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平衡北中南發展?立法院搬家計畫進行中!

raw-image

說到最近最熱門的新聞,一定就是總統與立委選舉,欸不過我們不是要來分析選舉情勢的,而是要來看一下現在的立法院,其實30年前曾經有個遷移計畫,打算找個地方蓋棟全新建築,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影響下,計畫告吹。

不過在不久之前,2023年5月有個新消息出來了,也就是擴建的候選地點,出現了6個建議位置,那究竟為何立法院要搬遷、中間出現哪些候選地點、各個地點又分別有什麼好壞優缺,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WvswDN7BeeQ


一、立法院空間不足?

立法院,位在台北市博愛特區內,主要範圍是地圖上標記黃色的區塊,由中山南路、青島東路、鎮江街與濟南路一段所包圍。


而區域內包含行政大樓、議場、紅樓、群賢樓、康園、合作社等等建築。


外圍還有青島一、二、三館、鎮江會館以及委員研究大樓,而青島東路的天橋,就是把立法院與青島一館連接起來的通道,可說是見證立法院原本範圍,已經無法容納這麼多人的最佳寫照。


另外,再把範圍擴大一點,立院旁邊的好鄰居有監察院、行政院、台大醫院,再往外一點就是外交部、總統府,可說是中央政府的聚集處,而且離台北市的交通樞紐台北車站,也相當的近。不過,位在這麼方便、而且四周都是中央機關所在地的立法院,為什麼會出現搬遷計畫呢?


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剛剛提到的空間太小,導致許多研究室散在立院周圍、各單位無法集中在同一個空間辦公,或是記者採訪與人民抗議時,都只能在立院走廊以及外圍的人行道與道路等等情況。當然,一般遇到空間不足的問題,可能會直覺想到拆掉、原地重建,但棘手的是,立院的行政大樓(原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為市定古蹟、議場與青島二館(原七星郡役所)則是歷史建築,不只沒辦法任意擴建與修繕,就連拆除重建都成為更高難度的選項。


而在空間不足的情況下,後續也衍伸出立法院在2021年自行揭露,存在12處違建的情形,像是從群賢樓地下停車場改變而成的印刷所、合作社販賣部、多處庫房、走廊雨遮、大門與崗哨等等。


以及我們從土地使用分區來看,目前立法院的東側,也就是靠近鎮江街的部分區域,其實是屬於道路用地,用更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直接看位在北邊的監察院東側馬路,位置與馬路寬度照理來說兩個應該都要是一樣的,不過未來可能可以用通盤檢討的方式,解編計畫道路。


而在立法院自行揭露違建後,根據新聞媒體報導是先行處理了最迫切的印刷所,主要是在2021年12月變更使用執照後就地合法,其餘則遭列管無法更動,成為立法院空間狹小,卻又無法隨意改建的兩難情況。不過,在看立法院究竟要搬到哪裡去前,既然碰到古蹟問題,當然就要拿出立院周邊區域的舊有地圖,來看看現在的建築,以前是哪來做甚麼用的,還有後續立法院進駐這裡後,是如何擴建到現在這個規模的呢?


二、現在的立法院原本是高中校舍?

我們走進時光隧道,回到1910年代的日本時期,可以發現當時台北主要聚落,集中在目前的西門、大稻埕與博愛特區,也是現在台北市眾多歷史建築與古蹟聚集的地方。


那我們直接把畫面,放大到現在立法院的位置,可以發現當時地圖上是標註「公立高等女學校」。沒錯!問題解答,現在的立法院,其實是位在一百多年前的高中校舍裡,而當時初步的建物範圍,大概是現在立院西側與南側L形建物,也就是黑色屋頂的部分,而且有個很有趣的小故事,這個公立高等女學校,後續在1921年,改名成台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而照排列順序來說,有第二當然就有第一,當時的台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其實就是現在北一女的前身。


那這個校舍在1919年開始興建後,在1935年擴建了北側的混泥土校舍,就是現在立院靠近青島東路、白色屋頂的這個建築。


到1945年還能看到體操場、游泳池等等設施。欸對了,在這個長方形範圍內,其實不只是立法院在使用,尤其西南側這個小區塊,是1916年落成的教堂,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中,距今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


時間繼續往下走,1945年日本戰敗撤退後,因為僅存的人數過少,政府統一將學生聚集到現在的北一女後,台北第二高女遭到廢校,並且將原本的校舍,轉成台灣省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但1956年迎來了重大變革,也就是為了防止戰爭時,政治機構被一次摧毀的考量下,省政府展開了疏遷計畫,主要是將大部分的機關從北部,搬遷到台中光復新村與南投中興新村這兩個地點,讓這兩個區域成為台灣當時,少數擁有高綠覆率、公共設施完善、雨水汙水下水道分流的新市鎮,但很不幸的,後續在省級虛化(精省)和921地震影響後逐漸沒落。


而在省政府離開這棟高中校舍後,作為位在精華區域的地段,不可能長期閒置,因此很快的在1958年,立法院正式進駐,並且在隔年1960年新建一棟新的議場,之後更陸續增加了圖書館、飯廳、紅樓、合作社、群賢樓等等,整體建設差不多在1985年完成,可以發現主要變動都是整個區域的東側,而原本1919年與1935年興建的建築,大部分都還保留原本當初的風貌,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三、多次告吹的搬家計畫

那在了解立法院建築是怎麼來的,以及現地擴建的困難後,就得來看看立法院究竟要搬去哪了。不過,其實立法院搬家的消息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最早最早、可以追朔到1990年提出的華山車站方案,而會選擇把立院搬到那裡的原因,主要是1983年正式啟動從華山到萬華的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並且在1989年完工,而這項工程除了對台北市整體都市發展,帶來相當深遠的影響,更讓台北精華地帶,出現了少有大面積且完整的空地,因此當時冒出許多、對於這塊空地的未來想像,例如中央合署辦公室、國際觀光飯店,以及本集主角立法院遷移計畫。


當時中央政府其實已經編列約100億元的興建預算、就連建築的競圖首獎都出來了,是由宗邁建築師事務所拿下第一名,但後續因為當地居民反彈、還有1993年院會審議在無共識下遭到刪除,讓整個計畫不了了之。而這一大塊因為鐵路地下化所冒出來的土地,後續則成為現在的華山大草原所在地,是台北每到假日就相當熱鬧的活動場所,除此之外,還有最近即將動工、靠近華山貨運站的司法園區,主要由台灣高等法院與台北地方法院進駐,預計2028年12月完工啟用。

競圖


而在華山車站方案取消後,立法院的席次從1995年的161席,到1998年立委選舉增加到225席的情況下,立院在1995年再度提出了遷建案,行政院也在1997年編列約241億元的特別預算、並且在1998年,決定以台北市大安區的舊空軍總部,作為立法院的新落腳處,但遇到台北市議會反對、都市計畫變更卡關,以及921大地震等因素影響,最後超過5年預算保留期失效,讓立法院的搬家計畫再度回到原點。


而在兩度失敗後,在新聞媒體上,整個立院搬家計畫的風聲並沒有就此消失,因為陸續有許多人提出總統府搬遷的議題,連帶讓整個中央政府搬新家的討論浮出水面,但畢竟這個議題是個比立法院搬家更大的題目,要討論的面向也更多更廣,因此從現狀來看還是維持原樣、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立法院搬遷計畫,也是依舊沒有任何新消息。


不過在2020年似乎逐漸有了進展,也就是立法院在2021年,成立了立法院未來國會園區願景規劃諮詢委員會後,讓立院搬家計畫似乎重新活了起來,並且陸續由各縣市政府提出了許多建議基地,最終數量來到26個。


而在提出26處建議基地後,則由21位諮詢委員,針對立法院未來發展願景、以及建立評分表與評分機制、拜訪提出建議基地的地方政府、還有各個政黨的黨團加入下,最終經過2年時間,在2023年3月把26處建議基地,縮小到只剩6個,分別是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園區、空軍總部舊址,新北市的土城看守所現址、台中市的成功嶺營區、彰化縣的高鐵彰化車站特定區,以及宜蘭縣的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而這6個建議基地的主要組成,是各縣市各1個的保障名額,以及額外增加台北市的空軍總部舊址,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看看這六個建議基地,各自的詳細資料以及好壞優缺點吧。


四、最終形成6個候選基地

首先是台北市的兩個,先以空軍總部舊址來看,面積約為7.15公頃,主要位在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以東、仁愛路三段以北的區域,西邊是著名的仁愛帝寶,整塊區域先前是空防與作戰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直到2012年遷到大直後空出,目前則是作為文化與創新基地使用。這塊地的好處是鄰近大眾運輸系統,分別是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也位在台北市的重要幹道上,並且距離博愛特區與原本立院的位置不算太遠,土地也都是公有土地。但比較棘手的是,目前土地使用分區是屬於軍事機關用地,而且有不少建築在2015年成為市定古蹟。


再來台北市第二個建議地點,則是中正紀念堂園區,這邊就不用多作介紹,這個園區是中正紀念堂與兩廳院的所在地,整體面積約為25公頃,鄰近捷運站點是淡水信義線與松山新店線的中正紀念堂站,以優點來說就是面積廣大、交通便利、是距離博愛特區最近的建議基地,而對於觀光客來說是個著名觀光景點,也是都市中少數的大型開放區域,假日會出現不少大型展演活動,不過棘手的是,除了中正紀念堂本身存在政治與歷史爭議外,也有國定古蹟與文化景觀的雙重文資身分,還有氣象法禁止與限制建築地區,以及大眾運輸系統禁限建地區等等限制存在。


第三個則是新北市的土城看守所,位於新北地院的東側,是面積約為7.83公頃的公有土地,基地四周都有馬路,大眾運輸系統部分則是興建中萬大樹林線的LG10站,以及已經通車的板南線海山站。

而會把這裡變成建議基地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在土城醫院和國道3號以南的部分區域,是打算規劃成新的土城司法園區,並且預計會將臺北女子看守所、臺灣新北地方法院與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等等地機關遷移,因此等園區興建完成並將機關遷移後,這裡就會空出一塊相對完整的土地,而從土地使用分區來看,整體預計的司法園區大概位置是在這裡,不過從空照圖來看,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施工情形,因此立院遷移計畫可能會受到司法園區興建進度的時間影響。


第四個則是位於台中市的成功嶺營區,面積約有250公頃,是6個建議基地中面積最大的候選地點,主要位在台中高鐵特區的西北邊,交通建設是規劃中的台中綠線延伸,以及高鐵台中站,而台中市政府過去也算是滿積極的在爭取立院遷移的計畫,像是在2016年5月市府到議會報告的內容,不僅出現初步的交通系統規劃,還提到除了成功嶺的另外兩個地點,不過麻煩的是,因為目前成功嶺營區現在還在使用當中,如果把這裡當作立院遷移地點,就得討論營區要遷去哪裡的問題,再來就是這個區域有大部分的山坡地與地質敏感區。


第五個則是彰化縣的高鐵彰化車站特定區,面積約為7.4公頃,以公有地為主,位於高鐵彰化站的東側,是先前興建高鐵彰化站時,同步整理出來、提供高鐵站的未來發展區域,不過目前四周大部分都還是空地,只有零星的幾棟建築與停車場,並且除了離田中鎮距離相對近以外,其他像是彰化市、員林市都有一段距離。


最後則是宜蘭的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位於宜蘭縣五結鄉,面積約為6.74公頃,也是以公有地為主,東側是台鐵中壢車站,西側則是宜蘭監理所。而這塊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最早其實是1935年創立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後續則轉成中興紙廠,並且在1950年代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造紙工廠,甚至產量一度成為東南亞最大,但之後受到國際紙價與經濟變動影響,在2001年結束營業後荒廢,直到2014年由宜蘭縣政府接手活化,目前成為文創園區。

以上就是立法院目前搬家計畫的6個建議基地位置。


五、地點是最重要的考量?

在結尾當然就要問問大家,從大範圍來說,是支持一樣把立法院繼續留在北部,或是認為可以適時把中央單位往其他區域移動,又或者是縮小範圍來看,從最終出現的6個候選地點裡面,你認為立法院的搬遷,最適合放在哪裡呢?


當然,到目前為止立法院搬家計畫,其實還沒有真正決定出一個地點,不過除了地點的問題以外,正個立法院的搬家計畫,其實還有很多元的面相可以探討。像是立法院擁有多項國家重要權力下,每位參選人的當選與落選,正是人民一票票投出來的結果,因此如果從其他國家的國會建築設計來看,像是德國國會大廈在議事大廳上方,所採用的玻璃設計,讓每位到樓頂參觀的民眾,都能看到現場議事大廳的運作情形,似乎象徵著選民,正在檢視由自己手中選票選出來的立委,究竟有沒有做好份內工作。


除此之外,許多國家如英國、美國的國會,也是許多觀光客到此一遊、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而對國外遊客的開放,同時也對應到國內民眾的集會遊行與陳抗地點,因此我們也能看到立法院在網站中,寫到對於未來的五大發展願景,分別是名副其實的最高民主殿堂、華文圈憲政民主的典範、全國人民集遊陳抗中心、公民教育的民主教室、以及國內外遊客參訪地標等等目標。立法院,作為民主國家的象徵,以及每位公民投票所賦予的權力,究竟新家未來會設在哪裡,能不能達成上面提到的五大目標,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台灣解碼中是個專注於「交通建設、重大工程、區域發展」三大議題的YouTube頻道,點選下方傳送門可以看到精美動態地圖所呈現的內容!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WvswDN7BeeQ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