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近在『網路安全停看聽』Podcast企劃的一集,文末會提供podcast單集連結,想讓眼睛休息的格友們也可點選收聽喔!
前幾天接到姐妹群組傳出的訊息,當下以為是2022年第三名詐騙手法「解除分期付款」
,看了內容才知道根本不一樣。又有新的詐騙手法嗎?
「解除分期付款」的詐騙手法是詐騙集團入侵到購物網站,竊取民眾的個資和交易資料,再假冒是網路平台的客服人員或銀行人員,打電話連繫被害者,謊稱工作人員操作錯誤,將你的交易誤設為分期付款,因為會重覆扣款,所以緊急通知您趕快前往ATM操作解除分期,或者可以透過網路銀行操作解除,趁機會引導你操作轉帳或匯款的動作。
而這次的是「無卡分期」詐術,這個手法在2019年一樣在中部的校園裡也曾發生過。一名就讀某科大的大學生,慫恿同學們上網使用無卡分期的方式購買iPhone手機,並且謊稱後續分期會由公司幫忙繳清,只要拿到新手機交給他,就可以領1500到5000元的佣金。於是同學們一個拉一個,估計有近80人受騙,詐騙金額高達600萬元。而事隔四年,為何還是有那麼多學生受騙呢? 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堆砌詐騙話術的理由。大家知道購買手機或3C產品,或申辦網路、行動電話等,業者通常都會推出學生優惠方案,像Apple公司也會提供給在學學生及教職人員『教育方案優惠』,印象中大概打了快九折,還會送贈品,以一台五萬元的MacBook,打九折就有五千元的價差。審核的條件不會太嚴格,只要你訂購時填寫學校提供給你的信箱,並在Apple公司寄發給你的信件中驗證你在學或在職的身份,那麼就可以取得優惠價了。
所以詐騙者的話術是"使用學生的人頭去申辦APPLE的學生方案,並請同學簽下數萬元的無卡分期付款,當然保證公司會繳交後面的分期金額,當產品以原價轉手賣出,有價差所以可以讓學生賺取現金。請同學幫忙做業績。",話術中夾雜著合理性及幫助他人的人情壓力。如果家裡有在學學生的家長們,可以問一下家中的小孩,如果同學間有人來慫恿,小孩會不會也受騙。
這次「無卡分期」的詐騙案件發生在台灣中部的多所大學,媒體太輕易就下了結論,直指這些學生就是貪小便宜、涉世未深才會被騙。但我們這些大人們,也試想一下,我們之前不是也有因為人情壓力、幫忙做業績的壓力申辦了多張信用卡,或保了不太瞭解內容的保險。不清楚每位受騙同學的當下情境,太快單一歸因,也許有些輕率。
後來有些同學現身說法,他以為是好心幫忙做業績,怎麼知道會受騙,如今需背分期貸款,還要被貼上"貪小便宜"的標籤。
千萬不要為了人情就做了某些傷害自己荷包的事
個人資料不可隨便繳交出去
簽署的內容一定要看清楚
人心險惡,不太熟悉的人還是得小心提防。
其實這也不只是學生們須注意,而是大家也要時時提醒自己的。
這集內容同步在『網路安全停看聽』Podcast第41集上架播出,喜歡聽聲音的朋友們,也可以點選下列連結收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