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的謎團,EPS之外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一、問題
近期各家金控都在進行董事會與法說會,多半為結算去年盈餘(EPS)與宣告今年度的股利政策,但與過往相反,今年討論的卻是資本公積、未分配盈餘佔據了新聞的版面,到底原因為何?
1.開發金
2.國泰金
3.富邦金
4.中信金
5.高雄銀
二、起因
奇怪的是,每個月從新聞報章媒體聽到的,都是各金融股獲利多少、EPS賺多少錢。那為什麼都有賺錢,發股利的時候卻每間都面有難色,還要討論到資本公積、未分配盈餘呢?
三、主要原因出在證券交易法第41-1條,節錄如下:
(二)公開發行公司於分派可分配盈餘時,應依下列方式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不得分派:
1、就當期發生之帳列其他權益減項淨額(如國外營運機構財務報表換算之兌換差額、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避險工具之損益、重估增值等累計餘額),自當期稅後淨利加計當期稅後淨利以外項目計入當期未分配盈餘之數額提列相同數額之特別盈餘公積,如仍有不足時,自前期未分配盈餘提列。
四、解釋:
原因就是金控銀行人壽在吸收保護存戶的錢後,資金需要有去處,拿到這些錢,最安全的投資就是去購買投資級公司債券,穩穩地收利息,但是在會計科目下,投資金融商品需進行科目的分類,其中「透過其他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當FED快速升息的環境下,債券價格會有帳面上的未評價損失,不過這個科目的好處是,他是放在損益表的其他綜合損益項下,也就是不會影響到本業的淨利(EPS),觀念就是反正我也還沒賣,哪來的損失呢?
但是金融業屬於需要被高度監理的機構,因此,在金管會的規定下,在有未評價損失的前提下,金融業不能先把當年度的盈餘發放掉,需要先進行提列特別盈餘,如果當年度賺的錢提列不夠未評價損失,需要把之前的未分配盈餘也進行提列,以讓金融業能夠維持流動性的穩定,所以就發生了現在各間金融業在其他權益項下的負值,當年度賺的盈餘還不夠提列的情況,別說分股利了,連未分配盈餘都可以要被提列到特別盈餘項下,只能轉望向資本公積的老本。
五、結論
在買金融股的時候,除了EPS之外,投資人更應該注意的是其他綜合損益(其他權益)造成的影響,不然到時候可能看著EPS明明就不錯,為什麼股利分派的時候卻不盡人意了。
avatar-img
4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玉山金、櫻花建、臺中銀、國泰臺灣5G+和豐藝的股票股利策略和相關資訊。
Thumbnail
七八月是各家公司派發股利的月份,雖然股利需要被併入綜合所得稅,但業餘投資人可以藉此重新檢視投資配比,投入強勢標的,並增加持股。此外,股利的派發也可作為現金銀彈在行情回跌時使用。在這樣的做法在過去十四年的多頭市場中表現不錯,希望在空頭市場時也能有所幫助。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什麼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以聯華食為例,第一季資料來看 1.營收增加→毛利持平→營業費用增加→所以營利是低於去年同期 但為何今年第一季EPS是成長的呢 2.業外損益是增加的,主要是"其他利益及損失"增加 來~ 從損益表上僅能知道其他利益及損失增加,但不能知道細節
金融股近來紛紛宣布今年的股利發放金額,但很多都會同時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有人就問我,發股票股利到底好不好?除息參考價怎麼算?股息殖利率又該怎麼算?領到股票股利,該怎麼做才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盈餘的管理和股息分配的問題,包括保留盈餘的好處、缺乏效率的增加業務、折舊備抵購買新資產以及股息配息與公司價值等。另外,也討論了公司應在何種情況下提高股息。
Thumbnail
上市櫃公司 2023 財報和配息陸續開獎,我們會在意 EPS 和即將配發的股利。投資人似乎對股利很在意,導致配息配得好的隔天應聲上漲、配差的直接下跌!股利真的那麼重要嗎?配得少真的沒投資價值嗎?
Thumbnail
今天一早就收到這個新聞通知:   疑?有三率耶,那另一個是什麼率,是的淨利率,而淨利率有分稅前跟稅後的,我們先講簡單一點的,稅前淨利率。 那稅前淨利率跟營業利益率有什麼差別呢?稅前淨利率就是把所有跟損益有關的就計算進來了,那還有什麼是沒有算進來的呢?那就是業外損益。所以是稅前淨利率就是如下
Thumbnail
金控公司公佈2023年全年度自結EPS,兆豐金表現不錯,年度增長率高達80%;而新光金則遭受嚴重虧損,全年度EPS衰退達-536%。大部分金控表現平穩,今年配息有望回歸正常。
Thumbnail
金管會對收益平準金出手了,未來高股息ETF的配息率將有所降溫!其實你根本就毋需介意ETF的配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玉山金、櫻花建、臺中銀、國泰臺灣5G+和豐藝的股票股利策略和相關資訊。
Thumbnail
七八月是各家公司派發股利的月份,雖然股利需要被併入綜合所得稅,但業餘投資人可以藉此重新檢視投資配比,投入強勢標的,並增加持股。此外,股利的派發也可作為現金銀彈在行情回跌時使用。在這樣的做法在過去十四年的多頭市場中表現不錯,希望在空頭市場時也能有所幫助。
Thumbnail
台灣部分投資人喜愛配息型投資標的,最好能配得高又穩,滿足「高股息」的特性。 通常可以配出高息的公司,本業相對比較沒有成長性,沒有每股盈餘(EPS)再投資擴張業務需求,才會配較多的股息吸引投資人。 回到投資選股的根本,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的獲利狀況。 每年穩定而且高水準的每股盈餘(EPS)
什麼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以聯華食為例,第一季資料來看 1.營收增加→毛利持平→營業費用增加→所以營利是低於去年同期 但為何今年第一季EPS是成長的呢 2.業外損益是增加的,主要是"其他利益及損失"增加 來~ 從損益表上僅能知道其他利益及損失增加,但不能知道細節
金融股近來紛紛宣布今年的股利發放金額,但很多都會同時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有人就問我,發股票股利到底好不好?除息參考價怎麼算?股息殖利率又該怎麼算?領到股票股利,該怎麼做才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企業盈餘的管理和股息分配的問題,包括保留盈餘的好處、缺乏效率的增加業務、折舊備抵購買新資產以及股息配息與公司價值等。另外,也討論了公司應在何種情況下提高股息。
Thumbnail
上市櫃公司 2023 財報和配息陸續開獎,我們會在意 EPS 和即將配發的股利。投資人似乎對股利很在意,導致配息配得好的隔天應聲上漲、配差的直接下跌!股利真的那麼重要嗎?配得少真的沒投資價值嗎?
Thumbnail
今天一早就收到這個新聞通知:   疑?有三率耶,那另一個是什麼率,是的淨利率,而淨利率有分稅前跟稅後的,我們先講簡單一點的,稅前淨利率。 那稅前淨利率跟營業利益率有什麼差別呢?稅前淨利率就是把所有跟損益有關的就計算進來了,那還有什麼是沒有算進來的呢?那就是業外損益。所以是稅前淨利率就是如下
Thumbnail
金控公司公佈2023年全年度自結EPS,兆豐金表現不錯,年度增長率高達80%;而新光金則遭受嚴重虧損,全年度EPS衰退達-536%。大部分金控表現平穩,今年配息有望回歸正常。
Thumbnail
金管會對收益平準金出手了,未來高股息ETF的配息率將有所降溫!其實你根本就毋需介意ETF的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