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這種生物|被愛也是需要練習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跟朋友聊到,媽媽常常發生什麼事都不跟我們說,或是最後才讓我們知道,包含這次生病也是。

「她都說不用我們擔心,為什麼她都不告訴我們,雖然她表現得很樂觀,總是說著沒事⋯⋯。」我有點沮喪地說。

「其實長輩不是不想要,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他的需求,沒有人教他們怎麼做,可能堅強習慣了,或是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可以依靠你的。

你知道嗎?被愛也是需要練習的。」

她很認真地看著我的眼睛,一字一句說進我的心坎裡:「所以後來我就想,我想要怎麼樣被愛,就怎麼樣對待他;讓他們慢慢練習被照顧的感覺。」

她也不諱言地說:「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可能對她來說,還沒有讓她覺得你們足夠成熟,可以去依賴。當你給她很多心靈上的安全感,她慢慢就會在需要的時候表達需求了。」

「我後來覺得自己真正長大的那一刻,不是你賺了多少錢,讀了多少的書;而是當你家裡的長輩,要決策家裡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可以找你討論、願意依賴你的時候⋯⋯。」

和友人聊完,覺得心裡卡住的東西,被一一解開了。

-

這幾天正好在想,今年真的發生好多意外。

一開始我對於這些無法掌握、控制的事情,感到非常的沮喪、焦慮;但也因為這些意外,讓我看見自己是如何好好的被身邊的人愛著,看護著。

當發現自己沮喪的情緒可以好好被承接、陪伴的時候,感受到無比強大的安全感,這股安全感給了我信心重新振作起來去面對、處理這些事,因為知道我不是自己一個人。

以前我不太喜歡把發生不好的事情讓其他人知道(除了身邊親近的人外),但今年我因為願意說出來,所以得到了非常多寶貴的經驗分享和建議,這讓我意識到,說出來不單只是情緒抒發,而是可以有更多的學習。

真的非常感謝願意跟我們分享寶貴經驗的親友們,讓我煩躁混沌的心情,逐漸平穩下來。

今年雖不是非常順遂的一年,但也讓我深深意識到,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無憂無慮、一帆風順的人生,而是即便在逆境,仍有願意愛你、擁抱、支持你的人。

認識了自己心底真正的渴望,重新安排了人生輕重緩急的順序。

最近有一個很強烈的想法是,我也想要讓媽感受到這份支持與信賴,希望她也可以放心的依賴我。

我要努力強大起來!

媽,你就放心的靠上來吧!

2022年11月17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隔壁的桌子
12會員
54內容數
嗨,這裡是「隔壁的桌子」,我是桌長10。就像你偶爾在吵雜的餐廳之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隔壁桌在聊天,某些話讓你產生共鳴,也許捧腹大笑,也許深受啟發,但說的正確與否,其實也與他人無關。 我和朋友們會在這裡聊聊影響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正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啦!
隔壁的桌子的其他內容
2024/01/04
媽媽說大樓警衛邱先生退休了。 聽到時真有點衝擊,這幾年社區的警衛來來去去,但邱先生從我有印象起就一直都在,他任職的時間可能比我住在這裡的時間都還長。 我還在外面跑跳的那幾年,可能一年沒回來個幾次,但每次進門他總喊我陳小姐,然後update最近有什麼重要的事,我總感到吃驚,那時我連警衛誰是誰都搞不
2024/01/04
媽媽說大樓警衛邱先生退休了。 聽到時真有點衝擊,這幾年社區的警衛來來去去,但邱先生從我有印象起就一直都在,他任職的時間可能比我住在這裡的時間都還長。 我還在外面跑跳的那幾年,可能一年沒回來個幾次,但每次進門他總喊我陳小姐,然後update最近有什麼重要的事,我總感到吃驚,那時我連警衛誰是誰都搞不
2023/11/09
這整個過程,最讓我痛苦跟掙扎的,是因為我知道她愛我,而我也愛她。 她會記得所有我們說過喜歡吃的食物,然後一直煮到你怕;會在你每次出門時,準備大包小包提到手快斷的東西;北上工作時,她和爸爸不辭辛勞,開車遠道而來,替我打點生活日用品;家裡有事,總是最晚才讓我知道,平常沒事,也不會給我打電話,因為她不想
Thumbnail
2023/11/09
這整個過程,最讓我痛苦跟掙扎的,是因為我知道她愛我,而我也愛她。 她會記得所有我們說過喜歡吃的食物,然後一直煮到你怕;會在你每次出門時,準備大包小包提到手快斷的東西;北上工作時,她和爸爸不辭辛勞,開車遠道而來,替我打點生活日用品;家裡有事,總是最晚才讓我知道,平常沒事,也不會給我打電話,因為她不想
Thumbnail
2023/11/08
這個月對我和媽媽來說特別難熬。 難熬的並不是治療,而是我們之間的磨合。 不同價值觀,生活步調不同的兩個人,要幾乎24小時綁在一起,到底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小至窗簾要不要拉開,大至貸款,我們的觀念跟做事方式都有極大的落差。 每次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後總是無解,也讓我們對彼此漸趨失去耐
Thumbnail
2023/11/08
這個月對我和媽媽來說特別難熬。 難熬的並不是治療,而是我們之間的磨合。 不同價值觀,生活步調不同的兩個人,要幾乎24小時綁在一起,到底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小至窗簾要不要拉開,大至貸款,我們的觀念跟做事方式都有極大的落差。 每次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後總是無解,也讓我們對彼此漸趨失去耐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