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的生母換過人,你知道嗎?

楊過的生母換過人,你知道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身在台灣的大多數讀者,應該是沒見過,1959年5月20日在《明報》創刊號開始連載的初代〈神鵰俠侶〉,最原始的版本是什麼樣子?


畢竟台灣人讀的絕大部份是遠流出版社的版本,那是1980年時,金庸先生將之前1950年代起,在報紙上連載的小說,花了七、八年功夫,重新修訂之後再出書的版本。


在這個修訂版本中,有一個人完全消失了,就是楊過原本的生母,名叫秦南琴,她佔有的情節原本是不少,在《射鵰英雄傳》中,和郭靖、楊康、黃蓉、穆念慈這幾個〈射鵰〉男女主角們,有重要的互動,戲份佔很大。


然而金庸為什麼在修訂版中,用了很大的氣力,去消滅這個人物存在過的痕跡,甚至不惜刪去很多精彩的環節?

AI畫的古裝少女

AI畫的古裝少女


有人表示,因為楊康強佔秦南琴的那一部份太「污」了!金庸後來為了自己流傳後世的形象,就把這個人完全的刪掉了。


但老安不太認同,楊康強佔秦南琴的那一部份太「污」,那甄志丙強佔小龍女就不「污」了嗎?


老安覺得刪除秦南琴更多地目的,可能是防止後來的讀者,通過秦南琴的形象,看出楊過對小龍女的感情,有戀母情結在作祟!這樣會嚴重破壞楊過一往深情的人物設定形象。



#捕蛇女等於小龍女?



在〈射鵰英雄傳〉中出場的秦南琴,是一個和爺爺幽居深山中的捕蛇女,因此楊過一身捕蛇控蛇的本領便是得到生母真傳。

有些地方的文化中,將蛇稱為「小龍」,秦南琴是捕蛇女,那是否也可以稱為小龍女?


分析秦南琴與小龍女形象相通之處:


都有「清冷孤寂之美」


郭靖第一次見到秦南琴的描寫:

「郭靖回頭,見南琴披散頭髮,站在月光之下。只是這少女膚色極白,想是自幼生在山畔密林之中難見陽光之故,這時給月光一映,更增一種飄渺之氣。」


小龍女初登場的描寫:

「只見一個白衣女郎緩緩的從廳外長廊上走過,淡淡陽光照在她蒼白的臉上,清清冷冷,陽光似乎也變成了月光。但見她臉色蒼白,若有病容,小龍女此時已過二十歲,只因她自小在古墓中生長,不見陽光。她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


(至於秦南琴、小龍女不曬太陽會不會骨質疏鬆?金老先生會說:喟,不要抬槓。)





都是自幼居在荒僻之地,不通人情世故,不喜熱鬧偏愛冷清之人:


連載版中,黃蓉最後邀請秦南琴和他們一起回桃花島,南琴搖頭道:「我要回爺爺的樹林子去。」

黃蓉道:「那你一個人冷冷清清的,有什麼好?」

南琴道:「我生來是一個人冷冷清清的命。」


(這若將「爺爺的樹林子」改為「古墓」,活脫脫就是小龍女會說的台詞。)

人生的悲劇幾乎一致:


秦南琴和小龍女的感情之路都遭遇了不幸,她們都被自己不喜歡的人佔有了。

秦南琴認識了郭靖,對他深有好感,但郭靖只愛黃蓉,秦南琴見到兩人之間的互動後自知無望,並沒有向郭靖說出自己心意。之後,郭靖黃蓉大鬧鐵掌幫,惹事的兩人逃走了,但秦南琴卻被鐵掌幫抓走,轉送給了楊康,楊康欺辱了她,最後讓她懷孕生下楊過。


(小龍女則是失身於甄志炳)



刪掉了秦南琴,〈神鵰〉許多說不通的環節!


金老爺子將楊過生母由秦南琴硬改為穆念慈之後,神鵰的故事中就多了很多說不通的環節,例如:


一、楊過的生母為什麼從來不提楊康的事?


穆念慈對楊康是真愛,而秦南琴是被強迫的,所以秦南琴不想提這個男人是合理的,但是把楊過生母改成穆念慈這個愛著楊康的人之後,就不合理了。


二、靖蓉二人為什麼在楊康死後十幾年都對楊過母子不聞不問?


穆念慈是楊鐵心臨終之前託付郭靖要照顧的人,和黃蓉感情也十分深厚,如果楊過生母是穆念慈,靖蓉二人十幾年都對楊過母子不聞不問,不合理。


而秦南琴則和他們沒有那麼多情義的糾葛,(甚至黃蓉會不會怕郭靖太常接近這位命運坎坷的情敵?而故意疏遠?!)。所以二人不再過問楊過生母之事就合理多了。


三、楊過為什麼不害怕毒蛇?


連載版中:由於秦南琴是捕蛇女,楊過兩歲就能獨自捏死毒蛇,對毒蛇並無畏懼之心,情節很合理。
而修訂版在刪除了捕蛇女母親秦南琴之後,楊過為什麼能控制蛇的情節,就變得無師自通,有些突兀。


四、為什麼楊過被歐陽鋒一眼就看中認為義子?


連載版中,歐陽鋒看到楊過有控蛇的本領,而且也頗像歐陽克年少風流的模樣,才想認為義子。連李莫愁起先都以為楊過會控蛇,是白駝山歐陽家的人。


修訂版裡則將楊過初登場形象,改成言語輕佻的小叫花。歐陽鋒會覺得這個孩子,像自己那個翩翩白衣,行止風流的兒子嗎?只能歸咎於他真的瘋了。

~~~


對比前面的敘述來看,秦南琴和小龍女有很多相似之處。少年時期的楊過遇見了一個和他童年母親很像的小龍女,這自然讓他感到非常親近,但是他對她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是真正的愛情還是別的什麼呢?


每天一段一段看連載和全本完成看書是不一樣的閱讀體驗。看連載之時,讀者大部份的心情都卡在「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期盼上,不太會做全盤的思考。


但成了一册一册的書本,那就多了許多仔細推敲的時間。當原本散在每一天報紙上的文稿,集合起來成冊閱讀的時候,原本在〈神雕〉後期已被捧成情聖的楊過,如果有心深層解析之後,發現情聖原來只是戀母情節發作!那楊過情聖的人設就崩壞了。


1970年代,金庸的地位,已和1950年代大不相同,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報社記者、電影編劇,成為了報社老闆、新派武俠小說大文豪。如果不出意外,自己的作品未來將有超越四大古典小說的地位。



因此老安猜想,為了自己著作的未來歷史定位,金庸先生才決定大幅刪改了和秦南琴有關的情節,將楊過的感情世界修正到更可歌可泣的地步。


所以結論:為了楊過的情聖形象,只能再換一個媽!

avatar-img
老安的雜文
187會員
481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老安的雜文 的其他內容
老安這三、四年來,用手機看了上百部的網路小說,其中大部份是穿越小說,但深深的感覺到~~ 主角都穿越到古代了,為什麼遣辭用字滿滿的現代大陸用語? 尤其剛開始看的時候,對於這些大陸用語完全不懂,幸好看久了,大概能猜一下在台灣的相對用詞是什麼,然後在看小說的時候代入自己的想法,試想自己是作者,該如何用
閩南語有句俗話:「熟識的騙厝內」,說明生活中被親朋好友坑害,在生活中這種事還真不少,已經成了諺語了! 拿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來說,在老婆黃蓉、瞎子師父柯鎮惡都逼著郭靖把楊過趕出桃花島之時,郭靖只能帶侄兒楊過出門去找寄宿學校,郭大俠沒有多想,就帶了楊過直接找上了他熟人最多的「全真派」。
《知否》原著中,京城有兩次大亂,第一次是「申辰之亂」,竟是齊衡第一次成親造成了少女榮飛燕之死,產生的「蝴蝶效應」! (榮飛燕在原著小說是榮妃的姪女,電視劇則改為榮妃之妹,此文以原著為主)
老安這三、四年來,用手機看了上百部的網路小說,其中大部份是穿越小說,但深深的感覺到~~ 主角都穿越到古代了,為什麼遣辭用字滿滿的現代大陸用語? 尤其剛開始看的時候,對於這些大陸用語完全不懂,幸好看久了,大概能猜一下在台灣的相對用詞是什麼,然後在看小說的時候代入自己的想法,試想自己是作者,該如何用
閩南語有句俗話:「熟識的騙厝內」,說明生活中被親朋好友坑害,在生活中這種事還真不少,已經成了諺語了! 拿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來說,在老婆黃蓉、瞎子師父柯鎮惡都逼著郭靖把楊過趕出桃花島之時,郭靖只能帶侄兒楊過出門去找寄宿學校,郭大俠沒有多想,就帶了楊過直接找上了他熟人最多的「全真派」。
《知否》原著中,京城有兩次大亂,第一次是「申辰之亂」,竟是齊衡第一次成親造成了少女榮飛燕之死,產生的「蝴蝶效應」! (榮飛燕在原著小說是榮妃的姪女,電視劇則改為榮妃之妹,此文以原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