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還我們黃金」:巴西殖民地財富的命運(下)

答案揭曉:那就是英國。
自十八世紀起,英國就和葡萄牙締結有利的通商條約。最有名的是170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Guerra da Sucessão Espanhola) 期間簽署的《梅修因條約》(Tratado de Methuen)。這個不平等條約帶給葡萄牙最大的惡果是,本來工業基礎就薄弱的葡萄牙,從此失去工業化的機會,變成一直要使用從巴西開採的黃金,向英國購買日常必需品及奢侈品。前面提到的歷史學家Virgílio Noya Pinto因此說道:「我們可以承認,英國人只透過合法的貿易,就吸收了大約60%的巴西黃金。」
1703年葡萄牙和英國簽署的《梅修因條約》(Tratado de Methuen。也稱為《布與酒條約》Tratado dos Panos e Vinhos)。梅修因 (John Methuen) 是當時英國駐葡萄牙大使
另一位歷史學家Leonardo Marques解釋為何當時的英國亟需這些黃金:「不只是為了日益擴張的經濟流通需要,更是為了日漸茁壯的英格蘭銀行黃金儲備所需。」有了源源不絕持續流入的大量黃金作為儲備,英格蘭銀行就能進行信用擴張,投資英國本土的各項企業。巴西黃金在英國的經濟轉型與茁壯上,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進而成為日後英國工業革命及建立資本主義的搖籃。
英格蘭銀行
這回過頭來解釋了葡萄牙的「黃金詛咒」。正是因為《梅修因條約》所產生的「分工」機制,葡萄牙持續在巴西開採黃金,再用這些黃金向英國貿易,不但只是過手沒能留下黃金,還阻撓了葡萄牙本土的工業發展。往後葡萄牙就更加難以抵擋來自英國大量且廉價的工業產品,更加難以在本土發展工業,更加在經濟及國防上依賴英國。
十八世紀上半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至於葡屬美洲 – 巴西,直到十八世紀結束,主要都只有沿著東北部到東南部的海岸地帶發展,像是薩爾瓦多 (Salvador)、雷西菲 (Recife)、里約熱內盧 (Rio de Janeiro)等,缺乏往內陸的開發,這也解釋為何至今巴西的經濟活動也主要集中在東南部區域。
十八世紀上半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十八世紀有許多葡萄牙人移居巴西,並帶來更多黑奴採礦,這正是形塑巴西社會族群與文化組成的關鍵時期。最後,十八世紀的巴西輸出大量黃金到葡萄牙,然後主要到達英國;這個模式持續至二十世紀,巴西依然作為原物料輸出國,輸出給工業先進國家,再用更加昂貴的代價,向工業先進國家購買產品。
英格蘭銀行
~全文完~
參考影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