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拍拍場景的重現了台灣80-90年代家居風格的鄉愁,
不像是美術館的裝置那樣有個禁止跨越線,而是服務劇組,
在當代重現年代風華,創造新的價值。」
費了好些時日大肆清掉破爛的隔間、屋內的瓦礫堆,
此時,清空如毛胚屋的場景正在重新拉電線,午後陽光透了進來。
「窒息的老屋子終於可以呼吸了。」前所未有的感動,油然而生。
此時的透天厝裡透著水泥冷冷的味道,細微粉塵透著光飛舞閃爍著,
牆上滿是隔間痕跡,我終於可以看清這個空間原本的樣子,
原來連陽台都被隔成房間出租,還加裝了許多廁所,
好讓蟻居般的舍房變成名符其實的套房。
巨大的空殼現在留下了一條一條縱橫的塑膠管,
這就是當時連接馬桶的糞管,其他東西都被清出門外了。
空屋到底要如何變成場景?我心裡依舊納悶著。
「我們跟著師傅們施工的過程你沒辦法參與,不如你來看看我們怎麼進傢俱?」
於是我拿到了一張密密麻麻的行程表與清單,
一行人大清早開著三噸半卡車從臺北殺到了台中精準地照表操課,
步伐與眼神都隨著腎上腺素分泌撥快了節奏,
在大型二手家具店裡我們翻找著那些屬於80、90年代氛圍的台灣味傢俱、
找尋那些是你一看到,就會馬上知道那是小時候在阿嬤家天天看到,
趴在上面亂塗鴉的那個櫃子、桌子。 而這些目標就在隱藏在一家家二手傢俱店、藏在堆疊成山的中古傢俱中。
整體來說,陳設的任務不難,困難的是如何掌握年代感,
有時候一個好傢俱不見得適合這個年代的氛圍;
有時候是找到了,但卻已經被修舊如新,瑕疵早已被嶄新的漆所覆蓋。 運氣好,會找到泛黃的水墨牡丹裝裱掛畫,
倒楣的話則到處都是新的樣式,還需要請美術另外做舊。
轉點、搬運之際,我們殺到了一處舊市場,一整排的雜貨商店街上,
我們扛了許多的傳統大包裝批發零食、抽抽樂、彩色塑膠豬公撲滿、
糖果、金銀紙…老宅夥伴們和老闆娘邊聊天、邊開玩笑哀求著,
想順便連老闆娘分裝的盒子、路邊水果籃子都帶走,
全都是因為那上面有著「時間的痕跡」。
「這個覆在上面陳年老垢是最難複製的東西!」
看著老宅夥伴們像螞蟻一樣親自將一件件全台各地收集而來的物件搬上貨車,
我突然瞭解了,原來看廢墟的那一晚,我的疑慮是多餘的,
大家在心中早有了陳設的輪廓、原來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破爛空屋,
即將變身成為有南部氛圍的街屋!
經過了這一次,突然好想去看看美術組的「美術倉庫」,
聽說放了很多不同年代的陳設寶物啊。 圖/文 - 謝振允
編輯 - 歐順
#外行人看臭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