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你我再熟悉不過的家庭理髮廳開始,我看到以前叱吒影壇影后陸小芬,影后息影好多年後復出,真的蠻接地氣的。有些大明星下了螢光幕無法好好當平凡人,但是陸小芬演出的阿蕊就像極了我的媽媽、我的婆婆,傳統溫柔敦厚台灣鄉下的媽媽,這麼平凡卻這麼溫潤沉穩。
電影要講的事理很淺顯,時尚產業平實可如家庭理髮,女師傅血液中自帶客戶管理的DNA,一本爛掉的電話簿就代表剪了數個男人一生的頭髮。台灣男性多是短髮,老師傅從小學男孩剪到男人老了當爺爺,清楚可見頭型髮色頭皮,蘊含了客戶一生的生命密碼;時尚產業高端可如明星專屬髮妝師,但在影視產業一般髮妝師仍是金字塔底層,如陳亭妮飾演的姊姊;要不然就金馬最佳女配角妹妹,在連鎖髮廊當慢慢爬升的設計師。除了陸小芬在鄉下安安穩穩經營她的終身職志,年輕人在大城市的奮鬥可是辛苦卓絕。
我覺得這部電影主要是想反映一個產業在歷經不同時代,會有不同樣貌,年輕人對它的詮釋不盡相同。美髮是可以賺大錢的嗎?至少存個錢買房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在鄉下的傅孟柏和陸小芬,不太重視工作賺的錢和付出要成正比呢?顯然更在乎工作帶來的社會人群關係,職人教育除了自身技藝的提升之外,工作中蘊含的義理也是一部分,比如說要幫已經過世的老客戶剪頭髮,或是朋友的修車錢即便一直賒帳,也無法讓他開會出車禍的車…
原本這些很馬斯洛金字塔底層的生理需求:頭髮要剪、車子要安全,到了大城市,演變成頭髮要名設計師剪的,車子要開雙B的這樣的事情,於是工作成了滿足更多慾望的賺錢工具,跟原本職人教育跟你說的職業的基本是啥,已經大相逕庭。
所以看電影中陸小芬回憶小時候理髮師傅告訴她們做學徒的,基本功夫要學好,把客人服務好,他們一輩子都會跟著妳。帶回到那個年代的工作觀和世界運轉方式,突然覺得真美好,而現代的我們怎麼活得如此匆忙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