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研究所的各種作業追著跑,為了達成「每月寫一篇心得以鍛鍊文筆」的目標,還是努力在課餘的零碎時間持續閱讀,也在閱讀完畢記憶猶新時,坐在電腦前敲著鍵盤記錄自己的感受。
這次想要分享的書是日本作家青山美智子的短篇小說集《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近三年來,青山美智子這位作家的名字屢屢傳入日本文學愛好者的耳中,她有不少作品也入圍了日本的各種文學獎項,這讓從未接觸過青山小姐作品的我感到非常好奇,因此就在學校圖書館借了青山小姐的出道作《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
劇情介紹
由十二種顏色、十二個故事串起東京與雪梨兩座城市,每個小小的溫暖舉動帶來一連串的變化和奇蹟,溫暖了無數個心靈,也拯救了好幾條性命。
《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始於一間隱身於住宅區中的安靜咖啡廳「大理石咖啡店」。在第一篇故事,也就是代表咖啡色的〈星期四的可可亞〉中,年輕的咖啡店店員阿航暗戀著每週四都會來店裡、總是點一杯熱可可的「可可亞小姐」,看著喜歡的她一邊啜飲著熱可可,一邊手寫著要寄到國外的英文信。本以為只能在每星期四為喜歡的人送上一杯熱可可,與她的距離卻在某一天因為打翻熱可可而突然縮短。
當阿航與可可亞小姐的故事畫下休止符後,後續的十一個篇章也染上了不同的色彩,從三原色的紅綠藍到黑與白,有時也以粉色、紫色、黃色、橘色、土耳其藍點綴,時而漫步於東京,時而置身於另個半球的雪梨,諸如煎蛋捲、卸掉的指甲油、含有綠色色彩的畫作、航空信等等,無數平凡無奇卻又色彩鮮明的事物帶來了奇蹟和勇氣,也為讀者帶來了微溫的暖意。
心得感想
讀完了這本《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內心遠比開始閱讀前所預期地還要觸動,甚至從中獲得了不少療癒、勇氣和力量。這種久違的感覺也不禁使我反思,這類作品似乎與自己一直以來的閱讀/觀影偏好有些許落差。
由於我時常在故事中追求「角色內心的成長」、「人性的衝突與黑暗」、「淡淡的心碎感」等等,我最喜歡的作品類型大多是青春成長小說(特別是英文中所謂的Coming of Age作品)、反烏托邦世界觀、懸疑推理作品等等,儘管我偶而也會讀一些輕鬆日常的「療癒系」小說,這類書籍其實一直都不是我選書時的首選。因此對我來說,閱讀這本偏向輕鬆日常的《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算是難得換換口味,也是在繁忙高壓的研究所生活中讓自己轉換一下心情。
心理描寫與風景一體化
談到《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這本書不僅僅是所謂的「療癒」、「輕鬆與日常」,作者青山小姐將人物的心理描寫與風景交織,這種「心理描寫與風景一體化」的描繪方式使讀者只需閱讀短短幾行字句,就能輕易地將自己投射至書中角色的情境中,也能對角色心中的挫折、不安、歡欣、釋然感同身受。
閱讀本書時,我彷彿可以看見年輕沉穩卻暗戀著客人的店員阿航,他看著「可可亞小姐」那小心翼翼卻溫柔的眼神;站在朝美的廚房中,目睹一位事業有成,卻不擅於家事育兒的媽媽,她煎蛋捲時手忙腳亂的模樣;與喜歡畫各種綠色的畫家一起坐在雪梨的皇家植物園,從旁感受她與「綠色」的親密接觸;我也見證了敦子是如何在朋友葛瑞絲的幫助下,實現了成為譯者的夢想,並且找到了終生的幸福;而從小纏綿病榻的瑪莉更是鼓起勇氣戰勝病魔,得以前往大洋彼岸實現與朋友的約定。每個角色都是平凡的小人物,處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階段時,他們也各自抱有煩惱,看著跨越不了的障礙橫亙在眼前,但是生命中每一段相遇與緣分帶來新的轉機,不論那是萍水相逢的短暫緣分,還是長年累積下來的深厚情誼,他們不知不覺地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與自己隱隱有著聯繫的親友及陌生人。
人與人之間隱約的連繫,於東京,於雪梨
因此若是選出代表本書的關鍵字,日文的「つながり」、中文的「連繫」可以說是構成本書的核心關鍵字。人類本就是群居的動物,在生活中需要與他人產生各式的連繫,對重視群體多於個人的日本社會更是如此,「つながり」(中文意思:「連繫」)與「きずな」(日文漢字為「絆」,中文意思:「情誼」、「羈絆」)可說是日式精神的醍醐味之一。
《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這本短篇集中,當一篇故事結束後,下一篇故事的主人翁往往是前一篇中登場過的角色,故事的轉換伴隨著人物視角的變化,當一篇故事中出現了多於兩個以上的新人物,我也時常沉浸在現在的故事中,一邊暗自思索著「下一篇的主角會是誰呢,會是A還是B呢」,我認為這種猜測和小小的懸疑感帶給讀者更多的趣味,也在自己的閱讀推進到下一篇故事時產生了更多微小的驚喜感。
當新的篇章開始,作者緩緩以不同的視角道來新的人生故事,一方面收回了原有的一些伏筆,補足了先前故事的完整性,卻也將故事及人與人之間隱約的連繫無限地延伸至遠方。也許在這些故事中,這樣的延伸是有盡頭的,但這本書使我感受到,「作者所創造出的延伸和連繫是無限的,這些連繫所帶來的感受也是如此」。無論這種感受能留在自己心中多久,我相信在青山美智子所打造出的小宇宙中(例如本書的續集《月曜日的抹茶咖啡店》),這些人的故事還會繼續延伸下去,觸及到許多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觸動很多讀者的心靈,因此讀完本書後,我深切體會到「繋がり」所帶來的溫暖和力量。
靈活運用顏色與物品
除了上述的「心理描寫與風景」、「人與人之間的連繫」,《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的十二篇故事也有各自所代表的顏色,每一篇故事中不只有著日常生活的片刻和回憶,更有象徵著不同人生故事或是帶來改變的「重要物品」,這些物品放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許是隨處可見、不值一提的東西,但對身處在東京和雪梨兩地的這些人物來說,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力量。
如同第三篇故事中卸掉指甲油的粉色指甲意外改變了幼稚園的孩子、第四篇故事中藍色內褲為理沙帶來走入婚姻的勇氣、第八篇故事中橘色為雷夫帶回喜歡的人,有情人終成眷屬,五彩斑斕的色彩渲染出色調不同的故事,令自己煩惱的現在得以延續下去,連接到未知但充滿希望的未來。因此我認為,青山小姐在創作這些短篇時,她如何運用色彩和物品為故事增添色彩和感性,這也是十分有趣且值得觀察的一點。
日文原文與中文互相對照的小小雜感
除了對本書的心得感想,由於我也在日本的bookwalker上購買了這本書的原文電子書,這邊也想簡單分享一下我讀了日文原文後的心得。由於日文版我才讀完第一篇故事〈星期四的可可亞〉(篇名原文:木曜日のココア),因此以下將以第一篇故事為主,並以一位日語學習者的角度來簡單分享我的閱讀雜感。
有趣的比喻
在第一篇故事中,儘管日文原文只有短短五頁,但我發現作者青山小姐的用詞表現其實滿有趣的。像是當阿航的手與可可亞小姐的手碰在一起時,作者描寫阿航緊張的心情時是這麼描寫的:
「我的心臟跳得像魚一樣。」(中文譯本 P. 17)
日文原文則是:
「今度は魚みたいに心臓が跳ねた。」(日文文庫本 P. 11)
一般中文裡在描寫緊張的心情時,大多會用「小鹿亂撞」、「心臟快跳出來」等等來形容,但是心臟跳得「像魚一樣」的這種表現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我一開始閱讀中文版時,其實對這個比喻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看著看著就直接看過去了,直到我開始閱讀日文原文版時,才發現原來第一篇故事中有這樣有趣的描寫。
如果一個人的心臟跳得像魚一樣,那究竟是多緊張呢?
心臟上下起伏的程度又有多強烈呢?
我一邊想像著魚從家養水缸中跳出的畫面,想像跳起時那個飛躍的弧度,腦中卻也浮現出剛從海中被捕撈起的漁獲在船上活跳跳、不停擺動的模樣,書中的「我的心臟跳得像魚一樣。」究竟是哪一種呢?青山小姐並沒有明說,我想這種事情也沒有標準答案,全看讀者在讀到這類字句時感受到了什麼,也許對某些讀者來說,這類比喻可能也根本不算什麼。
但我想「魚跳起來脫離了水,或是魚脫離了水而上下擺動地跳,對魚來說是生死攸關的重要事情」,想必對只敢默默守候可可亞小姐的阿航來說,偶然得以靠近並接觸到喜歡的人,這樣的時刻對於自己的這份暗戀來說也是如生死般重要,因此這個比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提醒我在接著閱讀後續的篇章時,要多留意青山小姐使用到的譬喻和寫作手法。
翻譯的奧妙––中文與日文原文的小小差異
此外,讀完中文版後再翻閱日文版時,也能感受到中日兩種語言的小小差異,像是當阿航看著可可亞小姐寫信、看信時露出微笑的模樣,他覺得可可亞小姐一定很重視與她通信的這個人,甚至這個人有可能是可可亞小姐遠在異國的戀人,看著暗戀的人有這樣子的表情,他不禁感到忌妒。
書中是這樣描寫阿航的心理的:
「忍不住菀爾的同時,輕微的忌妒也出現在心中。」(中文譯本 P. 8)
日文原文則是如下:
「ほほえましさと軽い嫉妬が心の中で手を取り合う。」(日文文庫本 P. 9)
根據我自己的理解,日文的原文直譯的話,應該比較接近「令人微笑的心情與輕微的忌妒心在心中互相拉扯」,但中文的翻法改變了原文的結構和表現方式,變成「忍不住感到莞爾想微笑的同時,心中也出現了輕微的忌妒」這類的表現,這使我感受到翻譯真的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用字遣詞的運用也有很多的變化空間。
生活化的描寫
身為一位日語學習者(在以日文閱讀小說方面也還是初學者),我認為讀這本書的其中一個優點是可以從中學到非常多與日常物品有關的單字,也學到很多生活化的描寫,不論是景物還是角色的心理變化,青山小姐的用字遣詞雖然不是最簡單的,但也不困難,更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她獨有的顏色風格,而且在短短的幾行字中,人物的形象就已躍然紙上,我認為這對於想要加強自己文筆的人,甚至對於那些希望自己未來能用日文寫作的人來說,青山小姐的短篇故事還滿值得閱讀並從中學習的。
儘管用中文和日文閱讀時的感受會完全不同,像我自己因為日文還是修練不到家,讀原文時也會礙於日文程度和理解能力而較為卡頓,腦海中的感受和想像也未能像用母語閱讀時那麼精采紛呈,但我認為無論是從欣賞文學和故事的角度,亦或是從外語學習的角度而言,青山美智子的這本《木曜日適合來杯可可亞》(「木曜日にはココアを」)都滿值得一讀,這也是一本適合在繁忙到喘不過氣的生活中,讓自己放鬆下來、休息片刻的輕鬆好書。
購買連結
中文版
日文版
全文亦發布於巴哈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