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爸爸一回家就發脾氣

    五月二十四號,爸爸從新店打電話回家,媽媽提到:「最近弟弟好皮,都不聽話!」「妳有和他好好溝通嗎?」「那要看我忙不忙啊!有時候根本沒空和他耗,最後還不是發脾氣...」放下電話,爸爸對自己說:「如果我在家,一定會很有耐心地和他講道理的...」遠在台北龜山的爸爸,因為和孩子保持著距離,比較能夠超然些,加上思念孩子,很難想像弟弟的壞模樣。
    上星期六,爸爸和二叔叔、小叔叔一道回家了。晚飯前,弟弟熱心地自願排碗筷:「好棒啊!但是請你先用肥皂洗手喔!」然而弟弟沒聽到似的,繼續用他在院子玩過滑板車的髒手拿碗。「現在流行腸病毒,先洗手才不會害大家生病喔!」爸爸進一步解釋原因,但他只回頭瞄了爸爸一眼,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亦琛!如果你不洗手,就不要擺碗筷!」爸爸已經快生氣了!「不要...」他居然還這麼頂上一句。「你給我去洗手!要不然就停下來...」爸爸是暴怒了,語氣非常嚴厲。弟弟略微驚恐地扭過頭來,張大了眼睛看爸爸,表情卻仍不大服氣。媽媽、二嬸嬸幾乎同時說:「不洗手我們不敢用你排的碗哦...」他這才找到下台階似的,去洗了手。
    離家三個禮拜,回來的第一天,爸爸就對弟弟大發雷霆了,這到底是證實媽媽所言不虛呢?還是爸爸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有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山上的「理想」與家裡的現實,真有天壤之別!如果,教育孩子時,能夠身體在家,而心在「山上」,情況會不會好一些?這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每一次吼罵孩子,爸爸沒有不立刻感到後悔的。對於人本教育的理念,爸媽太熟悉了,但有時還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發完脾氣,爸爸忽然想起這次受訓時,一位心理諮商名師總結的經驗:「行為異常的成年人,絕大多數的問題源自於他們的童年!」孩子的「皮」,透露的訊息可能是「被愛得不夠」或「被壓抑的太多」,現在不發洩或雖發洩而得不到良好的疏解,長大後便可能演變為恨意與狂暴,這些都是父母要百分之百負起責任的。
    爸爸願意在這裡和珣與弟弟約定,今後當爸爸對你們的什麼事情快要失去耐性時,你們可以馬上說:「你自己在聯絡簿上說過不生氣的!」等場面冷卻下來,我們再看看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89.5.29 星期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