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3|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泛藍夢幻國 遺世人之島

    來到蘭嶼的第一印象就是藍!
    amp-img-attr 蔚藍的天空與湛藍的海洋一線連綿到無限遠處...
    令人難以想像是,一樣是藍,卻有如此多的層次。
    天空的藍由遠到近有如漸層的水彩畫,
    海洋的藍由深到淺閃閃發光,是調色盤上怎麼也調不出的色澤!
    燦爛的艷陽、棉花般的朵朵白雲、還有翠綠的原野山林,
    構築蘭嶼那份自然美麗的原始魅力!
    這顆座落在台灣東南方太平洋上的遺世珍珠,是全台第2大離島,
    除了迷人的熱帶島嶼風光之外,
    特殊的地理位置蘊育的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多樣,
    許多珍貴稀有的動植物均生長於此。
    而更特別的是世居島上的達悟族人,
    千百年來以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生活方式,
    發展出海島民族獨特而精緻的文化。

    蘭嶼達悟族,與台灣原住民同屬於「馬來波里尼西亞系」,
    大約在800年前由菲律賓的巴丹島移居到蘭嶼。
    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加上嚴苛的自然環境,
    造就出達悟族人獨樹一幟的生活文化,與台灣原住民大不相同。

    蘭嶼山勢陡峭,達悟族人選擇在坡度較緩的山坡栽種易於生長的芋頭、地瓜。
    水煮芋頭可說是達悟人的主食,
    不但容易種植,且不用擔心漁獲不佳,無食可餐。
    當然,靠海吃海的蘭嶼,豐收的魚穫通常吃不完,曬成魚乾後留著慢慢吃。
    尤其是在每年4~8月飛魚盛產的季節,
    家家戶戶在門前曬滿了飛魚乾,更是壯觀。



    至於捕漁所用船具,則是蘭嶼獨樹一格的拼板舟。
    完全取材大自然、不用任何一根鐵釘的拼板舟,
    充份顯現達悟族人的高度生活智慧!
    拼板舟約由21~27塊木材拼合而成,
    但是船隻不同部位結構所選用木材不同,
    因此光是尋找適用的木材,就得花上不少時間,
    用來做接合的則包括木釘、接榫或樹脂。
    至於船身黑紅白三色的花紋,過去在沒有油漆的年代,
    都是利用大自然的果實汁液、貝殼、紅土、鍋底黑灰等物品來調配顏料。
    雕刻的紋樣則是大自然中動、植物的表徵,
    常見的水波紋是波浪;同心圓紋是眼睛的放射狀;
    還有象徵達悟勇士的人像紋。
    船是男人身體的一部分,因此造船是相當神聖的使命,
    船隻竣工之後,會邀請整個部落的族人一同來慶賀與祈福。



    每年豐年祭的船賽,是蘭嶼部落盛事,
    除了全島六個村落族人總動員,
    往往也吸引大批觀光客和攝影愛好者的到來。

    比賽時選手們聽令指揮,依海潮和風向,同心合力擺動船漿,
    岸上族人加油聲不斷,而場外還有販售手工藝品及傳統點心的攤販,
    有如嘉年華般,蔚為全島的一大盛事。

    達悟人習慣將麻布染成黑、白、藏青色的橫紋花樣。
    男性服裝由短背心與丁字褲組成,方便下海打魚;
    女生下半身是短裙,上半身則是斜繫方布,方便哺乳育兒,
    配戴飾品則是由貝殼及椰子殼做成。



    傳統地下屋則是另一項達悟族先民生活智慧的結晶。
    在夏季高溫達40度的蘭嶼,
    地下屋能保持涼爽幾乎是存活的第一要件。
    達悟族傳統建築由主屋、高屋、涼台所組成,
    蓋於地底的地下屋可以躲過颱風、海嘯侵襲肆虐,
    房屋四周的排水系統做得相當好,再多的水灌進來也不怕。
    高於地面的高屋,則是工作室,或是客人來訪的住宿房間;
    至於架高在地面上的涼台,則是族人休息乘涼的場所。

    目前野銀部落是蘭嶼地下屋保存最完整的部落,
    遊客可以事先預約,體驗蘭嶼地下屋的住宿風情,
    不過傳統屋屋內大多是木板水泥,睡覺時再鋪床而眠,浴廁也皆在屋外。
    目前蘭嶼傳統的地下屋所剩不多,大多是老人家居住在此,
    若要造訪地下屋一探其神秘,不論拍照或參觀前,
    必須要獲得屋主的同意並遵守當地的禁忌及規矩,
    否則可能會被丟石頭警告驅離。



    如果不想冒著觸犯禁忌的危險,
    可以到東清國小的示範地下屋參觀拍照。
    在蘭嶼的學校與教堂,處處充滿著達悟族生活符號,
    隨意走來皆可沾染圖騰之美。



    從台東搭船約2個多小時抵達蘭嶼開元港時,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
    南岸的龍門港,原本是核廢料場專用碼頭,
    不過因船少水淨,堤內風浪平靜,
    有如天然的大型泳池般,是戲水絕佳選擇。
    而蘭嶼豐富的海底世界更是許多潛水同好的天堂。
    不論浮潛或深潛,澄澈光線一路穿透海水到達底層,
    海底的水草隨著水流擺動搖曳,五彩繽紛的魚兒優游其中,
    彷彿一場精彩采的海底圓舞曲。



    蘭嶼有多處冷泉,不過位置隱密而且沒有指標,
    若沒有族人引路,自行尋找要花些功夫。
    環島公路經過野銀村約半公里處,濱海的罕見冷泉正是朗島溪出口處。
    開闊的礁岩間,清澈的水不間斷的注入,黃綠中帶些淡藍色,
    在無情烈日下,一股清涼從手指尖透到身體深處,無以倫比的夏日饗宴!

    另一處冷泉,則位於漁人村前的礁石群中,從公路步行約5分鐘可以抵達。
    暗藏在群石環繞的冷泉,儘管海浪不斷拍打,卻是甘甜的淡水,
    清澈見底的冰涼,無異是消暑的最佳選擇!



    八代灣附近的青青草原,是濱海的一大片綠野。
    五六月時可見成山遍野的百合花開,枝枝面向海灣。
    步道走到盡頭,佇立在情人崖邊,吹著海風聽著浪潮,
    可與老人岩隔灣相望,並遠眺遠方的小蘭嶼。

    四周毫無屏障的青青草原,是觀賞夕陽的最佳地點。
    傍晚時分,坐在草皮上看著夕陽餘暉將天空映染成炫麗的色彩,
    吹著清涼的海風,相當詩情畫意。



    另一處觀賞夕照的最佳景點則算是椰油村的祈禱山。
    從椰油教堂後方的小徑拾上而走,約15分鐘抵達山頂。
    終點平坦的草坡上視野開闊,
    180度的將部落村景、濱海風光以及饅頭山一攬無遺。
    矗立在頂點的若大十字架,在夕陽餘暉與晚霞彩雲的映照中,蔚為美景一絕!



    要抓住台灣的第一道曙光,非到蘭嶼不可!
    清晨四五點,位居島中央、標高350公尺的氣象站,
    早已站滿搶鏡頭的攝影愛好者!
    由這裡可以眺望蘭嶼東西兩側的遠景,
    天氣好的時候,甚至還可以一眼望見屏東的鵝鸞鼻。



    核廢貯藏廠前的龍頭岩,是火山岩長期風化後的結果。
    朗島村與東清村的雙獅岩則維妙維肖的有如兩雙獅子在竊竊私語。
    又名駱駝岩的軍艦岩,無論是自空中鳥瞰或岸上遠眺,
    都酷像兩艘巡弋海上的軍艦,二次大戰時,
    美國空軍曾將此島誤認為日本艦艇而予以猛烈轟炸。

    五孔洞則為一系列的海蝕洞,
    岩壁上清楚可見海岸升起痕跡以及珊瑚化石。
    緊鄰而成的五個洞口,洞與洞之間部分可以互通,
    蘭嶼的基督會,還會在此集會講道,用上帝所創的奇景,解說上帝之道。


    蘭嶼的悠哉隨性,連動物們都有一份閒散。
    環島公路沿途可見咩咩叫的山羊群,
    或專注的在山坡吃草、或高站在海邊礁石、或罷佔廢屋屋頂大落落地曬太陽!
    村落間也時常可見黑豬群悠閒逛大街,
    在達悟人的觀念裡,豬隻是高貴的象徵,唯有富裕人家才養得起。
    而店家飼養的可愛小黑豬,則經常成為讓遊客們感到新鮮的小寵物!

    蘭嶼生態豐富而獨特,許多動植物皆是特有種。
    例如過去被大量捕捉烹煮的蘭嶼椰子蟹,
    由於數量銳減,已被列為珍貴的保育類動物。
    夜晚是進行動物觀察的最佳時刻,
    遊客可請生態嚮導帶領,碰碰運氣尋找綠蠵龜的蹤跡,
    或是探訪目前只存在於蘭嶼本島的蘭嶼角鴞,
    趁著夜色,一路模仿角鴞叫聲,循著回應尋找,
    就在探照燈的照射下,找到一隻隻停留在樹枝上的角鴞。
    入夜後的蘭嶼相當寂靜,沒有閃爍霓虹燈及城市的光害,
    滿天星海多得令人捨不得眨眼。
    蘭嶼島上夜生活重鎮則非屬「無餓不坐」不可。
    標榜豔陽黃色的外觀、傳統石砌的建構,
    加上男女主人異鄉結緣、跨越種族的愛情故事,
    為此增添許多人味趣味。
    除了五花八門的飲料之外,
    也可以品嚐風味餐,感受蘭嶼傳統食材的獨特。

    走在蘭嶼環島公路上,
    一定會遇到開著小發財車、吆喝吃冰的阿泉伯。
    總是笑臉盈盈的阿泉伯,手裡拿著用力都甩不斷的海燕窩,
    一邊講述他當兵來到蘭嶼而定居的故事。
    透明晶亮的海燕窩,搭配著濃稠的芋頭冰,果然解熱又透心涼。

    當地店面,所販售的手工藝品,
    像是拼板舟吊飾、飛魚風鈴、串珠手鍊等,
    都以蘭嶼獨特圖騰為主,相當適合當做紀念品或伴手禮。
    或是利用當地特有的紅土,捏製而成的傳統達悟人像泥偶,
    雖然看似粗糙,卻可十足表現當地特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