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023-01-12 異鄉人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多年前的異鄉人書腰寫這句話,朋友還說太過了。這幾天看見那位朋友的發文又看到這句話,想想目前我的處境還真的是這樣子。深深喜歡這間咖啡店的你們可能比較少了解到這些:我成為惡魔的商品,而他們正在販售仇恨。

    這幾年的思想變化從慢慢的閱讀追憶似水年華、存在與虛無、意志與表現的世界、第二性、接續著憂鬱的熱帶和書寫與差異,伴隨著音樂、文學的發展重新檢視哲學對於歐洲世界的影響。會這樣讀書的原因只是希望不要去思考書以外的生活,縱使有著位已經陪伴我八年的女朋友,但是還是偶爾會陷入對人性的恐懼。

    看完這些書並沒有讓我的生活更快樂,但是在不快樂的過程裡頭慢慢的能夠去解析憂愁的源頭,是我的情緒還是他們賦予我的痛苦。後來被當成商品販售的我,買到的人快樂的將玩具分享給周遭親朋好友,瀰漫著一股只要分享這份商品就能夠迅速的和他人建立關係。這就是仇恨的威力。

    這些時間裡,透過書本的引導和現實的情況,讓我逐漸地看到一種老鼠會的模式:販賣情緒。這個情緒勒索不太一樣,販賣情緒是先藉由一種公眾的情緒範圍(像是某種反感的新聞)逐漸的延伸至個人,讓這些情緒成為認同感的開始。我跟你恨的一樣,所以我們是一國的。等到逐漸培養成團體意識之後再慢慢的導入其他相關的議題,逐漸形成情緒圈。為了維持著情緒的感度,團體的主導人會不斷的尋找對象,讓其他人能夠有個目標去發洩心中的濟世憤俗。也因如此,我成了商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多是生活或開店時的遭遇與心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