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戰爭史上,許多策略被使用,之後又因為各種原因消失,並在被遺忘後又重新出現。例如埃及在二十王朝的時候為了對抗海上民族,曾經在亞非洲交界設置了一些類似馬其諾防線這樣的密集陸上軍事設施,儘管成功的抵禦了海上民族對埃及的深入,但也消耗掉了埃及積累的財富,並使當時的埃及帝國轉向衰弱。

陸上密集防禦在這個時代的存在

衛星照片的分析下,已經確定俄羅斯現在正在大規模的在烏克蘭境內的佔領區中建設大量的防禦,試圖擋下烏克蘭的反攻,除了側面印證俄國已放棄顛覆烏克蘭政府的目標外,也能夠看見為了政權的面子,俄羅斯已經陷入了不能脫離的戰爭泥沼中。我的看法是直到2026年前,烏克蘭都不可能停止反攻與俄羅斯簽訂割讓領土的協議,也因此大量在平原區域建設這類高價低效的防禦線成為了俄羅斯為了面子不得不做的選擇。

當然,相較於真正的馬其諾防線,俄羅斯現在在烏克蘭佔領區蓋的只是倉皇建造的陸上障礙物,而非真正的碉堡

當然,相較於真正的馬其諾防線,俄羅斯現在在烏克蘭佔領區蓋的只是倉皇建造的陸上障礙物,而非真正的碉堡

這種防禦模式基本上是起源於一戰時代的壕溝與散兵坑,本質上是節省人力的措施,但是光是維持戰線不崩本身也要消耗一定數量的資源甚至人力。這點可以從提格雷戰爭中看出,這是在人海戰術直接衝突的狀態下才有一定的收益。不然幾乎是向古中國的長城一樣,拿大量資源去換敵方小股攻勢的虧本保邊界,只有在守方資源遠大於攻方的前提下才有用。而俄羅斯的問題在於俄羅斯乃至於整個新軸心國的資源量並不如甚至是指數級的弱於西方勢力。

未來幾年的趨勢

綜上所述馬奇諾式的防禦,需要滿足兩個要素才能產生效益,首先這個防線需要像長城那樣堵住對方所有可能的進攻點;其次你要有足夠龐大的資源,足以抵抗對方集中於一個點的攻擊。這兩個因素導致了馬奇諾式防禦沒辦法隨隨便便哪個國家或勢力都能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卻是可能有用的,那就是在地形天險之下,守方能一舉千金的前提下,用少量資源抵擋一個點的敵軍猛攻,這樣就能靠花費甚至比攻方還要少資源的前提下構築密集防線進行不對稱作戰。

台灣岸防的象徵

台灣岸防的象徵

而這也就是中國雖然軍事資源多於台灣的前提下,仍然不進攻台灣的原因之一,而台灣直到最近也在投放消波塊,事實上直至今日台灣西海岸大多數已經是消波塊組成的人工海岸,而台灣本身的經濟數據與人民生活水準仍沒有受到巨大的壓力。而未來幾年像是台灣這樣易守難攻的地方將會不停的加強其防禦能力,並成為西方文明在東亞海岸的前線。


avatar-img
龜兔的沙龍
108會員
170內容數
本專題目的在於介紹德國歷史哲學家史賓格勒,在二十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歷史哲學體系,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了解更多看歷史的角度,並破除漢字圈對於啟蒙進步史觀的崇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龜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要援助武器,使俄羅斯能夠堅持戰線。或是保留武器能量與推遲制裁,並希望中亞的混亂不會影響入侵台灣的計畫。
盎格魯薩克遜世界的金融系統是建立在武力之上,是武力的力量使金錢得以流通,但是許多人卻倒果為因,所以才有「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這類商人能夠控制一切的神話,並因此產生了許多地緣政治的誤判。
2022年在俄羅斯閃電戰失敗,之後中國就放棄對台灣的進攻計畫,而這個節點結束之後,中國至少會有三年(2023-2025)不太可能會對台灣進行攻擊,而在這段時間趁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加強對台日美的心理戰。對台灣的進攻計畫恐怕將會在這段期間從俄國在烏克蘭初期的「精兵式閃電戰」擴大成對美日台的全面戰爭。
幾天前一顆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這齣鬧劇發展至此才以氣球在大西洋上擊落的方式落幕。當然按照邏輯跟常識來說,這個氣球應該在太平洋上面就該被擊落了,而不是在美國境內飄好幾天才被擊落。
韓國的地緣政治注定迫使其向北方擴張,不能放棄對日本的仇恨就是拿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潛在領土去換一兩塊小島,而這將會直接摧毀韓國的民族意識,因此韓國大幅轉向仇視中國已經是必然。
俄烏戰爭 俄羅斯已經陷入僵局了,對於俄羅斯來說他們最好的戰爭結果就是烏克蘭簽下停戰條約並將領土邊界固定在烏東。但是以目前情況來看要烏克蘭停戰除非烏克蘭遭受到戰略上的重大失敗,不然在這四年內要烏克蘭「接受現狀」是絕不可能的。 東亞詭局 中國發動戰正的能力相較於2017年的節點正在衰退。由於習近平錯誤的
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不要援助武器,使俄羅斯能夠堅持戰線。或是保留武器能量與推遲制裁,並希望中亞的混亂不會影響入侵台灣的計畫。
盎格魯薩克遜世界的金融系統是建立在武力之上,是武力的力量使金錢得以流通,但是許多人卻倒果為因,所以才有「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這類商人能夠控制一切的神話,並因此產生了許多地緣政治的誤判。
2022年在俄羅斯閃電戰失敗,之後中國就放棄對台灣的進攻計畫,而這個節點結束之後,中國至少會有三年(2023-2025)不太可能會對台灣進行攻擊,而在這段時間趁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加強對台日美的心理戰。對台灣的進攻計畫恐怕將會在這段期間從俄國在烏克蘭初期的「精兵式閃電戰」擴大成對美日台的全面戰爭。
幾天前一顆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這齣鬧劇發展至此才以氣球在大西洋上擊落的方式落幕。當然按照邏輯跟常識來說,這個氣球應該在太平洋上面就該被擊落了,而不是在美國境內飄好幾天才被擊落。
韓國的地緣政治注定迫使其向北方擴張,不能放棄對日本的仇恨就是拿幾十萬平方公里的潛在領土去換一兩塊小島,而這將會直接摧毀韓國的民族意識,因此韓國大幅轉向仇視中國已經是必然。
俄烏戰爭 俄羅斯已經陷入僵局了,對於俄羅斯來說他們最好的戰爭結果就是烏克蘭簽下停戰條約並將領土邊界固定在烏東。但是以目前情況來看要烏克蘭停戰除非烏克蘭遭受到戰略上的重大失敗,不然在這四年內要烏克蘭「接受現狀」是絕不可能的。 東亞詭局 中國發動戰正的能力相較於2017年的節點正在衰退。由於習近平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