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2023-03-02 淺焙新生代

    (一)

    『我想要喝酸的。』

    「是因為不喜歡煙燻味還是喜歡酸味呢??」

    『主要是不喜歡煙燻味,而後發現有酸味的比較沒有煙燻感。』

    「這邊聞香瓶請先聞聞看再決定,如果聞完後沒找到喜歡的味道我們再討論好嗎?謝謝。」

    就這樣她開始一罐一罐的聞,努力的想要找出一個適合今天的味道。我在吧台喝杯水稍等一下下後看到她挑出兩罐放在旁邊,應該是差不多有個定案了。

    「所以喜歡的是哪一瓶呢?」

    『我比較想要有堅果味道,然後不要有果味。』

    「就這罐吧!」

    她聞一聞之後接受我的建議,於是我便開始了沖煮的程序。

    (二)

    『我不明白為什麼你要把外殼刨掉,這樣做意義何在??』

    當天他點了兩杯一樣產區的咖啡,一杯是有刨掉的豆子,另一杯當然是沒有座位對照組。然後一桌人聊天聊天,慢慢地喝這兩支豆子以及其他幾人點的咖啡,喝到常溫時有往我這方向看過來,大概就是我要出場的時間了。

    他比較喜歡刨過的那杯,味道有更清晰豐富,聊著說像是降噪耳機,把外界的噪音消除或降低之後反而更容易讓音樂本身的細節能夠凸顯出來,這些東西一直都在只是因為太細微容易被蓋掉罷了。

    後來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他是屬於直接從淺焙開始喝咖啡的人,所以一開始會不知道為什麼咖啡豆外殼會有焙火的碳苦味及雜味,也就當然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多做這個工了。時代是這樣緩慢又龐大的向前而行,我們稍不注意就淪為歷史的軌痕了啊。

    (三)

    首先我是人,然後我才是咖啡店的老闆啊,而我還是人呢。

    (四)

    『老闆,這個圖案的意思是像狗狗一樣聞瓶子裡面的咖啡嗎?』

    「呃...完全不是喔。」


    我還真的沒想過原來可以這樣解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多是生活或開店時的遭遇與心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