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阿米塔吉報告》(August 2012)
(重點摘譯 by SW)
日本是穩定亞太地區的基石,對世界有各方面重大的貢獻與表現。而今世局艱難,美日互相依存,美國需要更強且更為平等的同盟。
美日兩國必須齊頭並進,日本必須將自己當一級國家看待。日本雖有人口老化、GDP債務、國內政局不穩、年輕族群悲觀自限等等問題,但絕對有一級國家的潛能,但看其意願。
【能源】
核安:
日本311核災造成世界核能發展的挫敗,但是為了減碳與產業發展,必須重啟核電廠。
中國在核能發電方面,計畫與俄國、南韓、法國合作研發,而開發中國家持續有核能需求。在這樣狀況下,原本屬領導地位的日本若停滯而落後,將不利於日本與世界核能發展。核廢料向有疑慮,但是從能源安全、經濟成長、與環保方面來看,核電猶有潛能。美日必須合作,負責任地發展安全乾淨的核能。核能應被視為日本整體安全的核心元素。
天然氣:
頁岩天然氣發展之蓬勃出乎意料之外,美國尤甚(本土48州皆有蘊藏)。IEA國際能源總署發現,巴拿馬運河在2014擴寬之後,全世界80%的液化天然氣LNG將由此通過,大大地降低運輸成本,使得美國LNG的輸出在亞洲更具競爭力。
日本有資金,美國有天然資源,可以互通有無。LNG輸出日本,可以活化雙邊貿易,也增加日本在美國的直接投資(FDI)。
美國應屏除資源國家主義,排除法令障礙,在輸出LNG方面,將日本視為FTA國家,提供穩定的來源。美日同盟不只是軍事方面,也應包含能源的合作。
水合甲烷(甲烷冰):
水合甲烷是深藏在地下冰層的能源,海陸皆有豐富蘊藏,尚待克服經濟效益與技術問題。美日在阿拉斯加打入二氧化碳,已成功取得水合甲烷。研發合乎經濟效益與環保的能源選擇,美日今後更要密切合作。
保衛石油共同來源:
亞洲、中東對石油的需求量愈來愈大,所以目前的預測是,未來四十年,波斯灣的重要性有增無減。因此,保護中東石油來源很重要。日本未來必須與多國合作,在中東打擊海盜、保衛波灣航運、抵禦對區域和平的威脅、保護航道。
【經濟與貿易】
TPP是廣泛、高水準、有法律規範的自由貿易協定。如果日本加入,TPP將佔有全世界貿易的40%,且涵蓋兩洋一共11個國家。2011十一月,日本首相野田宣布進行申請加入TPP的諮詢前置作業,然後就停滯了。日本與美國沒有FTA,日本應該積極爭取加入TPP,而美國該協助之。
活化並保衛美日經濟關係:
日本與墨西哥已簽訂FTA,正與加拿大簽訂FTA當中,而墨西哥與加拿大都是美國很重要的貿易國,也是世界最大FTA,即NAFTA,的成員。日本如果加入CEESA,將大大廣化並深化美日同盟的經濟、安全、與戰略能源關係。日本急需能源,但資金雄厚,美國(整個北美)則正好相反。
日本加入CEESA的三個重要元素:
(1) 與美、加簽訂FTA,加入NAFTA。再與NAFTA所有會員國簽訂FTA,可以毫無障礙地取得北美的能源,也就更容易得到北美建設與戰略能源的投資機會。
(2) 美國保障對日戰略能源的穩定供應。
(3) 日本保障在北美投資一千至兩千億美元,促進接下來十年各種能源的發展,包括天然氣、汽油、煤、風力、太陽能、核能。
與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這三國簽FTA,是我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可以保護日本的經濟、能源、與財政安全。不只如此,日本還可以從這三個國家得到糧食供應,解決日本農業凋零帶來的困境。韓國可以跟美國簽FTA,日本有何不可?
加入CEESA,日本就擠身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進步工業國家之列,協助支撐TPP在進步與新崛起的經濟體之間所架設的橋樑,創造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來刺激全球經濟成長。
【與鄰國的關係】
強韌的美日韓關係:
美日韓關係,對美日同盟與區域安定繁榮都很重要。這三國應努力合作,嚇阻北韓追求核武,協助建造最好的區域環境,以因應中國崛起。
這三個國家的第一個合作項目是定義未來全球核能生產的標準。中國發展核能,日韓更應負起責任,以保障核安、防止核武器擴散、並確保核能生產過程透明。美國因政策不穩定、不利的經濟條件(主要是低價的天然氣)、未能與南韓更新123 agreement(與美國簽訂核能條約之前必須簽的協定)。所以,此時日韓應該負起責任去定義全球核能生產的標準。這對區域未來有決定性的影響。
第二個合作項目是ODA(overseas development assistance海外發展救助)。韓國是第一個成為救助者的被救助者,全球約有四千個青年救助團體,救助對象包括阿富汗與越南。美日韓可以借重其觀念與基金會,形成一個合作網絡。
第三個合作項目是亟需的戰略安全合作。若不能合作,將無法對付北韓與中國。日韓該拋開歷史情結,從現實政治角度來重新檢視兩國關係。第二軌道對話應該涵蓋歷史議題,尋求共識,交付政府實行。
2012六月的美日韓聯合海軍演習,是很正確的方向,大家把過去的歷史紛爭擺一邊,共同面對眼前更大的威脅。GSOMIA允許東京與首爾有系統地分享北韓情報,ACSA促進軍援的分享,這兩個軍事協定都應該加快腳步簽訂。
中國的崛起
美日同盟所打造的安定環境,有利於中國崛起,而中國的成功對同盟有利害關係。但是中國到底是要強化現有的國際規範,還是要以北京的利益修訂這些規範?這種模糊不確定,令人憂心。
中國擴增其核心利益,帶來不安。除了官方宣稱的新疆、西藏、與台灣,還想要南海與釣魚台。中國雖不曾公開宣稱南海與釣魚台為核心利益,但日增的船艦介入卻很明顯。這種曖昧的行為已減損中國在此區域的信用。
美日同盟對中國是既交往又防備,以因應中國的不確定性。美日同盟逐漸擴張行動的地理範圍,在飛彈防禦技術上合作,對軍事互用及維持航道暢通提升關注力,強化ASEAN等區域組織,重新聚焦在航行自由,在2011年12月啟動新的美日印三方對話----同盟的所有這些舉動都是因為設定中國經濟將會繼續成長,並相對增加軍事支出。
但是這樣的設定已經有所變化。中國是否能從以外銷為主的經濟模式,順利轉型為以國內消費帶動經濟的模式?未來幾年中國領導人要面對六大難題:能源有限、環境災難性惡化、人口老化、個人之間與省分之間加劇的貧富差距、新疆與西藏弱勢族群的動亂、以及普遍的官員腐敗。經濟起飛所產生的中產階級,對政治結構有所期望,對政府造成特別沉重的壓力,更是火上添油。以上任何一項都具有極大威脅。中國共產黨知道這情形,所以2012年為內部安全(internal
security)編列超過一千兩百億美元,與軍費約可並駕齊驅。解放軍仍投注必要資金應付外在威脅(包括阻嚇台灣宣布獨立),但是中國共產黨同樣關注內部威脅。
中國動盪,對美日同盟的挑戰未見得減少,只是不同罷了。中國和平穩定,我們有利。中國動盪,領導者可能會利用真的或想像的外在威脅來凝聚團結。他們可能會訴諸更殘暴的手段,違反人權,孤立他國,破壞四十年前尼克森所建立的驅動西方與中國交往的政治共識。
也或許會像溫家寶所呼籲的,新的領導人啟動新的一波改革,使中國內政外交都有不同風貌。但是,同盟必須發展出機動有彈性的能力與策略,以因應中國未來各種可能的變化。
人權與美日同盟
(請參閱給美日同盟的建議第五項)
【朝向新的安全戰略】
區域安全:
東京應該繼續參與區域性論壇,即ASEAN, ARF, APEC, 並與民主夥伴交往,特別是印度、澳洲、菲律賓、台灣。
RMC(Roles, Missions, and Capabilities)的檢討,總是擴增日本的戰略範圍。上一次主要是往南北延伸。1980s那次RMC檢討,擴增地理範圍,提升同盟在東亞的能力。1990s則釐清日本協防開放區域的功能。今天的利益範圍,往南更進一步了,並遠遠地往西延伸到中東。我們應該充分重新定義戰略,並協調執行方式。這次新的RMC檢討應該包括更廣的地理範圍,並將軍事、政治、經濟等國家力量全部涵蓋進去。
防衛策略:朝向同盟內部的互相操作
RMC檢討應該將日本責任範圍擴大到日本的防衛,以及在區域有事時與美國共同防衛。日本最直接的挑戰在自己的周邊。中國宣稱東海大部分是它的,南海也幾乎都是它的,解放軍及其他海上單位的行動節奏急遽升高(包括不斷在日本四周行動),這些都曝露中國對第一島鏈的野心,或者它所謂的「近海」。為了回應這種A2/AD的挑戰,美國已經開始努力於新的操作概念,譬如Air Sea Battle Joint與Operational
Access Concept。日本也努力於平行的概念,如dynamic defense。雖然美日早已施行interoperability(互用性),但是新的局勢需要雙方更緊密的合作與互用。這個挑戰必須成為雙邊RMC對話的核心,並且需要雙方國防外交單位的資深領導將之完全結合並驅動之。在預算限制之下,RMC不能切割處理,也不能由低階官員處理。
將來可能還會有兩項同盟的防衛行動:波斯灣的掃雷行動,以及南海的協巡。只要伊朗在口頭上有關閉荷姆茲海峽的意圖,日本就要單方面派遣掃雷艦前往抵制這個違法行動。日本有88%的供給品(包括重要的能源)由南海運送過來,南海的穩定與日本利益息息相關,故而也要共同分擔巡防任務。
防衛日本跟防衛區域,差別不大。荷姆茲海峽或南海的狀況都對日本有很大的影響。過去所使用的矛與盾的比喻,太過簡化目前的戰略動態,也掩蓋了一個事實:日本需要攻擊性的責任(offensive responsibilities)來防衛自己的國家。美日兩國都需要遠超過日本領土以外的更多強大、可分享、且互用的ISR能力與行動。駐日美軍應該要有更具體的角色分派。美國應該分派給駐日美軍更大的責任與使命感,以操作能力、最終美日軍隊結合的執行任務能力作為目標。
增強互用性,第一個方式就是改善雙邊防禦演練(bilateral exercises)的品質。美日聯合訓練應該要在輪防的民間機場進行(rotating civilian airports),新的訓練場所可以模擬更廣的可能狀況,讓雙方軍隊更多機會接觸,並且讓沖繩民眾也有參與感。第二個方法,日本自衛隊與美軍要測試從Operation Tomodachi所習得的經驗,藉以改善對危機的應對能力。第三個方法,日本自衛隊在操練維和或救災任務時,應該要加強兩棲作戰能力。第四個方法,美日要善加利用關島、馬紹爾群島、澳洲達爾文港的訓練場地。對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與紐西蘭來說,海上聯合操演能力是核心重點。與美軍一起訓練,尤其是海軍,可加強互用性。最後一個方法,東京應該加強防衛省的法律能力,以保護雙邊國防機密。日本目前的法令無法支援美國的保密標準。政策結合嚴格的防衛訓練,才能迅速增強日本剛成立的特種部隊的能力,並增進互用性。
科技合作與聯合研發:
互用性的第二個層面是硬體。既然美日兩國的經濟現狀如此,而國防預算也不可能增加,更緊密的國防工業合作是有必要的。日本修訂「武器輸出三大原則」使得武器輸出與科技合作機會大增。雖然合作可以降低軍事開銷並加強產業關係,但是該怎麼進行,還有待同盟決定。
美國應該藉此政策轉變,鼓勵日本自由輸出國防科技,不可忌諱這將危及美國安全或產業基礎。近觀,美國可以得到日本獨家或取得許可而製造的,精密的次要或主要的源頭技術(sophisticated
secondary or prime source technology)。如此可降低花費、提升品質。
遠觀,在未來精密武器及其他安全系統上,取消限制將帶來合作機會。飛彈防禦是其中一項,可以示範美日共同研發、生產、運用極為複雜的防禦系統,以合作(不是競爭)為精神核心。近程武器計畫,可考慮雙方都感興趣且有操作上需求的項目。但是也必須訂出遠程合作計畫項目,譬如第二代戰機、戰艦、雷達、戰略運輸、通訊、及整套ISR。另外,可鼓勵日本與其他盟邦合作,譬如日本與澳洲正在商談柴油潛艇的技術合作,未來可能還有攻擊戰機。
美日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研發單位。過去的合作僅限於Sciences and Technology Forum,跟(以政策為中心的)Security Consultative Committee是不相關的,今後應該結合。美國應該改革過時的對外軍售程序,以利這兩個組織的結合。
網路安全:
(請參考建議事項)
延伸阻嚇:
同盟防衛的另一個需要加強信心的重要區塊,就是「延伸嚇阻」。日本想看到非核世界,但是又擔心如果美國為了向中國看齊而減少核武,美國延伸阻嚇的效力將會減弱,那日本就遭殃了。認為延伸阻嚇,在於核武數量相當,或者在於核武部署在日本領海的位置,這是錯誤的觀念。延伸阻嚇,是能力與嚇阻效力的結合。冷戰時,美國有辦法防禦柏林,我們的承諾之所以可信,原因是:高風險、北約同盟、以及美軍的駐防(有美軍駐防,蘇維埃想進攻,美軍必有傷亡)。美日應該加強目前延伸嚇阻的對話,以利產生相互之間對延伸嚇阻戰略及能力的信心。美軍延伸嚇阻的效力要涵蓋日本,最好的保證仍然是美軍駐防---受地主國慷慨支援的美軍。
普天間基地:
美軍在日本的駐防,向來欠缺同盟的團結。過去十年,同盟投入過多的高度關注在沖繩駐防的細節上。結果造成,第三等級的議題---普天間基地---佔去大量的時間與政治資本,而這些資源當初如果投資在計畫未來數十年最佳軍力的結構,應該會比較有效益的。不管過去的駐防留下了甚麼問題,如果我們堅定專注於未來,這些問題很可能會比較容易解決。
集體自衛權的限制:
311災變成功的Operation
Tomodachi(好友演習)展現了一個有意思的反諷。311不是對外來威脅的防衛,因此美日軍隊可以合作無間。但是,如果日本真的遭受外來威脅,亟需盟友襄助時,反而會因為集體自衛權的限制而得不到軍事協助。此事需要日本在法律上的適當修訂。
維和行動:
(請參考建議事項)
【相關閱讀】
第三次《阿米塔吉報告》結論與建議部分
/ by Richard L. Armitage & Joseph S. Nye ◎ SW翻譯
August
2012 第三篇《阿米塔吉報告》
/ SW重點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