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農夫與爵卿(下)

這篇又會很複雜,但盡量講白話。前夜評論民進黨人事,正反意見都有,在這個專頁慢慢產生穩健正向的討論氣氛,這滿好的。不過不少讀者誤讀了隱語,而且隱晦的說法也讓有心人士見縫插針,用嚴重惡意的假訊息到處攻擊,這樣就很不好。

筆者會先做澄清,再藉由澄清之事,為各位讀者延伸政治知識。本篇會涉及一些台派內部糾紛,但在大局與隱私考量下,許多事情不宜揭破,言語未盡之處還請包涵。

有必要鄭重說明的部分,有三點:一、前夜的文章因為是對內的批評,所以筆者採用隱語,目的是降低演算法觸及,並且讓國共陣營無法直接複製造謠。二、筆者批評的核心在於卓羅體制,前夜不是在罵林飛帆,是罵羅文嘉屢勸不聽。三、田昀凡不曾在本專頁撰寫任何文章,有心人士切勿造謠。

讀者們一般習性是追逐事件波動,但筆者的文風是大尺度討論,注意題旨與材料運用可以幫助讀者們增加閱讀樂趣。意見紛陳的討論,也有助台派對未來有更好的理解與判斷,本專頁目前為止,沒遇過DDoS式的攻擊與極端的仇恨言論,所以也從未刪除任何留言、封鎖任何人,目的就是開放自由討論。

昨天一整天,本專頁出現一批怪異的帳號,彼此是朋友,帳號很新,使用非常固定僵直的同一組語彙「版主田昀凡」(一般人不會這樣講話),搭配某台派組織某事件的片面敘事(該事件筆者不方便多加評論),對田昀凡進行抹黑騷擾與人身攻擊。不論是蓄意或無知,抹黑者在認為筆者是田昀凡的前提下,宣稱本專頁的文章是為了私人恩怨與黨政權位而造假。

容筆者直言,這些指控全是錯誤的。立場相異、恩怨難消都是常有的事,但是移花接木、揭人隱私,甚至捏造事實無端指控,就是非常不道德的手段。批評甚至攻擊本專頁都可以一笑置之,但是攻擊到無辜者,不能視若無睹,所以特此澄清。

政治分析無法有完備的一天,因為過去事件難以還原,私人互動複雜、黨派淵源長久,每一個當下的大小賽局也都不同。參選人的攻防賽局、政黨的競合策略,這些是顯學,可是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社會網絡,主要由非正式關係構成,變因太多,導致外人難以入門,更容易形成錯誤印象。

戰前、威權時期不論,國民黨光是現在檯面上就有連馬吳朱王郝洪韓等頭人,另外還有與陳冲關係緊密的金融幫網絡,早先毛治國主導的交通幫等等。此外很多附隨組織,藍媒只是顯例,真正可怕的無數黨國企業與基金會,追溯起來可是千頭萬緒。國民黨經歷過一國多府、布爾什維克化、清黨、國府來台時的整頓,在強人威權衰退後,仍維持剛性政黨的狀態,頭人擁有政治實力,但黨機器的內聚力量相當強大。

民進黨不像國民黨,民進黨至今仍保持高度的派系共治本質,黨內民主遠勝國民黨,相對地在執行面就會有比較長的折衝過程。黨外最初是地方仕紳與知識份子的抵抗聯合,加上每次重大事件後誕生的新英雄與新追隨者,這種在野性格兩度執政後已經體制化,形塑出穩健官僚性格的行政團隊,以及作為派系調節機制的黨部。黨內派系勢力經常消長洗牌,互動很複雜,大致到現在還存有實力的,主要有新系、正國會、蘇系、英系、綠色友誼連線,另外加上美台人三大組織,以及泛綠媒體三大家等等。

相比統獨敵對狀態,民進黨黨內派系關係比較像是「好對手」,即使偶有齟齬,大方向還是互相漏氣求進步。卓羅體制在現在的派系中沒有明顯歸屬,因此在年初忙亂中成為共識人選。正面來看,卓主席追求最大化泛綠陣營,希望降溫英德衝突;羅秘書長則是從另一處著手擴大同盟,希望納入青年運動者的能量。立意良善,但執行面出差錯時,也必須面對批評。

民進黨初選拖沓之時,筆者與多數泛綠選民一樣煩惱焦躁,也數度出言批評卓羅體制。現在初選完畢,黨內人事佈局仍然是個問題。筆者認為加入新血不是壞事,問題是任何組織都必須意識到,新編制永遠需要經歷磨合,把新入黨的成員放上高位風險太大。這不是針對某個人,因為不管哪個運動出身、或什麼政治背景,人都有過去,也會改變。民進黨吸納新人不只要用人唯才,更該適才適所,對組織好,也對當事人好,否則對各方都是太大的負擔。

經歷兩天的小騷動,加上剛聽完民進黨人事公布記者會,羅文嘉主調維持在引入新血,這點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台派網路輿論大致看好新的黨內人事,甚至因為妖彭酥賀大崩潰所以非常開心(看他們崩潰是真的滿好笑)。但林接任副秘書長讓人擔憂,爭議點不是他能力很爛,而是所有空降都很難服人,此外「還我牛」與「西瓜說」這些傷害還在,基層對黨中央的反彈不可不慎。只是現在人事已決,只能期待林副秘書長能夠平撫怒意,建功立業,用成果回應所有的質疑。

唉⋯⋯從前後訊息看來,林最終決定加入民進黨,應該是為了直接入黨輔選2020,另一方面也因為時力非良木,特別是與黃國昌陳惠敏不對盤。也許不少讀者有注意到,洪姊突然發文呼籲對話,這並不是偶然。先前 623 筆者曾點過時力內部的路線問題(黃國昌都敢公開嗆要退黨了,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主席黃下邱上,嫡系不挺國昌,國昌只好先斬後奏地出了幾手牌,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

黃國昌想要什麼?為什麼不惜激化國安議題、不惜嗆退黨,還間接影響現在與未來一些人加入民進黨呢?汐止在沈發惠「不選」之下,黃國昌明知自己連任無望,便把高潞當作區域炮灰,自己力拼不分區首席,甚至已經在衡量台北市長補選的可能性。邱主席與洪委員為了維護時力,耗費許多心血,但國昌不甩。最後邱顯智只好在美國說出將用黨紀約束挺柯黨員,洪姊亦公開呼籲溝通。這些話,正是說給黃國昌聽。

這篇文章提到幾件事,田昀凡被抹黑、林飛帆入民進黨、黃國昌搖擺,當然還有前一週不斷提到的柯文哲劣化,事件本身都是近五年的人事糾葛,也受到更大的台灣政治社會結構影響。318、反服貿、太陽花運動,無論怎麼稱呼,無論怎麼看待,作為這一代新登場角色的「觸發事件」,實在是牽連太多恩怨情仇,有些人擇善固執,有些人手腕靈活,有些人卻是徹底背信忘義、拋棄初衷。

但願讀到這裡的讀者,都可以兼顧機敏與原則,負擔責任、對得起自己良心。多年以後,希望各位都不會變成追討 LSE 論文的抓狂老人,也不會變成滿嘴檳榔謊言的無恥老人。


原文發表於2019年7月15日 原文傳送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