李四郎-avatar-img
2025/01/15
最愛臺美二館 好像升格了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5
李四郎 這個訊息嗎?謝謝提醒,還不知道升格了呢!https://artemperor.tw/focus/6119
「喧囂的孤獨」,這個展覽名稱充滿矛盾卻極具詩意。作為觀者,站在膠彩畫百年的歷史長河前,我感受到的不僅是藝術家在喧囂時代中的堅守與孤獨,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無聲對話:藝術家的孤獨創作,在時代的喧囂中找到了屬於它的永恆。
Thumbnail
0/5我的逛展地圖
JJ JERRY-avatar-img
2025/01/05
「美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持久,而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綻放出無限的可能。」,這句話,寫得真好,也能體現作者的心境。(價值,是自己給予的,毋需靠別人評價)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05
JJ JERRY 呵呵,可以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很開心的
北美館目前展出膠彩畫展《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展覽到2025.2.2為止。 膠彩畫,又稱作重彩畫、岩彩畫、日本畫、東洋畫,是一種以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更可以結合不同的素材,表現出許多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今年,我走進幾個風格迥異的展覽,未曾想到,「鑰匙」這樣一個平凡的物件,竟能在藝術作品中一次次出現,並深深觸動我的內心。尤其是在歷史博物館的《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中,一位過去我不甚熟悉的藝術家——藤田嗣治,讓我意外展開對「鑰匙」意象的思考。
Thumbnail
《曼德拉記憶》是警世的鐘聲。在政治極化逐漸嚴重的2024年,邱子晏的作品以簡潔、精確且有趣的形式,重新闡釋歷史建構的可能性,以曼德拉效應為引,並以鄭添文的回憶作為主軸,進而延伸到現在臺灣社會中潛在的陰謀論危機。
Thumbnail
4/52024 臺北美術獎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0/5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4/09/07
謝謝Vivi Hsu一系列介紹這個讓人顫動靈魂的展覽,而這最後一集,果然如前所說,揭開藝術家創作的發想...。 想到(鄰居)燒焦的鋼琴,於是用黑線編織;想到(為了追夢)離鄉背井,於是垂繩懸重,我想她的確是個藝術家。我承認喜怒哀樂都是滋養人們創作的泥土,但就個人而言,我不會特別鍾愛哀傷耶。也許某些事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詮釋? 希望她的創作真能讓心中的情緒有了宣洩的出口。也祝福她身體健康。 ❤️
Vivi Hsu-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9
陽台觀察者 很多時候藝術家能創作出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想是來自於他們的多愁善感跟對情感細膩的覺察,我想負面、正面情緒都各有其意義❤️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藝術家許雨仁回顧展,展覽倒數計時! 其實開展初日就已觀展,想著展期夠長,可以晚些再介紹,沒想到已到了展覽最後一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