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奔跑,還要思考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年5月27日,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站在台大舞台上勉勵畢業生,「奔跑吧,別緩行!」,不只為了食物而奔跑,更是為了不被當作食物而奔跑。

但,在2016年,躍遷的作者古典已提到,在未來的動盪的時代,想要成功,必須具備「邊奔跑,邊思考」的能力。
也成為我往後人生,一直在探究的人生原則與方向,分享自己幾個深刻的體會:

何謂邊奔跑?

就是不斷的去累積你專注某一個領域的能力,然而,累積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學習知識。

🔷知識並不直接等於力量

16世紀,Francis Bacon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至今都被人所傳唱,但,你是否有深刻思考過這句話?知識是否能直接成為力量?而是需要經過怎樣的過程?
若你有詳細了解,你會發現,Francis Bacon提到,知識必須經過「思考」的過程,才能成為你的力量。
於此,我再加一個註解,我認為不只思考,更需要透過實踐,只有實際直面市場,你才會知道你的知識是否還適用於這個時代。

🔷培養能有更多選擇性的能力

你的能力是否能跳脫原本業種?例如,導演是否一定要在電影業?你會發現,很多導演已經跨足到行銷公司,而且發展得非常好。
因為大家都喜歡一個好故事,而這就是導演能力的本質,剖析自己能力的本質,是否能與其他業種結合?是在動盪時代下的我們都應思考的課題。

何謂邊思考?

意指在不斷培養能力的過程中,還要邊尋找機會的浪潮,但,能夠掌握浪潮的衝浪者是少數的高手,那,還沒成為高手的我們應該如何做?

🔷沒有慧根,也要會跟

雖然我們提到,與高手作人脈連結,是一個能掌握時代浪潮的好方式
​但,這就回到一個問題,高手的時間都極具價值,他為何要浪費在你的身上?你要提供怎樣的價值來交換?
交換可分成,有價與無價,有價是指,你願意花高價去購買高手的諮詢,進而打進高手的群體,無價,則是透過社群連結,針對高手所分享的知識點寫一篇用心的分享文,可能也是開啟人脈連結的起點。
我很喜歡脫不花在「溝通的方法」一書中的一句話,求助的其中一個要件,就是你值得被幫,我們都應該要思考,要如何能變得「值得」?

🔷開啟你的正向磁場

我曾聽過一位高手的分享,甚麼是運氣?其實就是你所散發的正向磁場,俗話說: 「好東西只會跟好朋友分享」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一個不好相處的人,每天散發負面磁場,不會有人想跟你分享任何好東西,當然其中也包括成功的機會
如果你是個好相處的人,別人願意跟你分享的好資訊越多,你會比別人離成功越近
封面圖片來源: 太報

👇歡迎免費報名筆者舉辦的「2023關鍵決策讀書會」!

avatar-img
1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SK商談sho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參加了一場讀書會,書名為「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是由LinkedIn創辦人- Hoffman與Ben Casnocha共同撰寫的一本書。 此書將「以終為始」的概念作了重新的定義 「以終為始」源自於「與成功有約」 這本書,如果你查詢一下,你會發現,他是暢銷30年前的經典,試想一下,30年前的時代,
隨著四月底讀書會的完結,時光飛快,時間又來到了五月下旬,最近十分享受五月底分享會主軸-高手決斷這本書,作者講述如何以符合科學思維的方式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下分享一個我十分有感的觀念。 一切展開要先從「神筆馬良」這個故事講起
回想過往人生中,有無突破恐懼邊界的美好經驗? 腦中浮現的是2009年的「韓國實習老師之旅」,雖然之前也出國過幾次,但這次的體驗是在海外工作、舉目無親且韓文造詣只有1%,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但,有時感覺突破恐懼就像結婚一樣,不要想太多是必須的,做就對了!
2000年,人生的第一次破局 我考上了某所五專的餐飲科,那時餐飲科還未像現今一樣活躍,問我為何要考餐飲科?只是單純認為餐飲是一個餓不死的行業,畢竟有多少人在高中時代就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夢想?至少我沒有,當時就只是單純想當一個廚師過完這一生,當時我的堂哥跟我說了一句話:「廚師並不是你未來唯一的選擇」
現今是個科技爆炸的世界,商業世界的競爭廝殺,加上近年來的AI逆襲,我們都存在著許多焦慮情緒,以下筆者針對情緒的認知提供以下三個觀點來跟讀者們分享。
你是否感覺自己能專注的時間越來越短?工作越來越沒效率?感覺工作一整天,什麼重要的事都沒做?很正常,因為現今世界各大知名企業都試圖奪取你的專注力,希望你將專注從自身移往他們,以下,想跟讀者們分享一些專注力的小技巧,奪回自身的主控權。
日前,參加了一場讀書會,書名為「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是由LinkedIn創辦人- Hoffman與Ben Casnocha共同撰寫的一本書。 此書將「以終為始」的概念作了重新的定義 「以終為始」源自於「與成功有約」 這本書,如果你查詢一下,你會發現,他是暢銷30年前的經典,試想一下,30年前的時代,
隨著四月底讀書會的完結,時光飛快,時間又來到了五月下旬,最近十分享受五月底分享會主軸-高手決斷這本書,作者講述如何以符合科學思維的方式做出正確的決策,以下分享一個我十分有感的觀念。 一切展開要先從「神筆馬良」這個故事講起
回想過往人生中,有無突破恐懼邊界的美好經驗? 腦中浮現的是2009年的「韓國實習老師之旅」,雖然之前也出國過幾次,但這次的體驗是在海外工作、舉目無親且韓文造詣只有1%,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但,有時感覺突破恐懼就像結婚一樣,不要想太多是必須的,做就對了!
2000年,人生的第一次破局 我考上了某所五專的餐飲科,那時餐飲科還未像現今一樣活躍,問我為何要考餐飲科?只是單純認為餐飲是一個餓不死的行業,畢竟有多少人在高中時代就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與夢想?至少我沒有,當時就只是單純想當一個廚師過完這一生,當時我的堂哥跟我說了一句話:「廚師並不是你未來唯一的選擇」
現今是個科技爆炸的世界,商業世界的競爭廝殺,加上近年來的AI逆襲,我們都存在著許多焦慮情緒,以下筆者針對情緒的認知提供以下三個觀點來跟讀者們分享。
你是否感覺自己能專注的時間越來越短?工作越來越沒效率?感覺工作一整天,什麼重要的事都沒做?很正常,因為現今世界各大知名企業都試圖奪取你的專注力,希望你將專注從自身移往他們,以下,想跟讀者們分享一些專注力的小技巧,奪回自身的主控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使用反思來推動行動: - 「思考,不是為了找到‘我是誰’,而是為了促進行動,並歸納反饋的經驗。」這句話摘錄自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50講課程,強調思考應該用來促進行動,並從中歸納出有價值的經驗。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可以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從中找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嗎? 你認為「創意」是與生俱來,抑或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而習得? 或許你會認為「創意」只是從事特定行業的人才需要,其實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若是我們的思維可以更加彈性及多元,將可能帶領我們開創意想不到的改變,而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困境。 若要問我近期看過的哪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創意大師狄波諾一生持續提倡「創意思考是一種可養成的技能」這個觀念,70多本著作從創意思考的不同面向與方法切入。大師不只把「創意思考」做為傳授的主題,連「教」創意的手法也極富創意。《非線性創新思維》用「玩遊戲」的概念來設計本書的內容,有62個主題、規則不同的遊戲,就一個單人實作的創意思考工作坊一般。
Thumbnail
生命是浩瀚冒險 生命的旅程如同一場浩瀚的冒險,而學習則是我們在這場旅程中的指南針。永不停止學習,這是一種堅持,是對生命的熱情不息的追求。當我們展開知識的大門,我們也同時啟動了內在的力量。 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獲得。網絡如同一片無垠的海洋,蘊藏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使用反思來推動行動: - 「思考,不是為了找到‘我是誰’,而是為了促進行動,並歸納反饋的經驗。」這句話摘錄自陳海賢老師的自我轉變50講課程,強調思考應該用來促進行動,並從中歸納出有價值的經驗。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我們可以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從中找出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具有創造力的人嗎? 你認為「創意」是與生俱來,抑或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訓練而習得? 或許你會認為「創意」只是從事特定行業的人才需要,其實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若是我們的思維可以更加彈性及多元,將可能帶領我們開創意想不到的改變,而不是侷限於眼前的困境。 若要問我近期看過的哪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學習的源動能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有什麼剛性需求? ●學習的領域?為什麼選擇這些? ●學習該具備的基本心態? ●學習新知識的策略? ●有哪些閱讀技巧?可以善用那些閱讀技巧? ●因為時間有限,所以可以用哪些技巧? ●學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盲點?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創意大師狄波諾一生持續提倡「創意思考是一種可養成的技能」這個觀念,70多本著作從創意思考的不同面向與方法切入。大師不只把「創意思考」做為傳授的主題,連「教」創意的手法也極富創意。《非線性創新思維》用「玩遊戲」的概念來設計本書的內容,有62個主題、規則不同的遊戲,就一個單人實作的創意思考工作坊一般。
Thumbnail
生命是浩瀚冒險 生命的旅程如同一場浩瀚的冒險,而學習則是我們在這場旅程中的指南針。永不停止學習,這是一種堅持,是對生命的熱情不息的追求。當我們展開知識的大門,我們也同時啟動了內在的力量。 資訊爆炸的時代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容易獲得。網絡如同一片無垠的海洋,蘊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