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警報與邊界—— 讀胡遷《遠處的拉莫》

    我在那些中文字的胡同裡彷彿瞄見了一些卡夫卡的影子,在空氣裡。那裡只有最慘的人們,在故事裡面繞著圈子,小說的脈絡好像沒有邏輯,卻又不是全然沒有邏輯,以致於那些人們走過的軌跡只能蜿蜒雜亂,打了結,理不出方向。
     
    小說集從最接近現實的篇章寫起,一路往益發怪奇的噩夢般的超現實寫去。所謂的超現實指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現實。但這次試讀的時間太短,胡遷的書是沒辦法讀得太快的,或許電影也是沒有辦法再縮短的。否則很可能會覺得那世界太荒誕,或者來不及喘氣而被文字給壓碎。「男女情愛的小故事是排遣無聊的,它們無論任何維度都在安全的區域。另一種創作則充斥著危險。」這種創作必須把日常的面具和防衛給拋棄,甚至往潛意識鑽,直面自己的本我(ego)。這當然是危險的。「這半年我每休息一段時間後,就會重新嘗試不同的越渡,摧毀某種關係進入崩潰邊界。」一次次把自己給打碎,一次次把牆重新築起來,再一次次把自己再次打碎。我感覺這是胡遷在創作的時候所做的事。他的創作裡存在一個遠方,那裡有著警報以及邊界 (boundary)。那是重要的。

     

    情節本身可能是暴力的、荒謬的、諷刺的、可怖的,不過我猜想那並不是胡遷真正想說的。「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事件和事件中間那漫長的空隙,回憶與當下的留白,情節發生後深不見底的空洞,這些對我的吸引力遠大於敘述情節。」真正的畫面存在於情節與情節中間的縫隙,不是刀子砍下的瞬間,而是刀子砍下以後留下來的洞。在這些坑洞裡人們走著路,被剪掉耳朵的男人走在往醫院的路上,絕望的男孩與男人也走在往遠方拉莫的路上。《大象席地而坐》的人們也走在往滿洲里的路上。
     
    我走在胡遷的文字路上,得走得很慢。
     



    【作品介紹】
     
    「我們無法觸碰,亦不可調和。」
    一個缺席的人,一系列危險的創作
    《大象席地而坐》導演
    胡遷離世前最後30日定稿小說集
     
    《遠處的拉莫》是胡遷離世前留下的文學作品結集,收錄其自2017年6至10月的一系列「危險的創作」,包含中篇小說〈遠處的拉莫〉,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短篇小說〈海鷗〉,以及他在生命最後一個月裡完成卻還未及排演的戲劇劇本〈抵達〉等。胡遷這些遊走在崩潰邊緣、以赤身赤誠地灼燒自我所完成的創作,灰暗、絕望、凝重、荒暴,包容了他對文學這件事最虔敬、赤裸的剖白,更包容了對我們所處時代強烈的反思和質疑。
     他彷彿並沒有離開,只是率先抵達。所有痛苦都化為靜默在永恆裡的一線光亮,如他筆下的拉莫,召喚著茫茫人生荒野裡我們每一次的跋涉和遠行。
     
    【作者介紹】
    胡遷(1988-2017)
    本名胡波,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臺灣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得主。
    其電影導演處女作《大象席地而坐》,獲得2018年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提名,及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論壇及新電影論壇最佳影片,並獲得2018年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改編劇本獎、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