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重點:「買美債是為了賺價差,故偏好利率敏感度較高的長債」。
台灣股票的配股配息除了要被扣健保補充保費,當所得稅率超過20%,遇到每年5月的繳稅時股利還要計入個人所得再被刮一層皮,雖可透過借券方式避稅降低稅負成本,但向你借券的相對方也不是傻子,個人經驗是會有一定比例在配息前幾天還券,導致無法有效避掉所得稅。若無法確認持有股票後續成長的可持續性,配股就不僅是左手換右手的遊戲,而變為高摩擦成本的負和遊戲。基於這個理由與未來幾年的財務規劃,最近一直在思考目前閒置的資金要暫時停泊在哪?
就這麼剛好Fitch上週調降美國長期信用評等,導致這幾天美債沒來由的向下再跌一波!根據媒體報導,巴菲特所掌管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在7月24日買進價值10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並在7月31日再次買進了100億美元的公債,8月7日預計再購入100億美元的3個月或6個月期國庫券;還記得巴菲特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什麼嗎?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猜想在預期升息循環進入尾聲的當下,美國公債的確是個不錯的資金停泊港口。
在這些前提假設下,個人偏好是長天期美債,為什麼呢?主要是考量債券價格對利率敏感度,越是長天期則敏感度越高,換言之若美國開始降息之後,長天期預期漲幅將會比較大。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直接投資債券的投資單位是依照債券面額而定,少說要10萬美元才能敲一單,門檻就是高;債券型ETF則相對親民,並可適度執行定期定額以分散單筆投入的風險,基於投資便利性考量與稅賦成本(台灣持有TLT或VGLT的ETF會被美國預扣30%的稅),選出3個台灣發行的美債ETF作為投資組合,這邊可能有讀者會問:台灣發行的美債ETF會不會計入個人所得,答案是不會的,由於投資標的是直接持有美國公債,故相關配息都視為海外所得,且海外所得超過 670 萬元新台幣才需要繳稅。
目前台灣投資市場已有7家以上券商發行美國長債ETF,考量流動性的話其中元大美債20年(00679B)、國泰20年美債(00687B)成交量較大是首選,而群益25年美債的優勢則是到期年份更久且管理費用低,對利率調降照理來說會更敏感,且為了能夠【月月領便當錢提升安心感?】,故佐以群益25年美債(00764B)當作投資組合,以今天(2023年8月4日)的股價計算殖利率平均約有3.5%以上,已略勝房貸利率(2.06%),若再把購入ETF借券出去(借券利率約0.4%左右不等)每個月還可以再加一顆滷蛋。部位買足並設定好借券後就可以忘了它【冥冥的樂活感?】
考量美國不斷舉債且金額頗鉅,若債券利率維持高檔過久也會墊高舉債成本,因此猜想降息不過是早晚的事,最好的劇本是遇到經濟衰退以致美國啟動降息循環到一定程度,賺取價差出脫後轉入便宜的股票;次好的劇本是領取略優於房貸利率的配息;最差的劇本是美國政府倒債。
然而,雖看多長天期美債但也不要重倉買過頭,現階段美債有幾個動盪的可能性:
您覺得會發生哪一種劇本?
--
本專欄秉持不定期更新的佛系經營,初衷僅為了組識自己投資過程的想法與紀錄,故未設定任何訂閱費用,感謝讀者Chris Yu-Hsuan Sun贊助,這是筆者收到的第一筆贊助,真是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