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透過中國人(Chinese)接觸台灣──評「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

    amp-img-attr

    Comment

    It is very precious for AIT to host exhibition “American’s Footsteps in Taiwan: 1950-1980” in Tainan, Kaohsiung and Taipei. 

    We are easily aware of the solid friendships between the military officers of the US and Chinese Taipei (including ROC before 1979) during the Cold War.  Chinese, thus, monopolize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re the agent lying between Taiwan and the US.  This is not the people of Taiwan can cope with or can break. 

    AIT former Chair Natale H. Bellocchi wrote an article “Observing Taiwan through Taiwan” (my translation) on the Liberty Times today Dec. 20 2010 noted this unfair and illogical situation.

     

    這是AIT對「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的正式介紹,因時間繁忙無法親自前往參觀的朋友,可以上AIT網站參觀。可惜無英文,所以可以知道此特展的主要對象是台灣人民,以及「中華台北」政權。

    美援資金特別集中於水電業和製造業,占臺灣基礎建設投資74%」,這是「中華台北」政權從來不願提及的事實。若親自到石門水庫或「石管局」,我們看不到感謝「美援」的字眼,好像從頭到尾都是「中華台北」的功勞。

    介紹文有趣的是名詞,大致上(我強調),許多名詞分別這樣使用:來台灣的是「國民政府」或者「1949政府撤退」(沒有使用「中華民國」來台)、積極爭取美國作為臺灣的安全盟友與簽訂條約的是「中華民國政府」、簽署條約「穩定中華民國政權」,還提及「美國軍事顧問團設立了福爾摩沙聯絡中心

    可以看出,假使能清楚區分性質,AIT會明確區分。假使仍有模糊空間,AIT就會使用「政府」的模糊字眼,甚至完全迴避而使用。可是,一直不變的是能整體涵蓋土地、人民、文經、政權等概念的「台灣」。

    當然最後部分還有急就章的倉促:本特展述明的時間為1950-1980(為止),大約是中華台北還是「中華民國」的時期,即「蔣介石復行視事」到「中美斷交(美中建交)」。但在內容上卻讓時間涵蓋到2009年。這是「台灣」或「後中華民國」。理由何在,非常耐人尋味。

    美國在韓戰前「維持台海中立為對台政策原則」其實有個前提:是「甫經國共內戰的中共,威脅力有限,臺灣海峽應無立即危險」。問題是,假使前提改變,使得「『中共』威脅力大增,臺灣海峽有立即危險」呢?美國是否還會不合邏輯的「維持台海中立」?

    但台灣派而言,更重要的是,「誰」壟斷了美國與台灣60年間這類生死與共的革命情感?若不是「中華台北」的高級人,是什麼?不知道這點近身利害,台灣派談什麼議題,可能還早~,美國人若只能透過「中華台北高級人」認識台灣,恐怕也是飯一樣的錯誤。這點,今日自由時報白樂崎適時的文章〈從台灣的角度觀察台灣〉,可以作為AIT的參考借鏡。

     

    【相關閱讀】
    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1/2)●AIT
    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2/2)●AIT
    透過中國人(Chinese)接觸台灣──評「美國人在台灣的足跡特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