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生離 vs. 死別 哪一種較難以接受

    記得以前讀書時候,國文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覺得生離與死別哪個比較痛苦?

    當時老師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也許他也正在思索這個問題。當時的我,在心裡默默寫下「生離」這個答案。但現在的我,卻是「死別」

    隨著年紀漸長,除了身體漸廣之外,生命經驗也隨之寬廣。

    因緣際會之下,有許多的場合可以和年輕人做交流溝通。

    這禮拜二剛好有一個剛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找我,說他最近看了一本書:《生命最後的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寫了一些心得想要交流交流。印象中,他寫道與外婆的種種,並慶幸能與外婆好好道別。

    突然間,我想到以前老師問我們的那道題目:生離與死別哪個比較痛苦?

    我也把這個問題回饋給他。他的回答和我年輕時,一樣。真的一樣。

    就在剎那間,我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死別」為什麼較難接受。

    死別,難以接受的原因

    因為來自於我們無法好好道別,「遺憾」會讓我們糾結於心,忍不住「悔恨」。

    「生離」雖無法再見,茫茫人海中,「也許」會有再相遇的一天。期待,使我們有動力。

    我這樣回答年輕人:經歷外婆的死亡,你慶幸有好好道別。但有沒有想過,當有一天,你與父母或至交好友,因為「吵架」,彼此都有心結,且無法放下自尊,好好道別。

    等到有一天,他死了,你也想通了。你想告訴他(父母),我們和解吧!

    但一切都來不及了。你懊悔不已,斯人已逝,那種的悔恨,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

    這也讓我想到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也許,也許,蘇軾對其妻應該有不為人知,想講,但來不及講的話。才有辦法寫下這千古名句。除了思念之外,應當有其遺憾之處。

    希望,面對死亡,我們真的都能學會和解,讓彼此都不再有遺憾。不用再感嘆「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和解意味著:原諒自己,也原諒他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