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防曬成分這議題,今年最特別的不只是防禦超長波紫外線A光的概念,而是已經延伸到單一成分具有多重波段防護的實現,尤其是藍光(HEV)這部分。關於抗藍光的想法在幾年前就有廠商推出相關宣稱的產品,但由於絕大多數並沒有相關研究資料佐證,實際效果也就很難確認。
2019年歐盟在化妝品管理法規,通過了第一個具有明確防藍光效能的防曬成分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也稱為TriAsorB,限5%以下使用),市場就對這成分有很大的好奇心。由於這是
Pierre Fabre集團的專利成分,在2021年雅漾的防曬產品就率先使用這成分,由於目前防曬品在台灣仍屬於
特定用途化妝品,需要事前經過衛生單位審核取得許可證字號,於是一直到了今年中,雅漾才能在台灣市場上市兩款含這新型防曬成分的防曬品,在包裝上的防曬係數旁會標示
「HEV BLUE LIGHT」作為說明。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 (TriAsorB)
HEV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HEV全名是(High-energy visible light)也就是高能可見光,可見光的波段大致上落在400~700奈米間,其中藍光的波段是400~500奈米間,但由於400~450奈米間的藍光能量較強,對於細胞的生理影響較明顯,所以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抗藍光」或是「抗HEV」的宣稱,多數就是指具有防護400~450奈米間可見藍光的能力。
HEV會造成皮膚什麼影響呢?
由於HEV的波段接近UVA,所以在「過強、過久與過度」的曝曬狀況下,會造成皮膚變黑、誘發黑斑(尤其是肝斑)、真皮老化、產生過多自由基甚至造成基因或細胞損傷。所以就皮膚光生理學角度來看,在環境中,如果有機會長期接觸到高強度HEV的話,適當的防護是有其意義的。
環境中高強度的HEV從何而來?
在生活環境中最強的HEV主要是從陽光而來,所以需要長時間曝曬在大太陽下,加上紫外線指數(UVI)又偏高的話,這時候就是最適合防藍光的情境。近年來大家熱烈討論,由3C產品所產生的人為藍光來源,像是燈具、螢幕、手機、平板或是電視,其HEV強度是低於陽光的百倍到千倍以上,所以先做好眼睛的防護會比較重要,對皮膚來說,造成的影響則是遠遠弱於陽光。
Phenylene Bis-Diphenyltriazine的特性是?
這新成分的商品名稱是TRIASORB™,是歐盟第一個審核通過具有防藍光能力的抗紫外線成分。這成分具有吸收UVA、UVB以及HEV的能力,而且還具有反射HEV波段甚至是其他可見光波段的能力,所以算是相當多功能的防曬成分。這新成分為非奈米成分,且具有高度光穩定性,不溶於水也不溶於油,在配方中呈現帶黃色懸浮微小顆粒型態的有機濾劑。經皮穿透性很低,安全邊際值(Margin of Safety (MoS))高,也具有對海洋生物友善的特性。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riAsorB organic filter adapted from Bacqueville et al. (2021).
目前針對防曬品的防藍光檢測有哪些?
這部分雖然還沒有ISO或US FDA標準,但依照現有資料來看應該會採用體外測試的方式來驗證,類似先前臨界波長的作法。原本紫外線的臨界波長檢測是介於290~400奈米的波段,稱為UV-Cw;依照原本的方式將光源廣度向後延伸到藍光波段(290~500奈米),就稱為BL-Cw;延伸到整個可見光波段,就稱為Vis-Cw。此外在整個偏藍光(380~500奈米)波段內的光線阻隔率(%BL),也可以當作參考依據。於是目前可以參考的標準是:
- BL-Cw大於385奈米(非UV-Cw數值,因為只有測量紫外線波段數值會較低)。
- 偏藍光波段光線阻隔率大於30%。
符合的話,產品就可以具有防藍光的宣稱。
那些朋友們較建議選擇具防藍光的防曬品?
- 長時間需要在戶外曝曬太陽的人
- 具有肝斑體質或明顯肝斑的人
- 本身有光敏感皮膚疾病的人
- 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需要避光的人
- 需要長時間在戶外運動或活動的人
- 在進行皮膚抗老治療想增強防曬保養的人
- 在進行雷射斑點治療想要降低反黑發生率
防曬成分從UVB防到UVA,從短波UVA(UVA II)防到長波UVA(UVA I),從極長波UVA(波長380~400奈米)防到HEV(波長400~450奈米),對於光生理學的了解越多,對於光線的防護廣度也變得越寬。但在所有防曬措施中,最需要先做好的還是防避與遮蔽,之後再依照自身需求選擇適當的防曬品,就可以達到最適切的防護力。然而凡事過猶不及,光線對於皮膚的影響是如此,對於人類的影響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