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算是個指南:談那些日本文學改編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的觀眾就算不讀文學,也可能看過《惡人》中深津繪里與妻夫木聰一同在久石讓的配樂下走向燈塔;看過菅田將暉在《共食家族》中的情慾演出;看過《影裏》中綾野剛與松田龍平潛藏在溪流下的情愫;看過《幻之光》中腳踏車上的淺野忠信,仰望著無法企及,已然駛去的電車。
《挪威的森林》劇照(來源:www.metropolefilms.com)

  不曉得是巧合,抑或果然是言靈之國,旅居日本期間總能遇見喜好文學的鄰人。位於東京吉祥寺的Share House,我結識了會在錢湯休息區寫小說的室友;後來搬到北千住,八位房客中就有四位書痴,其中一位擔任過中學的國文教師,記得她某天傍晚從櫻桃忌帶了一盒櫻桃回來,說自己在太宰治墳前待上了一個下午。
  我會與這些朋友坐在餐桌前,聊起台日兩地文學與出版的現況。氣氛通常會走向悲傷,我們望著書架,一同感嘆文學影響力的日漸式微。其實,當下的我很想對這些日本友人說:「至少日本的觀眾喜歡文學改編電影,代表這個國家仍然信賴文字。」
  週末的Share House原本有個慣例的電影夜,後來住戶的數量因疫情而減少,使得留下來的人們更加熟識,只要有三兩人聚集在客廳,就會有人提議看一部電影。今天看的是《燃燒烈愛》,李滄東執導,改編自村上春樹的小說〈燒倉房〉。
  我們喝著巷口超市買的老牌紅酒赤玉兌蘇打水,電影中響起Miles Davis的〈Générique〉。室友中有人讚嘆Steven Yeun的率性,有人醉倒在沙發上,我則是第二度看著主角鍾秀始終狀況外的神情,想起那些也在尋找生活重心的友人(以及自己)。
  日本畢竟還是偏愛國內電影,唯一看過這部韓國片的竟是我這位台灣人。有些人讀到這裡也許會想:「改編自村上春樹的電影竟然沒看過,這樣還算是喜好文學嗎?」然而,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在日本向來不罕見——「改編自村上春樹」這個頭銜固然吸引人,卻也沒有到非看不可。
《燃燒烈愛》劇照(來源:mubi.com)

  當然,文學有很多層面,有些輕小說以動畫化為目標而撰寫,影視化原先就在規畫之中;而大眾與類型文學本來就有市場支持,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改編成電影也非難能可貴,順帶一題,大眾文學的影視化近年來在台灣也頗有起色。因此日本最讓我欽佩的,是就連「純文學」的作品也很常被翻拍成電影。
  我們對「純文學」這個稱呼不陌生,每當言及這個詞彙,我卻多少感到彆扭,彷彿自傲在炫耀自己的品味,如同走進酒吧中,刻意要求威士忌年份的酒客。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部作品如果被公認為「純文學」,代表它確實有值得標誌的價值,正如同某些年份的威士忌,確實有讓人魂牽夢縈的香氣。
  日本發展近代小說的過程中,為了與大眾/類型小說區分,開始使用「純文學」來稱呼那些非通俗、講求藝術性與個人性的作品。這個分類方式當然也被挑戰過,與志賀直哉並稱為小說之神的橫光利一曾發表〈純粹小說論〉,在文中批評題材過於狹隘的純文學小說;而之後,日本也不只一次發生過「純文學論爭」。
  寫作的樣貌逐漸多元,今日我們逐漸難以斷定一部作品屬於純文學還是大眾文學,日本如此,世界也是如此。好的純文學作品可能成為類型文學之母,純文學也可能借鏡大眾文學的特點。而村上春樹效應下誕生的相似作品,我們也很難說並非類型文學的一種。
  不過日本姑且還是會用文學獎來初判一部作品位在光譜的何處,舉例幾個台灣也耳熟能詳的名號:芥川賞、谷崎潤一郎賞等被視為純文學的重要獎項(前者頒給新人,後者給具有影響力的作家);直木賞、本屋大賞與推理、奇幻等類型文學獎則偏向大眾;部分作家如吉田修一會橫跨兩邊,因此也有一種位置:中間小說。
《惡人》劇照(來源:www.fukuoka-film.com)

  儘管定義逐漸模糊,仍有一項顯著的差異:市場性。上面提到的文學獎中,銷量最差的通常是芥川賞(少數例外是得獎者原本就是名人,如又吉直樹)。如此看來,文學改編電影應該會選擇直木賞與類型文學,畢竟電影的製作成本又比文學更高,足夠的市場性才能夠吸引投資人與片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被改編成電影的芥川賞得獎作品已不勝枚舉,這正是我前面提及「欽佩」的原因。
  純文學在日本電影業中與市場的距離,甚至可以說比出版業更近。今日檯面上的一線影星:渡邊謙、深津繪里、藤原龍也、吉高由里子、菅田將暉皆主演過改編自純文學作品的電影。而且改編的並非都是話題性作品,生前稱不上暢銷作家,甚至一度放棄寫作的佐藤泰志,2010年起作品竟也一連被翻拍成《海炭市敘景》、《陽光只在這裡燦爛》、《Over the Fence》三部片,依序由谷村美月、竹原和生、綾野剛、池脇千鶴、小田切讓、蒼井優主演,統稱為「函館三部曲」。
  今天的觀眾就算不讀文學,也可能看過《惡人》中深津繪里與妻夫木聰一同在久石讓的配樂下走向燈塔;看過菅田將暉在《共食家族》中的情慾演出;看過《影裏》中綾野剛與松田龍平潛藏在溪流下的情愫;看過《幻之光》中腳踏車上的淺野忠信,仰望著無法企及,已然駛去的電車。
  另一方面,大眾文學的改編電影自然更多,其中也不乏佳作:《鐵道員》活在雪國的高倉健與廣末涼子、《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一同走進便當店買飯糰的濱田岳與瑛太、《聽說桐島退社了》手持籃球的東出昌大、《哪啊哪啊~神去村》意外搭乘祭典巨木滑下山坡的染谷將太——前往日本生活之前,這些畫面共同構築了我對日本的記憶。
《家鴨與野鴨的投幣式置物櫃》劇照(來源:thirdwindowfilms.com)

  文學改編電影也並非小說的專利,森下典子的隨筆集《日日是好日》2018年被導演大森立嗣改編成同名電影,由樹木希林與黑木華主演;甚至詩人最果夕日的詩集《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也曾被翻拍成電影,由曾獲日本電影學院獎最優秀導演的石井裕也執導,石橋静河與池松壯亮主演。
  以上提到的僅有平成年後的作品,若是把時間拉到昭和,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那些「文豪」的作品就更不用說了,光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就曾六度被翻拍成電影。
  在這些文豪巨作中,最令我難忘的反而是1956年上映,知名度相對不高的《洲崎樂園赤信號》,改編自戰後女流文學代表作家芝木好子的小說。儘管是部黑白片,卻將戰後昭和的頹靡與燈紅酒綠表現得淋漓盡致。每當我路過那些保有昭和風情的飲食街,會看見華麗繽紛的招牌化為黑白,路上行人的打扮逐漸昭和,最後遇見走出壽司店的男女主角——開始侵蝕現實,正是偉大電影的表徵。
《洲崎樂園赤信號》劇照(來源:mubi.com)

  我趕緊走進令和年間仍然常見的連鎖牛丼店,世界才總算恢復了色彩。其中一位客人橫向手持手機吃著限定口味的牛丼,螢幕正在播放這一年來最被討論的日本(文學改編)電影:濱口龍介執導的《在車上》,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Drive My Car〉。
  「作品難以被翻拍成電影」曾經是村上春樹的標籤之一,為數不多的改編電影中,僅有市川準執導的《東尼瀧谷》得到不錯的評價。2010年法國導演陳英雄挑戰翻拍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得到的反響也是褒貶不一。而我是喜歡這部片的,李屏賓的攝影尤其令我陶醉,卻也屬於無法將水原希子的演出對上「緑」的那一派。
  到了今日,《在車上》與改編自〈燒倉房〉的《燃燒烈愛》皆獲得諸多好評,且分別代表韓國與日本出征各大影展與奧斯卡外語片獎,才終於幫村上春樹撕下「難以被翻拍成電影」的標籤。當然,李滄東與濱口龍介兩位導演功不可沒。
  《在車上》的成功,私以為村上春樹與濱口龍介的功勞不分軒輊,村上春樹透過短篇小說丟出了主題:溝通——因喪妻而封閉,或說向來就封閉的主角,如何讓一位年輕司機坐進自己的車裡,Drive My Car的不再是自己。
《在車上》劇照(來源:mubi.com)

  濱口龍介則進一步擴大了這項主題:跨界。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是跨,電影中加入戲劇又是一場跨。從人類意識到自我開始,界線隨之誕生,於是我們需要溝通。同時,語言與藝術讓我們能夠溝通,卻也創造出另一種界線。對此導演與編劇大江崇允設計了廣島的戲劇駐村,讓來自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使用著不同語言的演員們,共同在一部文學改編電影中演出《凡尼亞舅舅》舞台劇,一舉消解了語言與類型的邊界。
  電影開頭,主角目睹妻子外遇後選擇隱藏八目鰻的故事,導致妻子離世後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傷。直到開車前往廣島,讓年輕司機美咲坐進車裡,他才重啟了溝通。經過一連串舞台劇籌備的鋪陳,電影的重心又拉回了小說原著——岡田將生飾演的高槻與主角在車上對談,造就出整部片的高潮。
  濱口龍介另外加上的雪地戲,則可以放進日本的震災後文學脈絡,令人想起同樣由西島秀俊主演的電影《風之電話亭》。生死——最難跨越的界線——在這場戲中暫時消解,也消解了現在與過去。正如主角與美咲打開天窗,打破規則點燃兩根菸,接著將其高舉,儘管短暫,卻足夠讓人意識到重新開始的可能。
  「凡尼亞舅舅,我們要繼續活下去。我們一起走過漫漫長日,穿越幽幽的夜晚吧。」既是劇末,也是電影的尾聲,舞台上的索妮亞以手語說。
  電影裡劇場中的觀眾,與螢幕外戲院中的觀眾,一同凝視著舞台上的多語字幕,那一刻,我們終於有了共同的感受。
(本文原載於《聯合報》2023.01.31)
詩人、作家,1991年生於台北。日本法政大學文學碩士。著有《小說詩集》、《掙扎的貝類》等。2021年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www.zhuxuederen.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寫了篇短文討論「AI能否寫出一首好詩」,請且請ChatGPT反駁我的論點。
訪談正式開始前我到櫃檯點了杯咖啡,回到座位上發現眼前坐著四個蕭宇翔,各自喝著不同的飲品,不僅是詩集裡,如今連現實中我也找不到蕭宇翔在何處。
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期間我完成了一首長詩:〈hash(ABCD)_古亭_Tezos〉 「鏈上駐村」的核心當然是區塊鏈,然而背後畢竟牽涉到複雜的智慧型合約,不熟悉相關技術的創作者僅能自行透過二級市場來鑄造作品——寫到這裡先暫停一下,容我簡短解釋幾個相關的專有名詞……
  先前答應要幫小令與若斯諾·孟推書,結果積欠到現在,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兩本一起推(偷懶的極致)。我曾開玩笑說 好燙詩社 每次聚會都在打架,這句話有一半不是笑話,只不過我們的衝突不在拳頭,而是在如何寫詩這件事上。社員們的風格可說是南轅北轍,最大的共通點在於都喜歡吃火鍋(其實我沒問過小令喜不喜歡)。
週日下午我與曹馭博相約在台北信義路的咖啡館,談論他最近出版的第二本詩集《夜的大赦》。「氣象說等等會下雨,我們先出去拍個照。」攝影師說。二十分鐘後兩人回到店內,外頭果真烏雲密布,馬上轉為傾盆大雨,彷彿在阻止光竊聽我們接下來的談話主題:光的欺瞞。
若說NFT可能對文學帶來什麼變革,我個人則是期待「虛擬的真實化」。從網路遊戲、修圖軟體到Vtuber,虛擬早已逐漸在取代部分現實,然而距離「真實」仍有段距離。
我寫了篇短文討論「AI能否寫出一首好詩」,請且請ChatGPT反駁我的論點。
訪談正式開始前我到櫃檯點了杯咖啡,回到座位上發現眼前坐著四個蕭宇翔,各自喝著不同的飲品,不僅是詩集裡,如今連現實中我也找不到蕭宇翔在何處。
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期間我完成了一首長詩:〈hash(ABCD)_古亭_Tezos〉 「鏈上駐村」的核心當然是區塊鏈,然而背後畢竟牽涉到複雜的智慧型合約,不熟悉相關技術的創作者僅能自行透過二級市場來鑄造作品——寫到這裡先暫停一下,容我簡短解釋幾個相關的專有名詞……
  先前答應要幫小令與若斯諾·孟推書,結果積欠到現在,突然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兩本一起推(偷懶的極致)。我曾開玩笑說 好燙詩社 每次聚會都在打架,這句話有一半不是笑話,只不過我們的衝突不在拳頭,而是在如何寫詩這件事上。社員們的風格可說是南轅北轍,最大的共通點在於都喜歡吃火鍋(其實我沒問過小令喜不喜歡)。
週日下午我與曹馭博相約在台北信義路的咖啡館,談論他最近出版的第二本詩集《夜的大赦》。「氣象說等等會下雨,我們先出去拍個照。」攝影師說。二十分鐘後兩人回到店內,外頭果真烏雲密布,馬上轉為傾盆大雨,彷彿在阻止光竊聽我們接下來的談話主題:光的欺瞞。
若說NFT可能對文學帶來什麼變革,我個人則是期待「虛擬的真實化」。從網路遊戲、修圖軟體到Vtuber,虛擬早已逐漸在取代部分現實,然而距離「真實」仍有段距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提到日本,如果會聯想到"陰翳"、"侘寂"這樣的字眼,我不會說這算是理解日本文化的全部,但對於日本美學的認知,我想在概念上算是稍微有觸及到核心。今天不是要來談千利休與茶道,而是想聊聊一部電影,"鍵",改編自谷崎潤一郎晚年的作品。 "鍵"這本小說,前後在日本及西方(我不確定是義大利、英國、還是美國,只
Thumbnail
竟說我推薦的電影多是艷情片,還問我是不是喜歡看艷情電影?這問題不但廢話還很傻,誰不喜歡看艷情電影?我當然是喜歡才會推薦,重點是大家應該也喜歡吧! 其實我推薦的電影更多是因為電影裡的文學性,只是不知為什麼艷情的屬性比較會被注意到?再來介紹一部文學電影,之前聊過谷崎潤一郎,今天介紹另外一位日本耽美派文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是在圖書館偶然拿起的書,村上春樹寫的。 我沒看過他的書,這是第一本,引起我注目的是幽靈,總會讓我想起 ghost story歷經地球表面貌 timelapse 的執念,就無論內容為何,知道了就能終於消失的感覺。 還有另個原因是東尼瀧谷,看過電影很喜歡,想知道畫面氛圍跟文字給出來的差異感,這個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Thumbnail
提到日本,如果會聯想到"陰翳"、"侘寂"這樣的字眼,我不會說這算是理解日本文化的全部,但對於日本美學的認知,我想在概念上算是稍微有觸及到核心。今天不是要來談千利休與茶道,而是想聊聊一部電影,"鍵",改編自谷崎潤一郎晚年的作品。 "鍵"這本小說,前後在日本及西方(我不確定是義大利、英國、還是美國,只
Thumbnail
竟說我推薦的電影多是艷情片,還問我是不是喜歡看艷情電影?這問題不但廢話還很傻,誰不喜歡看艷情電影?我當然是喜歡才會推薦,重點是大家應該也喜歡吧! 其實我推薦的電影更多是因為電影裡的文學性,只是不知為什麼艷情的屬性比較會被注意到?再來介紹一部文學電影,之前聊過谷崎潤一郎,今天介紹另外一位日本耽美派文
Thumbnail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曾經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耽美派(唯美派)大師級作家,我看過他寫的隨筆"陰翳禮讚",學校建築設計老師推薦,似乎許多設計師或建築師都會提到的一本書,對於日本文化中的壓抑面相有著深刻的論述。 谷崎潤一郎寫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非常多,我也看過幾部,細雪(小說1948年,電影1983年版)、鍵
Thumbnail
書裡總共收錄十四位作家的短篇,作品年代從昭和時代往前到江戶時代都有。選文標準是「譯者茂呂美耶喜歡」(認真),不過我覺得她選的文都還蠻有代表性的。另外每篇文末都附有作品解說與作者簡介,可以用來作為認識日本文學的入門參考。
熱愛日本近代文學的讀者,多半讀過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這熱讀的現象如此持續,究其原因有諸多因素,只是畢竟學術有專攻,外行人不能亂說話,應當由熟知日本文壇生態的專家回答較為恰當。   坦白說,我和平常人一樣,也有喜新厭舊的心理。 近年來,我開始一種主導編演敘事的嚐試,也就是說,我要把夏目漱石這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