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資訊力】單元的第二篇,我們真的要從「頭」講起了,介紹一下各式各樣的「插頭/插座」。這個插頭也暗藏了資料外洩問題,請各位繼續看下去!
MacBook外觀滿美的,不像其他品牌的筆電,左右兩側開了好多個插孔,MacBook Pro M2 13吋就只有一個3.5公釐的耳機插孔、兩個thunderbolt 4 (USB-C) 埠:可支援快速充電、外接螢幕(4K或8K螢幕)和高速傳檔(40Gbps)。你會不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原來筆電也可以像手機一樣,只要少少的插孔就可以了。
巿面上的筆電至少會有一個充電孔、一個可以接螢幕或投影機的HDMI輸出埠、一個音訊插孔,怕你網路要走實體線路,通訊品質比較穩,可能還會有RJ-45的網路孔,還提供了多個USB連接埠,就怕你不夠用。USB連接埠除了可以連接滑鼠、也可以連接USB隨身碟...。還有Type C連接埠,可以連接你的手機,以前手機容量還不大的時候,將照片移到筆電存放是常使用的場景。更貼心一點還有SD卡插槽。零零總總在筆電的的兩側就開了8、9個孔洞,很貼心,但以蘋果創辦人-賈柏斯來說,這樣的設計在美學上就比較難過關。
所以蘋果以更薄更精簡的美學設計,認為一個耳機插孔、兩個thunderbolt連接埠就足以應付日常。
的確,可以使用無線網路、筆電本來就有螢幕、觸控板可以取代滑鼠的所有動作,馬上就少了3個孔洞。耗電量低,電源不用整日插著、SD卡、Type C連接手機也不是時常需要。以我來說,要錄音時,以thunderbolt連接麥克風;要傳輸檔案時,以thunderbolt外接轉USB接頭可以連接USB隨身碟;電量低時,以thunderbolt連接電源線。的確目前來說3個感覺已足夠。
Thunderbolt這麼強大,我們就來瞭解一下,查一下維基百科的資料,瞭解到
Thunderbolt又稱為「雷電技術」,是由Intel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目的在做為電腦與其他裝置之間的通用匯流排。
後來融入了蘋果開發上的建議,在2011年
發表第一代Thunderbolt、緊接著2013年
第二代介面都與蘋果的顯示埠整合,所以蘋果筆電可以使用Thunderbolt外接螢幕。2015年
第三代開始改為與USB Type-C結合,所以外觀看起來就如同Type-C的插孔(Type-C這個詞大家應該不陌生,因為現在手機的主流也是走向Type-C接頭,它的外觀特色是在上下端長度都一致,不需要分正反面),第三代除了可以用來外接螢幕,傳輸視訊與聲音訊號外,也可以接上充電器充電。因為與USB Type-C的接頭相容,也使得Thunderbolt介面變得更為普及。
到了2020年
7月發布的第四代,與前一代的差別在於支援USB4通訊協定以及資料的傳輸速度。例如:它可以支援兩個4K顯示螢幕或1個8K顯示器。第四代擁有更好的連接埠性能,以及有較寬廣的擴展空間。
再介紹一個統整的主流插頭,USB。
我們口頭常講的USB,是USB隨身碟,而現在要介紹的是USB連接埠,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序列匯流排) 的縮寫,USB如同Thunderbolt,也是連接電腦與周邊裝置的一種序列匯流排標準。
之前電腦的外接裝置插頭都各不相同,例如要接印表機需要有25pin的並列埠,要接數據機則要使用RS232,而滑鼠鍵盤則要使用PS/2,而且必須安裝驅動程式,重新開機,電腦才可以認識這個裝置。
而USB的出現,就統整了這個局面。USB可以連接多種輸入裝置,例如印表機、掃描器、滑鼠、鍵盤、搖桿、抽取式磁碟機、當然也可以連接USB隨身碟...。它的好處是可以熱插拔和隨插即用,你不需要為每個裝置安裝不同的驅動程式,基本上驅動程式已經在作業系統先備好,當插入一個新的周邊裝置,電腦可以自動進行偵測,不用重開機就可以使用。因此隨著1996年
USB 1.0連接埠發布,逐漸的就成為現在的主流。
最新一代的USB是USB4.0,在2019年
問世,整合了Thunderbolt協定,傳輸速度跟Thunderbolt 4一樣,擁有每秒40Gbit/s的高傳輸。而且新型的USB也採用了 Type-C介面,不分正反面都可插入,更方便。
看到這裡的格友們,大家應該就能理解,為何新聞報導呼籲大家「在機場儘量不要使用USB充電」! 背後的理由就是"因為USB不只可以供電,也可以傳輸資料"
!
喜歡出國旅遊的格友們,歡迎點選下列網址收聽,補充網路安全知識,增強資訊力! :)
EP045【來點資訊力】從「頭」談起(二):原來小小的「插頭」也暗藏安全危機
** 精彩回顧 **
EP020【科普】「無痕網頁」的神奇力量,機票會越查越貴嗎?
💕 Podcast :「網路安全停看聽」歡迎免費收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