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14要點教育版 9.打破部門藩籬

戴明14要點教育版 9.打破部門藩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目標管理」很容易讓各門競逐自己的KPI,而忘了組織的總體利益。經過兩百年,我們現在知道:「競爭」是可以提升一些績效,但遠比不上「合作」所能創造的偉大成就。

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不過「穀倉效應」仍然到處可見。在學校裡,處室之間除了「各管各的」,更嚴重的是「各不管各的」。行政會報時,某處室提過案後,問問大家的意見,幾乎都是一片默然,因為彼此有共識:不能「撈過界」。

這樣的組織除了難有成就,更無法創新,更重要的是,工作沒有樂趣。

於是,我們試圖讓大家「既分工又合作」,校慶、運動會、畢業典禮,都是全校總動員,一籌二籌三籌,操練大家的合作模式、凝聚團隊情感。

然而過程中,還是看得到各處室的角力,或者仍然認為這應該是某處室的事,我只是來幫忙的;於是很多分出去的事又彈回來,徒然浪費時程。

這種分工的主要問題是,只讓各處室和「總目標」有關係,但處室之間並沒有相互依存的連結。

或許我們可以往「生態系統」找解方,讓處室除了各自和目標有緊密的連結,也把彼此編織成一張互動綿密的關係網,行政團隊形成一個「生態體系」,彼此依賴、共同運作,這樣部門藩籬才能被打破。

而實踐之道是,首先要先去除恐懼;去除恐懼則是要先移除那些不必要的短期數字、目標、利益和口號。

其次,分工方式要從「線性關係」改採「系統循環」;不只讓各處室「分項分層」,還要設計彼此「齒輪連動」的系統連結。

raw-image



再來,要提高活動的目標層次,「運動會」如果只是「體育競賽大會串」,那就是學務處的事;如果提升到放大「學校影響力」,要藉以招生宣傳、募集資源;甚至是創造社區各種學習資源的連結、建構在地學習生態系,就會是全校總動員。



avatar-img
李惠銘AMG的沙龍
86會員
10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