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時間管理】(51)誰允許你那麼成功了?

一般人在成長過程中會先接觸到父母親的照顧,在和他們互動的過程中,也無形地吸收了他們的價值觀。父母的價值觀也是來自他們的成長過程,如果是比較傳統的觀念,通常就會隱含著男生和女生各自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的想法;一般是將「陽剛」對應於男性、「陰柔」對應於女性,如果個體本身的氣質和這樣的配對有所牴觸,便容易導致個體得去面對自我懷疑和外界質疑,衍生出拖延的狀況。

比方說想在男性居多的環境中力爭上游的女性,可能要面對被說成是太陽剛了、應該溫柔一點、不要這麼有野心和侵略性……種種批評的聲浪,如果個體本身稍有動搖,便會連帶地產生自我懷疑,放慢了本來想要全力衝刺的腳步。對天生氣質比較溫和的男性來說也是,他們在被要求表現陽剛、獨立、競爭的狀況下生存,其實蠻辛苦的,他們可能比較喜歡表現出來的是體貼、陪伴、合作的行為模式,想要做那樣的工作,卻總是被那暗地裡呢喃的聲音阻礙了腳步。

即使我們身處的社會看起來已經很積極地在強調性別平權,但正是因為做得還不夠、還不是理所當然,所以才需要持續強調;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可以預見和天生性別不那麼一致的表現形式,會遭遇到更多的阻礙,轉而變成自己需要去克服與超越的障礙,這都會使得一個人得承擔更多的負擔,走起路來當然也就無法健步如飛了。

除了刻板的性別觀念,父母本身經年累月的生命經驗中所蘊含的其他東西,也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而其中有一些可能就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遠離成功的種子。「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在現代社會聽起來頗為落伍,但在諮商實務上仍然會見到這句話透過時間長河所延伸的影響力;在今日已經60歲以上的人,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是身處在資源比較不足的家庭環境,那麼在無法兼顧全部孩子的情況下,女生通常是被犧牲的,她們可能在讀完小學之後就無法繼續升學,得去工作賺錢來支持家中的運作,包含兄弟的繼續升學,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女兒遲早會嫁出去,是別人家的,所以要投資的話,還是把資源集中在男孩身上比較好。如果這個女孩本身有求學意願,那她的自我在此時便會開始受到壓迫;萬一她的兄弟在來日沒有長進,甚至成為敗家子,父母卻仍偏袒愛護的話,她的心中就會累積許多不甘心和怨恨,這樣的故事在諮商現場並不少見。而這樣的女性在自己有了小孩之後,照理來說應該可以破除過去的束縛才對吧?真實狀況卻是不一定,有些人確實因為自己過去被重視得不夠,而更願意在女兒身上付出關注,要小心的是前面提過的因為自己未完的心願,而過度將自以為是的想法灌輸給下一代;但在另一方面,還是蠻常看到傳統觀念的力量凌駕個人意志,覺得不需要在女孩身上投注太多資源,反正遲早要嫁出去。對女孩來說,長期被灌輸,或是即使沒有明說也在隱微之中接收的態度,就可能讓她們對自己的發展可能性設下侷限,無法全力衝刺,或是會在關鍵時刻踩住煞車,產生一股抵抗的力量,拖緩接近成功的腳步。

另一種常見的故事是由於夫妻之間的感情不和諧,導致母親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時常對著孩子罵自己的先生,也就是孩子的老爸;孩子在這時候變成了媽媽的情緒配偶,得擔任媽媽的出氣筒、傾訴對象之類的角色,陪伴並保護媽媽,不能離開太遠,也不能變成像爸爸的樣子,不然媽媽會失望、自己也覺得不應該,或者心裡可能也受到媽媽影響而討厭爸爸的樣子,根本不想把他當成楷模。這樣的形象蠻像是不能飛離開巢太遠的幼鳥,即使是成熟之後也一樣,因為媽媽總是在那裡等待自己的照顧,即使想飛得遠一點,也會被媽媽或是自己往回拉。

男孩或女孩都有可能成為情緒配偶,前一段談論的那種在家庭中被犧牲的孩子也可能是男孩,這部分想要說明的重點是一個人的背後可能有什麼巨大的力量在拖緩腳步,如果能夠覺察並做出調整,便能比較有效率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來自文化脈絡的集體催眠還包含了東方社會較傾向以群體需求為主,在那樣的考量基礎上,犧牲自己以成全家庭或多數人,是比較受到期待、比較不會引起非難的;如果為了追求自己的成就而不顧他人,在我們的社會價值中比較容易被批評為自私,當個人在意這樣的聲音時,就會把外界的質疑拿來當作對自己的批判,腳步當然也會跟著慢下來。

除了被說是自私、棄他人於不顧之外,成功本身還帶有其他相伴而生的特質,可能令人難以承受。「成功」時常意味著競爭,最原始的競爭往往是針對有限的生存資源,成功的一方得到多一些,代表失敗的相對方得到的就少一點(甚至沒有);成功者此時便可能要顧及失敗者的反應,他會不會覺得受傷?會不會懷恨在心?會不會伺機報復?會不會不再往來?這種種的擔心便可能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阻止一個人全力以赴。

即使你所追求的成就並不直接影響到對方的生存,還是可能造成影響。因為光是說明自己最近遇到什麼好事,都可能影響到別人的心情;無論是得到好的成績、加薪、升遷,即便是各自努力的事情,有些人卻會因為太過顧及他人的感受,對自己的成就閉口不提或是輕輕帶過,以達到謙虛、不張揚的美德;甚至在實際的作為上刻意自我貶抑、拉抬他人,才不會因為自己的成功而侵犯到他人、產生內疚感。

追求各方面的成功看似理所當然,但潛藏在它背後的「代價」卻也可能使人卻步,可能被忌妒、被討厭、被報復、被批評……或是得承擔更多責任、面對更多的挑戰;又或者對於卓越的追求本身就不被認可,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棒打出頭蛇、犧牲自己成就多數人才是對的、即便知道自己的能力很好還是得掩蓋起來……其實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便一直在接收各種觀念,從整體文化意識、家庭環境,到人與人的互動,隨時都在被別人催眠、催眠別人,也催眠自己。最厲害的催眠就是讓你以為這一切理所當然、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就應該這樣,於是那些你沒有意識到的力量便在暗地裡起著作用,如果是有幫助的也就罷了,重要的是那些對我們造成負面影響、拖緩我們追求理想生活的觀念,得靠我們自己清醒過來,用清楚的意識重新去挑戰、去檢核,去把你心中那些方向不太一致的力量重整一番,讓自己的心力可以較為集中專注而不是互相抵消,才能更有效率地走在你想走的人生道路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演化的強大本能出發,探討時間管理的困難何在,何以難如逆天抗神?如何在接納本能而非徒勞對抗的前提之下,使用一些具體的時間管理技巧來減少拖延、使時間的運用有效率。 接著,探討一些讓我們在時間使用上沒有效率的心魔,並探討思維轉換的途徑,讓自己擺脫糾結束縛,不使光陰虛度。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