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宴席

昨日帶孩子去知名的日系書店逛逛,真心覺得在精美的空間氛圍和低調奢華的用品之中,零落的書櫃實在沒有一間書店該有─「書的靈魂」。這就是一間附帶賣書的小型百貨公司罷了。不得不說在雙連工作的好處,就是能在午休時,到地下街的誠品享受探書的樂趣,面對出版業的衰微,每一次跟書的相遇都可能是一期一會,喜歡就買下吧,看書的時間再抓就有....

但在此仍看到一本有趣的書《古羅馬宴會與階級文化》(楓樹林出版),作者祝田是日本知名的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再一次,語言學者!)他將羅馬的宴席文化(正確地說:社交文化)整理出許多相當有趣的主題。

在這當中我也開始想著,對於宴席或筵席這個主題,作為基督徒的我們瞭解多少呢?當耶穌在婚禮當中使水成酒,以使婚宴的歡樂不中斷時(約2:1-11),我們專注的是那大能,還是基督當下所看重的宴會呢?當基督進到被排斥的稅吏家中吃逾越節的筵席時,我們真知道與罪人同桌吃飯在當時的意義有多重大嗎?當天使告知約翰趕緊記下被邀請赴羔羊筵席的人有福了(啟19:9),我們真知道那筵席所彰顯的榮耀嗎?

在政治家庭中長大,自小去過的「吃會」不少,長大的過程中是討厭這種宴席的,不懂為何要跟一群不認識的人寒暄?明明不認識也要去記對方是何方長輩?不懂為何大人們如此重視這種活動?除了攀比外,當中沒有情感的交流不是?以此來看這種處境使我對宴席一事有了特定的情緒。然而在越是長大後,也開始明白一點,宴會的主角並非自己,而是我們去赴宴的那位主人。像是參加過幾次妻子朋友的婚禮,儘管你不認識其他人,但你的重心並不需要放在自己身上,而是為了台上的新郎新娘歡喜,且仍然可以以和善待人,在這當中去觀察、去認識原本還陌生的他人。這跟時下所謂的社牛、社死無關,就是單純的把自己放得很小,因為在此你不需表現自己,而是享受主人的招待,並且為了主人友善的對待其他人。

在這當中,或多或少體驗聖經當中,筵席的意義。並非一同吃過筵,就成了朋友甚至家人;而是在筵席的吃喝當中,一同為招待宴席的主人感到欣喜,一同經歷主人的快樂。在這當中也就慢慢不分你、我,都成了主人盛情款待的客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