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張愛玲,是被我供奉在文學神殿裡的宋慧喬,總是屹立不搖。她對於功成名就的時間表,是這樣定論的:「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這句話,自然也被我放在心裡最篤實的位子,成名要趁早。
長大後才發現,成名,有很多因素不掌握在自己手上。比方天賦、資源、運氣、際遇。所以我改而信奉天道酬勤。算命的也說,我雖然出生在夏天,但時辰差了一點,運氣不算太旺,得加倍努力才得以養成一番氣候。
然後,過了一定的年紀,成名對我來說,也像張愛玲形容的,是「席子嫌冷了的時候的迢遙的夢。」未免傷風,我選擇不再與成名的癡夢共枕眠。
之所以又想起這些前塵往事來,是因為朋友問了我一個與成名相關的問題,「你都怎麼經營粉絲團?好維持一定的熱度?」
我覺得有點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若拿我在工作上評估KOL影響力的標準來看,我大概只能算是Z咖。
想了想,我這樣答覆對方:「其實我談不上甚麼經營,只是寫得勤。」
朋友接著好奇:「廣告呢?下多少?」
ㄟ,問到這,我就更見笑了。從頭到尾,我只下過兩次廣告。因為經營公司的社群需要實驗組,總不能拿企業的門面試水溫,所以就用自己的粉專,測試臉書廣告的新功能,看看效果如何。結果粉絲數沒增長多少,倒不知誤觸甚麼天條,只投遞不到兩天就被停權。從此我就懶得以身犯險。
換我反問朋友,你的目的是甚麼?如果是像我抱持著交換日記、讀書筆記、創(無)作(病)耕(呻)耘(吟)的角度,廣告我認為不是最要緊的。想寫、多寫、持續寫,才要緊。
朋友抓抓頭,修正出他真正想問的題目,「你都如何面對,認真寫、卻沒人看的狀況?不覺得很沮喪嗎?要怎麼改善呢?最近臉書的觸及率,爛斃了。」朋友很擅長創作,最近正積極思考突破社群瓶頸。
沒人看、或很少有人看完,對我來說,一開始並不是問題。我開設粉專的緣由,本來就是孤芳自賞用的,對市場接納的感受力與迎合度,是零。我比較幸運的是,因為根本不抱持任何觸及的期待,也就無所謂沮喪或失落。反而是看到按讚與分享,嚇了一跳。
後來之所以感覺起伏和迷惘,是因為開始思考,未來該如何行銷自己的斜槓服務,社群好像是一個必須要經營的選項。初心在那時遭受到劇烈的搖晃,想要成名的欲念,張牙舞爪。
網路世代,每個人都會有成名的15分鐘。成名的念頭很正常,令人失常的是患得患失和妄自菲薄。有陣子,發文對我而言,變得像競賽一樣緊張,想寫點甚麼之前,總是會想一想,這個主題會引發多少迴響。
社群的自我實現預期,好難正正得正。通常會發生的狀況叫做,刺骨懸樑寫的東西,乏人問津。萬人空巷的轉載,又丈二金剛摸不著其中的原因。
這樣忽上忽下的心,在之前和大家分享過的《離職說明書》的其中一個章節,得到很好的啟發與安放:
不管上傳多少文章,都沒甚麼人看,這並不代表沒有寫作的才華,反而提示前進的方向:
(一)需要持續寫作,吸引人們的注意
(二)就算只有少部分的留言,也要找出有幫助的內容,必要時調整寫作風格
(三)考慮是否更換寫作的平台
我後來想通了,身為一個創作者,專心創造成果,比一心奔逐成名重要。這本書也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研究,凸顯了另一個成名的關鍵-累積。
原始的研究結論指出,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推出人生最佳作品」的平均年齡,是39歲。超過這個年紀的朋友先別急著哭,經過進一步交叉分析,才發現真正的影響因素:「產出最佳作品」與年齡無關,而是取決於「產能」。
意即,人們在產能最高的時候,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我和朋友說,我在粉專裡,寫了快要兩百篇文章,七成左右的成效都不怎麼樣。我從社群學到真正有價的一課,是不要因為成效,左右了持續栽種成果的心態。成效指標,會反映許多市場的現實,而且真實挑戰創作的意志。挑戰你是否願意做出調整、又要以甚麼樣的方式來調整?
調整風格,對像我這麼驕傲的創作者而言,是比無人聞問,還要難以接受的策略。曾經,我不願為了取悅市場而讓步,覺得沒人看拉倒。相信自己的創作,值得以獨特的姿態存在。
方格子創辦人David的一句話,很寫實、也中肯,說的人正是我:「創作者總會有些藝術家性格和自傲,總覺得自己最好的作品應該是 B 面第一首,不是 A 面的主打歌,不過既然是面對市場,你首先必須了解一個現實,A 面主打歌就是大眾認識你的一個最主要的『接觸點』,連 A 面主打都沒聽過,別總想著要把自己的 B 面還是哪一面端上桌,那是不容易的。」
是的,既然創作都必須面對市場,自信和自傲,只有一線之隔。想想,廣義而言,調整風格,也可算是創作的一種。我認為也是最難的一種。這不是叫你放棄原有的、或擅長的風格,而是開發更多元、兼容的風格。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共鳴是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寬闊、洗鍊、出奇的觀世點。在調整風格的過程中,視野會隨運筆而改變,真正想說的話,也會變得精簡。
有些追蹤了我一陣子的朋友,敏感地跟我說,你的語態,似乎有些不同。敘事方式,也和以往有點出入。沒錯,謝謝你們有注意到,創作者的歸宿,是以擁有像你們這麼入微又忠實的讀者為榮。
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討好主流,而是我想盡可能地試煉自己,能從筆下生出多少不同的支流,以及,探索所謂的主流和非主流,到底是甚麼?一天比一天,多認識自己一點;也一天比一天,創作的性能更成長一點,這些,都比成名更讓我覺得有力量。
對於創作者,David也這麼形容,「人沒有天天過節,也不會有人天天在敲全壘打。更多時候,偶一為之的安打是常態,揮棒落空是家常便飯,這才是創作者的日常。」
重點是,我們始終在練習揮棒和累積打擊力道的場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計算過,以職場作為主題,來向我徵求人類圖諮詢或交流的朋友們,超過70%都曾這樣疑惑,「Landy,那我的人類圖,適合走斜槓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我不會單純以人類圖的角度,來給予答覆的問題。
    每天在捷運上翻閱《離職說明書》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會默默接收到四座好奇的眼光。當到站下車,也總會碰上一個一起下車的陌生人,鼓起勇氣詢問我,「小姐,請問這本書,是在教人怎麼離職的嗎?」
    最近,不知道臉書的演算法又做了甚麼調整,我過去發表的一些舊文,吸引到一些全新的朋友。很開心認識這些朋友。 其中,私訊率最高的,非投射者的邀請策略莫屬。關於等待邀請,大家各有一籮筐的打臉、打槍經驗,吃虧的次數多了,三折肱而成良醫,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等待之道。
    晚上,一股熟悉的悶痛感襲來,比胃痛隱晦,比顳顎關節炎讓人疲憊,我想試試多喝水的法子,看能不能緩解。可惜亡羊補牢得太晚。疼痛已經囂張起來,再不投藥,結局恐怕悽慘。 我後來才慢慢有點意會過來,這是身體向我抗議不知節制、過度勞役的暗號。
    今年的春節連假特別長,討厭的事除了張羅家族的吃喝玩樂、隨時應付兩小女的突發狀況,又多了一項。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遇見一些十分年輕、社會歷練未久的孩子,前來傾訴前途無定所的茫然,還有自身志願不明確的憂懼,希望人類圖能夠帶給他們一絲具體的指引,同時很羨慕我,好像一直都很知道自己要做甚麼。
    我計算過,以職場作為主題,來向我徵求人類圖諮詢或交流的朋友們,超過70%都曾這樣疑惑,「Landy,那我的人類圖,適合走斜槓嗎?」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我不會單純以人類圖的角度,來給予答覆的問題。
    每天在捷運上翻閱《離職說明書》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會默默接收到四座好奇的眼光。當到站下車,也總會碰上一個一起下車的陌生人,鼓起勇氣詢問我,「小姐,請問這本書,是在教人怎麼離職的嗎?」
    最近,不知道臉書的演算法又做了甚麼調整,我過去發表的一些舊文,吸引到一些全新的朋友。很開心認識這些朋友。 其中,私訊率最高的,非投射者的邀請策略莫屬。關於等待邀請,大家各有一籮筐的打臉、打槍經驗,吃虧的次數多了,三折肱而成良醫,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等待之道。
    晚上,一股熟悉的悶痛感襲來,比胃痛隱晦,比顳顎關節炎讓人疲憊,我想試試多喝水的法子,看能不能緩解。可惜亡羊補牢得太晚。疼痛已經囂張起來,再不投藥,結局恐怕悽慘。 我後來才慢慢有點意會過來,這是身體向我抗議不知節制、過度勞役的暗號。
    今年的春節連假特別長,討厭的事除了張羅家族的吃喝玩樂、隨時應付兩小女的突發狀況,又多了一項。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遇見一些十分年輕、社會歷練未久的孩子,前來傾訴前途無定所的茫然,還有自身志願不明確的憂懼,希望人類圖能夠帶給他們一絲具體的指引,同時很羨慕我,好像一直都很知道自己要做甚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分享在寫作生涯中所遇到的不同困境和學習。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反思為主,對於寫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想紀錄寫寫東西,但沒想到居然部落格的名字這樣難想。本來想叫王阿姨的早餐店。但不想帶入自我,強調自我的那叫做網紅。 要寫東西就要把自我放的很後面。張愛玲不會出書叫:愛玲的約會日記,村上春樹也不會開部落格叫春樹愛亂講,沙士比亞的作品又不會是叫亞亞的文學劇作小天地 😂 這些才華洋溢的人,都不自戀。然
    Thumbnail
    朋友不懂我為何而寫,他們總是問我,寫這個要幹什麼?我都只是笑笑說是興趣,不寫作不閱讀的人不太能體會,寫作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個與自己溝通的方式,也是一種紀錄成長的軌跡,就像多年以後的我翻閱以前所寫的散文或心情小札,我可以從中閱讀自己在不同年紀的心境……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出名要趁早。 這句話是張愛玲小姐說的,很出名,但很值得商榷。 早早成名的人中大多積累不足,鮮有人能保持的住,這世界上的劉德華們畢竟是少數。 但是,除了成名,還是有很多方面是要趁早的。 比如,參加革命。 尤其是亂世中。 雖然說搞革命這活兒危險係數太高,完蛋是大概率,但只要你想混出來當個潮頭
    Thumbnail
    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回頭看這段人生路,最大的感想是: 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一件事物只要你充滿熱情,不為任何現實理由而持續做好,就有可能是你新的能力,甚至是另一個高峰。 透過這個故事,想跟大家說,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寫下你的人生思考與生命故事,不管是透過部落格或是社群媒體,或跟我一樣嘗試寫一本書。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Thumbnail
    分享在寫作生涯中所遇到的不同困境和學習。文章以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反思為主,對於寫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提出了深刻的見解。
    想紀錄寫寫東西,但沒想到居然部落格的名字這樣難想。本來想叫王阿姨的早餐店。但不想帶入自我,強調自我的那叫做網紅。 要寫東西就要把自我放的很後面。張愛玲不會出書叫:愛玲的約會日記,村上春樹也不會開部落格叫春樹愛亂講,沙士比亞的作品又不會是叫亞亞的文學劇作小天地 😂 這些才華洋溢的人,都不自戀。然
    Thumbnail
    朋友不懂我為何而寫,他們總是問我,寫這個要幹什麼?我都只是笑笑說是興趣,不寫作不閱讀的人不太能體會,寫作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個與自己溝通的方式,也是一種紀錄成長的軌跡,就像多年以後的我翻閱以前所寫的散文或心情小札,我可以從中閱讀自己在不同年紀的心境……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
    Thumbnail
    張愛玲,在現代中文文學圈子裏,是大名鼎鼎的存在,不過老安很俗,只喜歡看熱血澎湃的爽文,像張愛玲這種被傳揚到幾乎成為標桿的名作家,老安一直沒有動力去拿她的書本來看看,覺得看這種女性名著壓力很大。 不過世事難料,老安上週從圖書館漂書櫃上,拿到了一套兩冊「二魚出版社」出的《小說讀本》,書中收錄了
    Thumbnail
    出名要趁早。 這句話是張愛玲小姐說的,很出名,但很值得商榷。 早早成名的人中大多積累不足,鮮有人能保持的住,這世界上的劉德華們畢竟是少數。 但是,除了成名,還是有很多方面是要趁早的。 比如,參加革命。 尤其是亂世中。 雖然說搞革命這活兒危險係數太高,完蛋是大概率,但只要你想混出來當個潮頭
    Thumbnail
    人生的際遇真的很奇妙,回頭看這段人生路,最大的感想是: 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一件事物只要你充滿熱情,不為任何現實理由而持續做好,就有可能是你新的能力,甚至是另一個高峰。 透過這個故事,想跟大家說,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寫下你的人生思考與生命故事,不管是透過部落格或是社群媒體,或跟我一樣嘗試寫一本書。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