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藍光防曬新成分-TriAsorB

抗藍光防曬新成分-TriAsorB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有關防曬成分這議題,今年最特別的不只是防禦超長波紫外線A光的概念,而是已經延伸到單一成分具有多重波段防護的實現,尤其是藍光(HEV)這部分。關於抗藍光的想法在幾年前就有廠商推出相關宣稱的產品,但由於絕大多數並沒有相關研究資料佐證,實際效果也就很難確認。

2019年歐盟在化妝品管理法規,通過了第一個具有明確防藍光效能的防曬成分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也稱為TriAsorB,限5%以下使用),市場就對這成分有很大的好奇心。由於這是Pierre Fabre集團的專利成分,在2021年雅漾的防曬產品就率先使用這成分,由於目前防曬品在台灣仍屬於特定用途化妝品,需要事前經過衛生單位審核取得許可證字號,於是一直到了今年中,雅漾才能在台灣市場上市兩款含這新型防曬成分的防曬品,在包裝上的防曬係數旁會標示「HEV BLUE LIGHT」作為說明。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 (TriAsorB)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 (TriAsorB)

HEV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HEV全名是(High-energy visible light)也就是高能可見光,可見光的波段大致上落在400~700奈米間,其中藍光的波段是400~500奈米間,但由於400~450奈米間的藍光能量較強,對於細胞的生理影響較明顯,所以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抗藍光」或是「抗HEV」的宣稱,多數就是指具有防護400~450奈米間可見藍光的能力。

HEV會造成皮膚什麼影響呢?

由於HEV的波段接近UVA,所以在「過強、過久與過度」的曝曬狀況下,會造成皮膚變黑、誘發黑斑(尤其是肝斑)、真皮老化、產生過多自由基甚至造成基因或細胞損傷。所以就皮膚光生理學角度來看,在環境中,如果有機會長期接觸到高強度HEV的話,適當的防護是有其意義的。


環境中高強度的HEV從何而來?

在生活環境中最強的HEV主要是從陽光而來,所以需要長時間曝曬在大太陽下,加上紫外線指數(UVI)又偏高的話,這時候就是最適合防藍光的情境。近年來大家熱烈討論,由3C產品所產生的人為藍光來源,像是燈具、螢幕、手機、平板或是電視,其HEV強度是低於陽光的百倍到千倍以上,所以先做好眼睛的防護會比較重要,對皮膚來說,造成的影響則是遠遠弱於陽光。

raw-image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的特性是?

這新成分的商品名稱是TRIASORB™,是歐盟第一個審核通過具有防藍光能力的抗紫外線成分。這成分具有吸收UVA、UVB以及HEV的能力,而且還具有反射HEV波段甚至是其他可見光波段的能力,所以算是相當多功能的防曬成分。這新成分為非奈米成分,且具有高度光穩定性,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油,在配方中呈現帶黃色懸浮微小顆粒型態的有機濾劑。經皮穿透性很低,安全邊際值(Margin of Safety (MoS))高,也具有對海洋生物友善的特性。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AsorB organic filter adapted from Bacqueville et al. (2021).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AsorB organic filter adapted from Bacqueville et al. (2021).


目前針對防曬品的防藍光檢測有哪些?

這部分雖然還沒有ISO或US FDA標準,但依照現有資料來看應該會採用體外測試的方式來驗證,類似先前臨界波長的作法。原本紫外線的臨界波長檢測是介於290~400奈米的波段,稱為UV-Cw;依照原本的方式將光源廣度向後延伸到藍光波段(290~500奈米),就稱為BL-Cw;延伸到整個可見光波段,就稱為Vis-Cw。此外在整個偏藍光(380~500奈米)波段內的光線阻隔率(%BL),也可以當作參考依據。於是目前可以參考的標準是:

  • BL-Cw大於385奈米(非UV-Cw數值,因為只有測量紫外線波段數值會較低)。
  • 偏藍光波段光線阻隔率大於30%。

符合的話,產品就可以具有防藍光的宣稱。


那些朋友們較建議選擇具防藍光的防曬品?

  1. 長時間需要在戶外曝曬太陽的人
  2. 具有肝斑體質或明顯肝斑的人
  3. 本身有光敏感皮膚疾病的人
  4. 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需要避光的人
  5. 需要長時間在戶外運動或活動的人
  6. 在進行皮膚抗老治療想增強防曬保養的人
  7. 在進行雷射斑點治療想要降低反黑發生率
raw-image

防曬成分從UVB防到UVA,從短波UVA(UVA II)防到長波UVA(UVA I),從極長波UVA(波長380~400奈米)防到HEV(波長400~450奈米),對於光生理學的了解越多,對於光線的防護廣度也變得越寬。但在所有防曬措施中,最需要先做好的還是防避與遮蔽,之後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適當的防曬品,就可以達到最適切的防護力。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光線對於皮膚的影響是如此,對於人類的影響也是如此。

avatar-img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學院
27.3K會員
301內容數
在「邱品齊醫師的幸福美肌學院」付費訂閱專題中,我將持續發表有關肌膚養護、疾病治療、化妝保養品評測、新聞剖析以及熱門話題等精彩文章。加入專題訂閱會員,不僅可暢讀所有付費限定文章,更可享加購付費提問諮詢等,各種額外福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醫美市場大家常會發現這時候流行這種、那時候流行那種的狀況。產品剛上市的時候都被吹捧的很神奇,好像原本難治的問題只要靠這種處理就會好。
我想很多民眾都已經知道,乾癬、白斑與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才行。現在很多人也已經理解痘痘、肝斑(黃褐斑)、脂漏性皮膚炎與慢性蕁麻疹,也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調理體質(膚質)才行。但我發現,這幾年大家雖然對於玫瑰斑已經越來越熟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玫瑰斑也是皮膚慢性病。
有時候在搜尋資訊的時候,常會看到內容中提到某某成分因為具有「光敏感」特性所以不建議在白天使用,但仔細探查以後才發現,文章中所指的「光敏感」跟皮膚科學中的「光敏感」其實有著不小的差異,一旦理解錯誤常會造成更大的誤解與迷思。
在醫美市場大家常會發現這時候流行這種、那時候流行那種的狀況。產品剛上市的時候都被吹捧的很神奇,好像原本難治的問題只要靠這種處理就會好。
我想很多民眾都已經知道,乾癬、白斑與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才行。現在很多人也已經理解痘痘、肝斑(黃褐斑)、脂漏性皮膚炎與慢性蕁麻疹,也屬於皮膚慢性病,需要長期調理體質(膚質)才行。但我發現,這幾年大家雖然對於玫瑰斑已經越來越熟悉,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玫瑰斑也是皮膚慢性病。
有時候在搜尋資訊的時候,常會看到內容中提到某某成分因為具有「光敏感」特性所以不建議在白天使用,但仔細探查以後才發現,文章中所指的「光敏感」跟皮膚科學中的「光敏感」其實有著不小的差異,一旦理解錯誤常會造成更大的誤解與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